95书阁 > 短篇小说 > 重生许大茂:从四合院开始当厂长 > 第16章:功勋卓著,意外借调
换源:


       “万能动力齿轮箱”项目试制成功的消息,仿佛一声惊雷,在沉寂的京城工业圈炸响。

这股强劲的东风,从红星轧钢厂的技术车间,一路吹进了工业部领导们的办公室。

项目最终成果鉴定会现场,气氛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混合的味道。

数百双眼睛,聚焦在会场中央那台崭新的实验平台上。

平台上,一台结构无比精密的齿轮箱静静矗立,外壳的金属光泽在顶灯的照射下,反射出冰冷而自信的光芒。

它,就是许大茂和他的团队耗费无数心血的结晶。

随着许大茂亲自按下启动按钮,一阵低沉而悦耳的嗡鸣声响起。

齿轮箱开始平稳地驱动整个实验平台。

“切换低档位,加大负载。”

许大茂的声音沉稳,不带一丝波澜。

实验员立刻操作,巨大的扭矩输出瞬间让平台的负荷指示灯亮起了刺眼的红光。

然而,齿轮箱的运转声没有丝毫变化,依旧平顺如初。

“切换高档位。”

指令下达,只听见一声清脆的机械啮合声,整个平台的转速骤然提升。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一毫的顿挫或者迟滞。

那强劲而稳定的动力输出,通过仪表盘上纹丝不动的指针,清晰地展现在每一个人面前。

寂静。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在场的专家们,那些头发花白、见惯了各种机械奇迹的老工程师,此刻激动得满脸通红。

而来自部委的领导们,则不约而同地站起身,用力鼓掌,眼神中是难以掩饰的震撼与狂喜。

他们清楚,这台小小的齿轮箱,承载的绝不仅仅是齿轮与轴承。

它代表着中国农机工业,即将告别修修补补、各自为战的蛮荒时代。

一个标准化的、平台化的、可以无限衍生的崭新时代,已经扣响了大门。

巨大的成功,带来了匹配的荣誉。

几天后,一份盖着工业部鲜红印章的红头文件,以最高规格下发到了红星轧钢厂。

文件通报嘉奖了以许大茂为首的整个技术攻关团队。

每一个参与者的名字,都被郑重地印在了这份足以载入史册的文件上。

更引人注目的是,文件末尾对许大茂个人的任命决定。

经工业部党组研究决定,破格提拔许大茂同志为行政21级干部。

这个级别,对于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言,无异于一步登天。

他的工资待遇随之大幅上涨。

许大茂这个名字,一夜之间,成为了整个京城工业系统里,最年轻、最闪耀,也最炙手可-热的技术明星。

站在荣誉之巅,许大茂却并未被冲昏头脑。

他的心中,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正在缓缓展开。

他准备依托这台“万能动力齿轮箱”,在红星轧钢厂这片熟悉的沃土上,继续深耕,开发出一系列标准化的衍生农机产品。

从小型的手扶拖拉机,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他要亲手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农机帝国”。

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刻,转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一纸来自更高层面的公函,如同一道不容置喙的军令,猝不及防地打乱了他所有的规划和梦想。

农业部。

当他们从工业部得知“万能动力齿轮箱”的详细数据和巨大潜力后,整个部门都沸腾了。

他们如同在沙漠中跋涉了数月的旅人,终于看到了一片可以拯救所有人的绿洲。

在农业部的专家们看来,这项足以改变国家农业格局的顶尖技术,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轧钢厂的内部项目。

它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用它来武装国家的农业生产线,以应对当下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压力。

这,是国之大计。

于是,一封措辞强硬,甚至带着命令口吻的正式借调公函,从农业部发出,直抵工业部。

公函的理由冠冕堂皇,无法拒绝。

“为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技术力量,重点攻关,全力支援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

公函上,白纸黑字,指名道姓。

要求立刻“借调”许大茂同志。

以及他在齿轮箱项目中的全部核心技术团队成员。

即刻奔赴京城第一拖拉机厂。

任务明确:指导京城第一拖拉机厂,将这款先进的齿轮箱,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完美整合进最新一代的“东方红”系列拖拉机的设计与批量生产之中。

这道命令,级别之高,理由之正,让工业部和红星轧钢厂都找不到任何回旋的余地。

轧钢厂厂长马东海在办公室里接到这份盖着两个部委大印的调令时,捏着那张纸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的心,五味杂陈,像是打翻了调料铺。

他就如同一个辛勤耕作了一辈子的老农,眼看着自己田里好不容易长出了一株最壮硕、最饱满的金色麦穗。

满心欢喜,正准备开镰收割的时候。

却被人告知,这颗麦穗要被连根拔起,立刻移栽到别人的田里去。

那种失落、不甘、惋惜,还有一丝丝的骄傲,交织在一起,堵在他的胸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亲自把调令交到了许大茂手中。

马东海紧紧握着许大茂的手,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此刻用力到骨节发白。

他的眼神复杂,有不舍,有嘱托,更有深深的无奈。

“大茂啊……”

马东海的声音有些沙哑。

“你这只准备展翅的雄鹰,我们红星轧钢厂这个小池子,终究还是留不住你了。”

“去了那边,人生地不熟,凡事要多留个心眼,那边可不像咱们厂里,都是自己人。”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掩饰不住的惋惜与不甘。

但他顿了顿,又拍了拍许大茂的肩膀,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但是!也要记住,给老子好好干!拿出你的真本事!”

“要让那帮老家伙们看看,我们红星轧钢厂出去的人,到底有多厉害!给咱们轧钢厂争光!”

许大茂看着马厂长那双泛红的眼睛,心中瞬间了然。

这不是打压,更不是排挤。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来自国家层面的信任与责任。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目光清澈而坚定。

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段全新的、也注定更具挑战的征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