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一身酒气的回到家里。
“当家的,怎么喝了这么多酒。”看到脸色发红的姜维。
柳如絮急忙把姜维扶着躺在炕上。
“一群人一个劲的敬酒,要不是我装醉,估计被人抬着回来了。”姜维无奈的说道。
“以后少喝点,我去你给煮醒酒茶。”
不一会,柳如絮端着一杯山楂陈皮水。
喝过之后,姜维就睡了。
姜维是睡着了,‘化学系’先生一群回归的留学人员却没有休息。
一圈人被化学系先生,聚集在一起,分门别类的看起了姜维写的书。
所有人的眼前都是一亮,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本书里已经有了。
虽然很多都是片面的介绍,但是在这群专家的眼里,那都是指明了方向。
要知道科学最大的障碍就是未知。
一旦有了参考,就会变的简单。
就像前世,那就是摸着鹰酱的科技发展路线过河。
姜维穿越的时候,鹰酱都快被摸秃噜皮了。
工业明珠就剩下一个芯片了。
因为有个参考目标,研究起来就想对来说变的简单。
一群人不用‘化学系’先生的说,自觉的抄录起来。
……
第二天一早,虽然昨夜喝了醒酒茶,但是依然头痛欲裂。
不过还是早早的起来了。
毕竟自己现在是个带班的老师了。
洗漱之后,总算感觉好点了。
简单的煮了两个鸡蛋,两碗稀粥,叫醒酣睡的柳如絮。
“当家的,能不能帮我写个剧本。”柳如絮忽然说道。
“行啊,反正费不了什么时间。”姜维点了点头。
“太好了。”柳如絮瞬间笑容绽放。
吃过早点,姜维来到学校。
看了一眼,时间还早,酒喝多了难受,就来到院子里的大树下,吹吹凉风。
十月的京城,早晨还是比较凉快的。
“小姜,你在这里啊!你可帮了大忙了。”马校长从院子里走过来。
“????”这话直接让姜维愣住了。
“‘化学系’先生来我们学校任教了,哈哈哈,多亏了你啊!”马校长激动的说道。
“和我有啥关系。”这话直接把姜维说蒙了。
“因为你的缘故,‘化学系’先生才来的咱们学校,好了,我去忙了,我要去组建航空航天系了。”说着急匆匆的走了。
姜维愣在原地,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吹了一会风,姜维终于感觉好多了。
到了上课时间,姜维来到班级。
“‘化学系’先生,您怎么来了?”姜维进入教室,就看到后方坐着的‘化学系’先生。
“今天刚入职,不用带班,又没几个认识人,你这比较熟悉,所以过来听个课。”‘化学系’先生笑了笑道。
“那我先上课了。”
“好了,开始上课,班长,汇报人数。”姜维朝着班长问道。
“老师今天没有人请假,全到。”
“好了,咱们继续上课。”
说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双螺旋结构。
“今天咱们讲玉米的基因构造,和分裂过程……”
姜维也没刻意关注‘化学系’先生,而是滔滔不绝的讲述着玉米基因每个分段,承载的基因信息。
一节课下来,姜维口干舌燥的喝了一口水。
“姜老师,你都研究到这样的深度了?”‘化学系’先生的听完之后,感慨的说道。
“还好了,国外应该比我研究的更有深度,还得继续努力。”姜维认真说道。
说实话,姜维也不知道国外的研究水准是什么样的。
不过应该非常先进,毕竟基因是1869年发现的。
别人一百一十几年前就发现了,就算研究的慢,也不会慢多少。
前世姜维学的是遗传学,对基因涉及的不算太多。
所以根据前世的经验推断,国外的基因研究应该已经非常先进了。
姜维觉得,就算把这些交给别人。
未来二十年,也可能超不过国外的研究进度。
“……”听到姜维这话,‘化学系’先生直接无语了。
这样的深度还不比国外先进?国外才刚发现双螺旋结构。
你这里双螺旋结构区域功能都研究出来了。
记得两年前,一个和姜维年纪差不多的青年沃森,来到加州理工来演讲和讲述基因双螺旋。
“对了,小姜,你这基因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化学系’先生认真问道。
“四七年六月,我和我导师徐志,还有张艺三个人发现的。”姜维回忆了一下道。
“那你没想着将你的研究发表?”‘化学系’先生好奇问道。
“还是不发表了,内部流传就行了,现在敌特还是很猖獗,去年机械系的李教授,就因为有名,被敌特杀了。”姜维摇了摇头。
“额,好吧。”‘化学系先生点了点头。’
‘丁铃铃铃……’
“该上课了。”外边的上课铃想起,姜维说了一句,就走向讲台。
姜维继续讲课……
第二堂课结束,姜维带着‘化学系’先生离开了教室。
“这里就是你的实验室?挺简陋的。”‘化学系先生看到外边给学生用的实验室,里边的很多设备都是三十年代的产物。’
“是挺简陋的,不过给学生练手足够了。”姜维笑了笑。
“给你看点先进的。”姜维把‘化学系’先生带进了自己研究的实验室。
“这个是什么?电子显微镜?”‘化学系’先生观察了一番,才问道。
“对,这个是电子显微镜,透视电镜,这一台是我去年制造的,差不多能够放大五百万倍,外边有一台四七年制造的,能放大一百万倍。”
“当时我们就在外边那台上发现的双螺旋结构。”姜维笑着道。
“我的研究日志,要不要看看。”姜维递过来一本十厘米厚的本子。
“看看。”‘化学系’先生笑着接过日志。
日志是从1947年一月开始的一直到一九五一年。
“对了,你们这个电子显微镜没上报?”‘化学系’先生好奇问道。
“上报了,在工业部,不过用的地方少,就没有生产。”姜维摇了摇头。
现在不管是农业还是医学,都用不到电子显微镜,普通的显微镜已经够用了。
“哦,那就好,对了,小姜,你觉得火箭用什么燃料比较好。”‘化学系’先生突然转移话题。
“固体燃料吧,嗯,聚氨酯、聚丁二烯、端羟基聚丁二烯、硝酸酯增塑聚醚混合,成本小,动力强,就是制造要求高。”姜维想了一下。
前世姜维在网络上看到过火箭燃料配方。
“固体液体混合也行,第一段用固体,第二段可以用液体。没必要固定。”姜维想了想继续道。
“我看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