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从乘警开始的壮阔人生 > 第五章 粮香引风波与张段长的橄榄枝
换源:


       下午的阳光带着暖意斜斜地照进四合院,却驱不散弥漫在韩家小院里的某种无声对峙的寒意。

秦淮茹站在韩家堂屋门口,眼眶通红,嘴唇微微颤抖着,手里紧紧攥着个空了一半的粗面口袋。她身后,贾张氏那张刻薄的脸几乎要贴到李素琴脸上,唾沫星子喷溅:

“李素琴!你摸着良心说说!老贾在世的时候,对你们家老韩怎么样?现在我们家东旭工伤在家躺着,棒梗还小,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就借点红薯,又不是要你们的金疙瘩!你们韩家现在阔了,满院子送红薯,手指缝里漏点给我们孤儿寡母能怎么着?就这么狠心?!”

李素琴被逼得退了一步,脸色发白,胸口起伏着,强忍着怒气:“贾家嫂子!话不能这么说!我家小飞弄点红薯不容易,也是托朋友的情分!送谁不送谁,他有他的考量!我们家也不宽裕,也得留口粮!”她语气坚决,但面对贾张氏泼妇般的纠缠,气势上难免被压了一头。

“考量?什么考量?不就是看不起我们贾家!”贾张氏声音陡然拔高,尖利刺耳,“易中海!你来得正好!你是院里的一大爷,你给评评理!韩家这么干,是不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还有没有点邻里情分了!”她看到易中海沉着脸走进院子,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易中海的目光扫过一脸委屈的秦淮茹,咄咄逼人的贾张氏,脸色难看的李素琴,最后落在闻声从屋里走出来的韩飞身上。他眉头紧锁,带着一种调解者惯有的、试图掌控局面的威严。

“老嫂子,素琴,都消消气。”易中海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这红薯的事呢……小飞能弄来,是本事,也是好心分给大家。但贾家的情况,确实特殊。东旭工伤,棒梗还小,家里困难是事实。韩家呢,家大业大,小飞又有出息,能帮衬一把,也是积德……”

他这话,看似中立,实则已经偏向了贾家,把“积德”的帽子扣在了韩家头上,仿佛不借粮就是为富不仁。

刘海中早就按捺不住了,挺着肚子一步跨到易中海旁边,嗓门洪亮地打断他:“老易!你这话我可不爱听!什么叫家大业大?韩家那点家底,院里谁不清楚?小飞弄点红薯,那是人家有本事有门路!分给谁,那是人家仁义!怎么?还非得按着你易中海的意思分?贾家困难,院里困难的多了去了!昨天小飞分粮,后院老张家、东屋老李家,那都是实打实的烈属五保户!人家韩家也没落下聋老太太!怎么到贾家这儿,就非得单独开小灶?还‘借’?借了拿什么还?拿秦淮茹的眼泪还?”

刘海中这话夹枪带棒,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易中海偏袒贾家,还暗讽贾家想白拿。他身后,刘光天、刘光福俩小子也叉着腰,一副给韩飞站台的架势。

阎埠贵缩在后面,推了推眼镜,没敢大声说话,但小声嘀咕着:“就是就是,十斤白给还不知足……”

贾张氏被刘海中怼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刚要撒泼,易中海脸色也沉了下来:“老刘!你这是什么话!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不是应该的吗?韩家既然有能力……”

“一大爷!”一直沉默的韩飞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韩飞走到母亲李素琴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以示安抚,然后目光平静地看向易中海,又扫过一脸委屈的秦淮茹和气势汹汹的贾张氏。

“一大爷说得对,邻里守望相助是应该的。”韩飞语气平缓,听不出情绪,“贾大哥工伤在家,家里困难,我知道。”

他这话一出,贾张氏脸上立刻露出一丝得意,易中海的脸色也缓和了些,以为韩飞要服软。

但韩飞话锋一转:“但昨天分粮,我分的是院里公认的困难户和烈属五保户,名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贾家的情况,昨天分粮时,一大爷您也在场,可没提一句贾家也该算在里头吧?”他目光直视易中海。

易中海被问得一窒,脸色有些难看:“这……昨天情况突然……”

“所以,”韩飞没给他辩解的机会,声音依旧平稳,“贾家现在有困难,想借粮,没问题。但‘借’就是‘借’,得有借有还。秦姐,”他转向秦淮茹,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温和,“你家想借多少?什么时候还?写个借条,按个手印。只要白纸黑字写清楚,这红薯,我家借了。”

借条?按手印?

秦淮茹的脸瞬间变得煞白!她只是想借点粮渡过眼前难关,根本没想过还!更没想过要立字据!这要是写了借条按了手印,以后还不上,或者韩飞拿着借条逼债,她家还怎么在院里抬头?

贾张氏更是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什么?!借条?!按手印?!韩飞!你个小兔崽子!你这是要逼死我们孤儿寡母啊!老贾啊!你睁开眼看看啊!这院里的人都欺负到我们头上啦!”她拍着大腿,就要往地上坐。

“妈!”秦淮茹又羞又急,赶紧拉住撒泼的婆婆,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看向韩飞的目光充满了哀求,“小飞……我……我们……”

易中海脸色铁青,韩飞这一手,直接把他架在了火上烤!他本想用道德绑架逼韩飞就范,没想到韩飞反手就用“规矩”把贾家逼到了墙角!不写借条,就是无理取闹;写了借条,贾家以后就得认账!这韩家小子……好厉害的手段!

“够了!”易中海猛地大喝一声,制止了贾张氏的哭嚎。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韩飞的眼神复杂难明,最终沉沉地说道:“小飞说得……在理。借粮,是该有个凭证。”他又看向哭哭啼啼的秦淮茹,语气带着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厌烦,“淮茹,你家要借多少?写个借条吧。我做见证人。”

贾张氏的哭嚎戛然而止,像被掐住了脖子。秦淮茹的眼泪流得更凶了,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写借条?她拿什么还?这红薯,还怎么借?

就在这时,四合院门口传来一个爽朗洪亮的声音,带着一种官威和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哟?这么热闹?韩飞同志在家吗?”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笔挺铁路干部制服、身材高大、国字脸的中年男人,正推着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目光扫过院内众人,最后精准地落在韩飞身上。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的随员。

这身制服,这气势……院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哭到一半的贾张氏都下意识地闭上了嘴。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等人更是心头一凛!铁路上的干部?找韩飞的?

韩飞也是一怔,随即认出来人——正是昨天在津门站有过一面之缘的列车段段长,张卫国!他怎么找到家里来了?

“张段长?”韩飞压下心中惊讶,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和一丝受宠若惊,快步迎了上去,“您怎么来了?快请进!快请进!”他热情地招呼着,仿佛刚才院里的剑拔弩张从未发生过。

张卫国笑呵呵地推着车走进院子,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脸色各异的众人,尤其在哭得梨花带雨的秦淮茹和一脸凶相的贾张氏身上停顿了一下,但什么也没问,只是对韩飞说:“小韩同志,别客气。今天正好路过附近,想起你家好像住这一片,就顺道过来看看。昨天津门站那事,你处理得很漂亮!干净利落,给我们铁路公安长了脸!段里决定给你个口头嘉奖!我正好代表段里过来跟你说一声!”

口头嘉奖?还值得段长亲自登门?

易中海、刘海中等人心里更是翻江倒海!看向韩飞的眼神彻底变了!这小子,不仅弄来了那么多红薯,在铁路上还这么受领导器重?连段长都亲自登门嘉奖?这分量……

刘海中反应最快,脸上立刻堆满无比热情甚至谄媚的笑容,挤上前一步:“哎呀!原来是段长同志!失敬失敬!快请屋里坐!小飞是我们院里的好孩子!有出息!我就知道他错不了!”他俨然以韩飞长辈自居。

阎埠贵也赶紧凑上来,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对对对!张段长您好!小飞年轻有为,是我们全院的光荣!”

易中海脸色变幻不定,最终也只能挤出个僵硬的笑容,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贾张氏和秦淮茹更是彻底缩到了一边,大气都不敢出。

张卫国显然见惯了这种场面,只是矜持地笑了笑,对刘海中、阎埠贵的热情招呼不置可否,目光始终落在韩飞身上:“小韩,方便单独说两句?”

“方便!当然方便!张段长您里面请!”韩飞立刻侧身,将张卫国和他身后的随员让进了堂屋,随即关上了门,隔绝了外面无数道探究、震惊、羡慕的目光。

堂屋里,李素琴赶紧沏了茶。爷爷韩德山也起身,沉稳地和张卫国握了握手,简单寒暄两句,便示意李素琴一起退到了里屋,把空间留给韩飞和张段长。

“张段长,您喝茶。”韩飞恭敬地奉上茶。

“别客气,小韩。”张卫国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没有立刻喝,而是看着韩飞,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昨天在津门,王福生那小子……是不是找你了?”

韩飞心头一跳!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王主任?是,在站上碰见了,聊了两句。张段长您认识王主任?”

“哼,那小子,滑头得很。”张卫国哼了一声,语气听不出喜怒,“不过嘛,路子是有点。”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些,“他今天一大早,就跑到我这儿,把你夸成了一朵花!说小韩同志年轻有为,为人厚道,还……特别会‘来事儿’!”

韩飞心里雪亮。王福生这是急着把“渠道”稳固下来,甚至不惜抬出段长来施压或者说……背书?

“王主任过奖了。”韩飞谦虚道。

“是不是过奖,我心里有数。”张卫国摆摆手,目光锐利地看着韩飞,“小韩,我也不跟你兜圈子。王福生那小子,给你透了底吧?他那边,能‘来’多少?”

韩飞略一沉吟,决定抛出一点诱饵:“王主任说……下次出车,大概能弄到……两千斤左右的红薯?还有些南瓜玉米面什么的,具体得看情况。”他故意把数字说得很保守。

“两千斤……”张卫国眼中精光一闪,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嗯,分量不小了。看来你那个‘朋友’,确实有点能耐。”他显然不信王福生那套“亲戚富余”的说辞,但同样选择了默认。

“小韩啊,”张卫国的语气变得更加亲近,“津门这条线,以后你常跑。王福生那边,你继续联系着。不过呢,有些东西,光靠他那个后勤的小池子,怕是‘消化’不了太多,也卖不上好价。”

韩飞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张卫国的潜台词——他想分一杯羹,或者说,他想成为更大的“渠道”!

“张段长,您的意思是……”韩飞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咱们段里,人多嘴杂,需求也大。”张卫国身体靠回椅背,恢复了领导的气度,“尤其是跑长途的司机、乘务员、检修工,家里负担都重。谁家不想弄点计划外的好东西贴补家用?我作为段长,也得为职工谋点福利嘛!”

他看着韩飞,笑容和煦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这样,以后你那边‘朋友’的货,甭管是红薯南瓜玉米面,还是……以后可能有的其他好东西,王福生那边能吃下多少我不管。剩下的,优先供给咱们段里!我让人跟你对接,价格嘛,绝对比王福生那边公道!而且,安全!”他强调着最后两个字。

“这……”韩飞脸上露出“惊喜”和“受宠若惊”的表情,“这太好了!谢谢张段长关照!有段里兜底,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

“哈哈,互相帮助嘛!”张卫国满意地笑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对了,你刚参加工作,在乘警队那边,有什么困难没有?跟师傅处得怎么样?”

“都挺好的!张师傅很照顾我!”韩飞赶紧回答。

“嗯,老张人不错,就是脾气倔点。”张卫国点点头,“好好干!你年轻,有文化,又有这份‘门路’和眼力见儿,”他意有所指地加重了语气,“前途无量!以后在段里,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来找我!”

“是!谢谢张段长!”韩飞站起身,恭敬地应道。

张卫国又坐了一会儿,说了些勉励的话,便起身告辞。韩飞一直把他送到胡同口,看着他骑上那辆锃亮的永久自行车,消失在街角。

返回四合院时,刚才还剑拔弩张的院子,此刻气氛诡异得安静。贾张氏和秦淮茹早已不见了踪影。易中海沉着脸站在自家门口,看到韩飞回来,眼神复杂地瞥了他一眼,没说话,转身进了屋。刘海中则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满脸堆笑地迎上来,身后跟着同样兴奋的刘光天、刘光福。

“小飞!回来了?张段长走了?”刘海中声音里透着热切,“哎呀!段长亲自登门!多大的面子!我早就说小飞你不是池中之物!以后在铁路上,可得多关照关照你二大爷啊!”

阎埠贵也凑过来,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精光:“就是就是!小飞,段长找你……是不是有好事?”

韩飞应付了几句,打发了热情过度的刘海中父子,又婉拒了阎埠贵拐弯抹角的打探,这才回到自家堂屋。

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喧嚣。李素琴一脸担忧地走过来:“小飞,刚才那张段长……”

“妈,没事,是好事。”韩飞给了母亲一个安抚的笑容,但笑容里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刚才那番交锋,看似他大获全胜,震慑了院里禽兽,还搭上了段长的线,但其中的凶险和耗费的心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爷爷韩德山依旧坐在桌边,慢慢地喝着水。他抬起眼皮,看了韩飞一眼,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他没问张段长的事,也没提刚才院里的风波,只是用他那低沉而平稳的声音,缓缓说了一句:

“树大招风。根,得扎稳。”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