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见大汉 > 第三十四章:中卢练兵
换源:


       向刺史提出在襄阳城外练兵的请求,并非一时兴起。早在随军征战之时,我便深感地方武装之匮乏与涣散。盗匪横行,并非仅仅是兵力不足,更是因为缺乏一支像样的军队。我深知,若要长治久安,必须有自己的力量,一支能够听从号令、忠诚可靠的军队。因此,我冒着触犯私募兵马之忌讳的风险,向刺史提出了这个大胆的请求。

“刺史大人,”我躬身行礼,语气诚恳而坚定,“如今荆州盗匪猖獗,民不聊生。我虽一介武夫,却也心系百姓安危。恳请大人允准我在襄阳城外练兵,招募乡勇,以期剿匪安民,为荆州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刺史坐在案后,手中轻抚着一卷竹简,目光深邃地打量着我。他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静静地审视着我,仿佛要看穿我内心深处的每一个想法。我知道,他在衡量我的忠诚、我的能力,以及这背后可能带来的风险。荆州地处要冲,局势复杂,任何一步棋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考量:“中卢县令一职空缺已久,当地盗匪盘踞,百姓苦不堪言。此地民风彪悍,却也深受其害,正需一位铁腕之人去整顿。既然你有此心,不如就由你来暂代中卢县令一职。如此一来,你便可名正言顺地在中卢县练兵,剿匪安民。”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我耳边炸响,又似甘霖般滋润心田。这意味着我有了名正言顺地私募军队的权力!这简直是意外之喜,远超我的预期。我心中狂喜,却强自按捺,再次躬身谢恩,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多谢刺史大人器重,下官定不负所托,誓将中卢县匪患彻底清除,还百姓一个太平!”

刺史微微颔首,算是允诺。我知道,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除了对我能力的信任,也未尝没有借我之手,解决中卢县这个烫手山芋的考量。但无论如何,这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心中已然勾勒出未来的蓝图,一支属于我的、真正效忠于我的军队,将在中卢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浴火重生。

很快,我便带着昆图斯和蔡芸儿,以及刺史府拨付的一小笔聊胜于无的军费,踏上了前往中卢县的道路。沿途所见,皆是触目惊心。荒芜的田地,坍塌的房屋,偶尔可见的村落也大多残垣断壁,人烟稀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死寂,偶尔有几声乌鸦的嘶鸣,更显得这片土地的荒凉与悲怆。

抵达中卢县城时,天色已近黄昏。县城不大,城墙斑驳,城门破败,仿佛随时都会倒塌。城内更是萧条,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铺大多紧闭,偶尔有几扇窗户透出微弱的灯光,也显得格外小心翼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腐朽与绝望。我看到百姓们眼中深藏的恐惧与麻木,那是长期遭受欺压、看不到希望的眼神。

我没有浪费时间,立刻着手组建我的军队——中卢兵。我发布募兵告示,但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而是通过当地仅存的里长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深入到各个村落,亲自去挑选那些符合我要求的年轻人。我不要那些只为混口饭吃、贪生怕死的流民,我需要的是那些心中有火、眼中带恨的壮小伙子。

“你叫什么名字?”我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瘦削,但眼神却异常坚定的年轻人,他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但那双眼睛里却燃烧着刻骨的仇恨。

“回大人,小人名叫李虎。”他声音有些沙哑,却字字清晰,“我家父母,都被那黑风寨的土匪杀了,妹妹也被他们抢走了……小人愿入伍,只求能手刃仇人,为家人报仇!”

这样的故事,在中卢县比比皆是。有的是父母被杀,有的是妻女被掳,有的是家园被焚,有的是亲人惨死在匪徒的刀下。我仔细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愤怒。我告诉他们,加入中卢兵,不仅仅是为了报仇,更是为了保护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了让中卢县的百姓不再遭受苦难。这份共同的悲痛与复仇的渴望,成为了中卢兵最坚实的基石。

我亲自指导他们训练。没有精良的武器,我们就用木棍、竹枪,甚至农具进行格斗训练;没有坚固的盔甲,我们就用厚实的麻布和皮革缝制简易的防护;没有充足的粮饷,我们就与百姓同甘共苦,只求温饱。我教他们最基本的行军布阵,最实用的搏杀技巧,以及如何利用中卢县复杂的地形进行游击战。

阅读秘籍:鲜花收藏打赏三连击=更多精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