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摘录:
“站在天台边缘时,我才明白苏黎说的‘城市的裂缝’——那是光永远照不进的褶皱。”——程郁的匿名博客《缝心录》
1.顶楼的缝纫机
凌晨四点十七分,程郁撬开苏黎手稿中提到的“金辉大厦”天台门锁。
锈蚀的铁门发出刺耳的尖叫,风卷着碎报纸和塑料袋扑过来。天台角落摆着一台老式脚踏缝纫机,机身上用红漆写着:“修补命运的工具”。
机针上穿着半截断线,下方挂着个未完成的布偶——只有躯干和半条手臂,填充物从接缝处漏出来,像溃烂的伤口。
程郁在缝纫机抽屉里找到本湿漉漉的笔记:
“2008.3.15编辑说读者需要希望,所以我给主角加了爱情线。但真正的结局在这里:当城市在脚下碎裂时,自由比虚构的幸福更真实。”
笔记最后一页夹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时的苏黎站在天台边缘,手里举着块牌子:“故事可以重写,人生不能。”
2.畅销榜上的盗猎者
便利店杂志架上,《都市晨报》文化版头条赫然印着林夏的照片:
“90后编辑打造‘崩溃文学’:真实的力量最治愈”
程郁翻到内页,发现林夏把他的博客内容、苏黎的手稿片段甚至殡仪馆老太太的话拼凑成“当代青年心灵史”,还加了段自己编造的“觉醒时刻”:
“当我学会感恩,阳光就照进了地下室。”
收银员扫条形码时,电视里正播放林夏的访谈:“痛苦需要被解构,然后商品化……”
程郁把杂志扔进垃圾桶,转身时撞倒了一排酸奶瓶。
3.父亲的最后通牒
手机震动,父亲发来银行转账记录:
“康宁医院押金已付,明天上午九点。”
紧接着是第二条:
“或者去李局长家道歉,晚上七点。”
程郁站在马路中间,直到卡车鸣笛声几乎刺破耳膜。
他回复:“我选第三条路。”
然后把手机扔进了下水道。
4.侦探的临终委托
程郁按约定去取苏黎的遗物,开门的却是侦探的妻子。
“他肺癌晚期,今早进了ICU。”女人递来纸箱,“他说你会需要这些。”
箱子里是侦探二十年来的调查报告:
苏黎抄袭事件真相:编辑剽窃她的手稿出版,反诬她是抄袭者
康宁医院黑幕:强制治疗背后的医保骗局
程郁父亲的秘密:曾因行贿被李局长要挟
最底下是盘录像带,标签写着:“2008.4.1金辉大厦天台监控”
5.录像里的坠落
网吧包间里,程郁用老板的旧录像机播放磁带。
黑白画面中,苏黎站在天台边缘,狂风吹起她的衬衫像张开的翅膀。
她没有跳。
她转身时,一个男人突然冲出来推了她一把——那是程郁公司的现任总监。
录像终止在苏黎抓住排水管的瞬间,画面外传来总监的声音:
“许编辑,你那本揭发行业黑幕的书永远别想出版。”
6.缝补布偶的夜晚
程郁带着缝纫机回到地下室,在台风登陆的暴雨声中开始缝那个残破的布偶。
断针三次扎进手指,血珠渗进棉布,染出淡红色的轨迹。
凌晨三点,他给布偶缝上最后一只眼睛,突然发现这是个自画像——右脸颊有和他一样的泪痣。
手机自动连上隔壁Wi-Fi,弹出林夏新书预售破10万册的推送。
程郁把布偶放在摄像头前拍了张照,上传到新博客:
“今天我终于完成了别人遗落的作品,却弄丢了自己的结局。”
7.天台的黎明
程郁再次登上金辉大厦天台时,暴雨初歇。
他站在苏黎当年拍照的位置,看到城市天际线处的第一缕阳光——
它确实避开了所有裂缝,只照亮高楼顶端的广告牌:“幸福人生,从康宁开始!”
程郁从包里取出布偶,把它放在锈蚀的栏杆上:
“至少这个结局,由我自己来写。”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