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刷短视频,古人们发现新大陆 > 第10章 儿走了,天佑我大明!
换源:


       将来观音婢问承乾可好,他怎么与观音婢说呀?

他还有什么脸面立于世间,也不知道将来史书上会如何写他。

唐太宗李世民逼死了他的儿子。

呜呜呜呜。

李世民哭的停不下来。

长孙皇后抽出一张帕子给李世民擦了擦了眼泪。

"二郎,你是如何想的?"

李世民看长孙皇后理他了,高兴不已。

他十分严肃的说。

"将来的皇位是承乾的,也只能是承乾的。"

他转向看向众大臣十分严肃。

众位大臣俯首称是。

……

秦皇汉武,宋宗明祖等其他皇帝向李世民发来贺电。

他们真的很想知道李世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被气晕?

毕竟这些弹幕什么的说的也太犀利了,让人看了就想死。

等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都不敢想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唐太宗不愧是千古一帝,抗压能力也是杠杠的呀。

……

……

……

……

……

【历史上最稳太子爷朱标。】

【朱标生于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母亲是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

【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都是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甚至,朱元璋与朱标是共用一套班底,也不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然而这样一位百姓爱戴兄弟信服百官的理想型君主却英年早逝,可悲可叹。】

【朱标的表现都十分完美,不过可惜的是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标去陕西巡视回来后就生了病。】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死,谥“懿文太子”。】

【画面流转一个身影,跃然画面上。】

【"儿走了,天佑我大明。"】

[据说朱标要是想要皇位,朱元璋能直接给他呢?]

[朱元璋就是最大的太子党。]

[因为朱元璋是最大的太子党,所以他的大臣们也必须是太子党。]

[这就是共用一套班底的含金量吗?]

[要是有人告状,太子造反,朱元璋都不带信的。]

[毕竟未来大明都是他的,他有必要造反吗?]

[说朱标仁厚的,真是好笑。]

[洪武四大案,朱标办了仨,你还说他仁厚。]

[朱元璋:诛九族。

朱标:太残忍了,不如诛三族吧!

朱元璋:咱的标儿太仁慈了。]

[朱标就是有文化版的朱元璋。]

[当爹的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那么喜欢朱标,那不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嘛。]

[朱标要不然光凭仁厚,可压不住他的那些兄弟。]

[他的那些兄弟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这位太子哪哪都好,就是不会好好活着。]

[朱标是巡视完陕西后才病逝的。]

[真的吗?]

[好像是我记得哪块有记载来着。]

[……]

[……]

……

大明。

"咳咳。"

"咱的标儿才不会造反。"

朱元璋咳嗽两声,看向朱标。

朱标点头应是。

不过…

“陕西吗,标儿居然是巡视完陕西后才病逝的。”

“这样吧标儿,以后你绝对不能去陕西,身边随行的太医再加五个。”

看到朱标居然是因为去了陕西巡视后,才因病去世的,朱元璋当即便下令不许他再去陕西。

而朱标则是觉得朱元璋有点小题大作了。

"父皇,不去陕西就算了,可儿臣身边已经有五个太医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围着儿臣了。没必要再加五个了吧?"

"很有必要,这件事没得商量你必须得听咱得。"

马皇后也跟着帮腔,她可不想让他的儿子去世。

朱标只能满心无奈的应下。

——

朱棣看着天幕,也想到了他的那个大哥。

要是他大哥还在的话,他也许不会造反吧。

只可惜事情没有如果。

他不会后悔,他做出的那些事。

……

其他朝代的皇帝没想到洪武皇帝和太子的关系这般好。

有人告太子谋反都不会信。

要知道,在大多数朝代皇帝对于太子可是提防的很,太子稍微有所逾越都免不了一顿斥责。

皇帝们看太子真是哪哪都不顺眼。

要是独子什么的,倒是能坐享皇位。

比如说朱厚照。

那些老爹不好惹,兄弟们也不安分的,可就遭罪了。

更别说造反这种事,李承乾没被杀已经算是李世民及其爱重的结果了。

……

……

……

……

……

【这四位悲惨的太子只是历史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太子,事实上太子这个职业在古代可是十分高危的职业。】

【据统计,在那些大一统王朝中真正能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2人。】

[触目惊心啊!]

[那么多太子,居然只能坐上皇位那点人。]

[这倒也并不意外,毕竟太子难当我。]

[有太子的兄弟姐妹,不想让太子当上皇位的。]

[有大臣不想太子登上皇位的。]

[还有太子父亲皇帝,不想让太子登上皇位的,他想让自己的喜欢的儿子登上皇位的。]

[老多人不想让太子当上皇位了,太子当然难当了。]

[最幸福的太子应该就是被保送成太子的。比如说是朱厚照。]

[他家就他一个儿子,他当然是太子了。]

[还有汉武帝,他爹就喜欢刘彻,所以他被保送成了太子。]

[当了太子就没有退路了。]

[从来没有听说太子没有登上皇位,还能活的。]

【而皇帝们首次立下的太子能成功登基的只有91人,剩下69个不是噶就是下线了。】

【太子们的下岗率高达43%。】

【多么惨烈的数据啊。】

【其中典型例子就是爱新觉罗·胤礽了,作为康熙的第七子,胤礽不满周岁便被立为太子。】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太子之位胤礽一坐就是三十七年,没办法谁让他老爹是康熙呢。】

[虽然我不喜欢大清,但是他这个太子也是惨的出奇。]

[在所有太子里,他的惨样也是排到前几的。]

[没办法,谁让他老爹太能活了。]

[父慈子孝的时候,他就是他爹的小乖乖。]

[他爹厌烦他的时候,他就是生而克母。]

[他最大的错就是在他爹把他当臣子的时候,还把他当做父亲。]

[康熙不也是有问题吗?]

[没错。他把他儿子当做臣子的时候,他儿子那时候还把他当做父亲,而他儿子把他当做皇帝的时候,他就要让他儿子把他当做父亲。]

[这么反复无常,谁受得了啊?]

[说起康熙的那那些儿子,不只是太子,他的那几个年长的儿子不都疯了吗?]

[别的皇帝逼疯他们的儿子也就逼疯一两个。他不一样,他把他十几个儿子都给逼疯了。]

[……]

[……]

……

大秦。

"当了三十七年太子,这异族皇帝这么能活吗?"

是有什么长寿秘籍吗?

嬴政表示深深的羡慕。

唉~

他要是也能活这么久该多好。

不过康熙逼疯了他的十几个儿子,他没想到这个皇帝竟然这么厉害。

……

大汉。

汉武帝也很惊讶,这么长寿的吗?

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的汉武帝。

汉武帝:羡慕。

不过康熙能逼疯自己那么多儿子,也倒是很有能耐了。

——

刘邦挠了挠痒,不由得感叹。

他真是善良啊,至少他没逼疯自己的儿子。

……

各个朝代的人也很羡慕。

那个异族皇帝到底是怎么做到那么多长寿命的?

有什么保养秘籍吗?

好想知道啊。

至于怎么逼疯自己儿子的,这个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

【最后胤礽实在是耐不住寂寞做了一些不安分的事,最后被康熙废掉。】

【虽然之后复立过一次,但胤礽也已经摆烂了,最后被圈禁至死。】

[最后胤礽死都不愿意见他。]

[这也不奇怪。]

[二立二废的,当修屋子呢?]

[任谁被这么耍着,心里能好过。]

[康熙一立太子的时候,心里或许还想着太子呢,但是他二立太子的时候,绝对心里没有太子。]

[康熙二立太子的时候,估计是想立个靶子。]

[没错,还能有胤礽这个前太子更合适的靶子吗?]

[那时候胤礽或许已经察觉到了,只是他没有能力反抗罢了。]

[这么折腾人家,还想让人家对胤礽理解,怎么可能理解的了?]

[当初胤礽也是精彩绝伦的。]

[连那些传教士都说他这个太子力压在诸位兄弟上。]

[以及诸多的记载足以说明这位太子有多么优秀。]

[康熙说,多么多么爱他,最后却不相信他。]

[所以说皇帝的话不能当真。]

[胤礽最后也许明白了这个道理吧。]

[胤礽(眼中含泪):爱我时,我便是您家心肝。不爱我时,我便是害死你最爱皇后的仇人。]

[胤礽高估了康熙对他的爱。]

[胤礽觉得康熙会永远爱他,永远相信他。]

[但老了的皇帝看着年轻力壮的太子,又怎么会不记得呢?]

[只有胤礽一个人停留在过去,没有看到康熙,看他的眼神。]

[但胤礽也干了许多错事。]

[确实都是康熙给他惯的。]

[子不教父之过。]

[……]

[……]

……

大清。

胤礽看到自己的结局一阵苦笑。

其实他早有预感了。

当他看见弹幕上那句话,不由得心里复杂。

康熙听到自己能活那么久自然十分高兴,但胤礽这事…

而且,弹幕上说他逼疯了,他十几个儿子,他什么时候逼疯过他的儿子呀?

……

【当然了做太子太牛逼了,那也不行。】

【刚才也说了皇帝和太子很多时候处于对立面,大部分皇帝都会提防太子。】

【那你一个太子这么牛逼是想干嘛,想突出朕的无能,然后给你让位吗?】

【结果自然是太子:嘎。】

【至于你说那我平庸点不就行了,那我只能说呵呵。】

【你太平庸了,皇帝会觉得你太废继承不了皇位;大臣会觉得你绝非明君。】

【而你的那些兄弟们更是会一个接一个的扑上来,想要取代你的太子之位。】

[太子真是牛逼也不行,不牛逼也不行。]

[太子不能让皇帝心生防备。但也不能让他的那些兄弟们给踩下去。]

[这也太难了。]

[太子真不是人能当的。]

[估计有的皇帝就乐意看太子战战兢兢的样子。]

[真的有这样的皇帝吗?]

[怎么没有这样?还能显示太子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对帝国的控制力还没有下降。]

[有些平庸的太子的皇帝眼中看着就是不顺眼。]

[皇帝不喜欢,不类己的太子,但太子类己了,反而更加忌惮。]

[类不类己的都不行啊。]

[我怀疑不类己这句话是一个借口。]

[有的皇帝等太子死了,才发现太子是最像他的人。]

[你在说谁?]

[我知道你在说谁哦。]

[……]

[……]

……

各个朝代的太子(泪流满面):会说就多说一点,终于有人明白了我们的难处。

太子们(大声):到底想怎样?你们到底想让我们怎么样啊?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