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九点,林修远准时来到ICU门口报到。
身穿白大褂的护士长迎上来,脸上带着几分诧异:“你就是新调来的实习医生?林修远?”
“是的。”林修远点头,神色平静。
护士长打量了他几眼,语气中带着些许意味不明:“听说你是从急诊科直接调过来的,院里特批的。这可不常见。”
林修远淡淡一笑:“我只希望能在ICU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护士长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将他带进科室,并安排了一位主治医师作为他的临时带教老师。
而就在此时,在医院另一侧的办公室内,王志斌正坐在导师陈国栋教授对面,神情轻松地汇报着情况。
“老师,我已经办妥了。林修远现在已经被调去ICU轮转,那边规矩严、压力大,一个实习生去了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陈国栋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了他一眼:“你们年轻人之间的事,我不愿过多插手。但记住,不要把私怨带到医疗工作中来。”
王志斌连忙点头:“学生明白,我只是觉得他太张扬了,不懂规矩。”
陈国栋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
而在ICU内,林修远刚安顿下来,就接到了一个紧急病例。
一名43岁男性患者,术后三天一直昏迷不醒,已经连续两天无自主呼吸,家属情绪激动,主治医生初步判断为脑干损伤,准备撤除呼吸机,放弃治疗。
林修远走进病房,迅速扫视病历资料: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正常,行胆囊切除手术后突发低血压、心律失常,抢救成功后转入ICU,之后一直昏迷。
主治医生皱眉道:“林修远,你是实习生,我知道你在急诊科有点小名气,但这不是你能插手的地方。病人已经没有恢复意识的可能,继续维持只会增加痛苦。”
林修远却没有立刻反驳,而是低头仔细翻看病历和用药记录。
突然,他的目光在一页镇静药物使用记录上停住了。
“昨晚最后一次使用的咪达唑仑剂量偏高,且未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他低声说道。
主治医生一愣:“这是标准镇静方案的一部分,有什么问题吗?”
林修远抬起头,语气平稳却坚定:“这位患者的肝肾功能略有下降,代谢能力不如常人。咪达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剂,半衰期较长,若代谢缓慢,可能会导致意识持续抑制。目前脑干反射尚存,不能排除药物残留影响。”
主治医生眉头皱得更深:“你的意思是……他是被‘镇’过去的?”
林修远点头:“至少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我们可以尝试减量镇静,并进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观察其大脑活跃度变化。”
这话一出,病房内的气氛顿时凝固。
旁边的实习医生陈思思忍不住开口:“林修远,你说得轻巧,万一真不行,谁来承担责任?”
林修远淡淡扫她一眼:“如果你害怕担责,那我们就什么都不做,直接拔管。但如果是医生,就应该为病人争取一线生机。”
这句话掷地有声,让原本犹豫不决的主治医生也陷入了沉思。
而就在林修远说完这句话不久,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李建国来了。
他原是来参加一场临时会诊,路过ICU时听闻这里正讨论一个昏迷患者的处理意见,便停下脚步,站在门口听着里面的争论。
此时,他看着林修远瘦削却坚定的背影,
他记得,这个人曾经是他口中的“年轻医者”,也是那个让他重新燃起理想火焰的存在。
而现在,林修远又站在这里,面对质疑与压力,依旧冷静自持,言辞锋利却不失理性。
李建国心中微微震动。
他缓缓走进病房,目光落在林修远身上:“说说你的具体建议。”
林修远回头一看是他,眼神微动,随即沉声道:“我想建议先调整镇静方案,同时加做BIS监测,评估大脑皮层活动。如果确认是药物作用,我们还有机会唤醒他。”
李建国点了点头,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走到床边,亲自查看病人情况。
整个ICU病房一时陷入沉默,只有仪器运转的滴答声。
而空气中,仿佛多了一丝紧张与期待的味道。
李建国站在病床前,眉头微蹙,目光在病人脸上停留了几秒,随后转头看向林修远:“你确定是药物影响?”
林修远点头,语气不急不缓:“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脑干损伤不可逆,而咪达唑仑代谢异常可能导致意识抑制。我们可以尝试调整镇静方案。”
病房内一片沉默,主治医生显然还在犹豫。
就在这时,一旁的实习护士张敏忍不住开口:“老师,林医生之前在急诊科救过好几个濒死患者……我觉得,可以试试。”
这句话仿佛打破了某种僵局。
主治医生深吸一口气,最终点头:“好,那就按你说的来。立即安排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同时减少咪达唑仑剂量,换用短效镇静剂。”
林修远立即开始执行操作,动作精准流畅,仿佛每一步都早已在脑海中演练过无数遍。
数小时后——
重症监护室(ICU)病房内,心电监护仪上的波纹逐渐变得活跃,患者的呼吸频率也开始出现轻微起伏。
“有自主呼吸了!”护士激动地喊道。
家属听到消息后冲进观察区,看到病人胸口微微起伏,顿时泪如雨下。
他们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感谢医生。
李建国看着这一切,他走到林修远身边,低声道:“你还是那个林修远。”
林修远淡淡一笑,没说什么。
这一夜,他的名字再次在医院传开。
而在另一边,王志斌刚从导师办公室出来,手机便响了。
下属一脸惊慌地汇报:“师兄,重症监护室那边出事了!林修远调整治疗方案后,昏迷三天的病人竟然恢复自主呼吸了!”
王志斌猛地停下脚步,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怎么做到的?怎么可能?”
电话那头声音低沉:“听说是调整了镇静药物,还用了什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
王志斌冷笑一声,拳头紧握。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运气,而是真正的实力。
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让他愤怒。
一个实习生,凭什么在短短几天内接连创造奇迹?
一个被他亲手调去重症监护室的人,居然又成了焦点?
他不能容忍。
当晚,他在医院一间密室里召集了几位关系密切的科室医生:“下周的学术交流会上,我要让林修远当众出丑。”
几人对视一眼,有人皱眉:“他背后会不会有老教授支持?”
王志斌嗤笑:“他连主治医生都不是,能有什么背景?我只是要他解释清楚,一个实习生,凭什么擅自修改治疗方案?”
“可他这次确实成功了……”
“成功不代表正确。”王志斌眼神阴冷,“医学不是靠结果说话,而是靠依据。我要他在台上站不住脚。”
会议室内,灯光昏暗,几道身影低声交谈着,一场针对林修远的布局悄然展开。
深夜十一点,重症监护室病房依旧灯火通明。
林修远坐在电脑前,一边整理病例数据,一边记录今天的诊疗心得。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
陌生号码。
他接起电话,对方声音沙哑:“林医生,你太耀眼了,小心树大招风。”
林修远神色不变,语气平静:“你是谁?”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即挂断。
林修远放下手机,目光落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上。
他早知道,自己重生之后的每一次出手,都会引起某些人的注意。
但他并不惧怕。
因为他清楚,这条路,是他必须走的。
哪怕前方布满荆棘。
正当他准备继续工作时,值班护士快步跑来:“林医生,急诊刚送来一位高龄老人,持续高热、意识模糊,主管医生已经做了全面检查,但没有发现明确病因……初步考虑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
林修远起身,神情专注。
“我去看一下。”
他走向病房,心中却隐隐有种预感——这个病人,或许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