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
虽然宋半夏省心,但宋小满小朋友却不是个省油的灯。
这天晚上吃的是红薯稀饭,宋小满小朋友喝得多了些,晚上就起了夜。
这丫的胆小,怕黑,干脆直接在左厢房摆开了架势,直接解决了。
等第二天早上,宋大志闻到尿骚味,险些没能崩住,直接把宋小满小朋友尿过的墙角锄掉一层地皮。
一下工,宋大志啥也没做,直接打了一个小木桶,给宋小满当夜壶使。
别误会!
宋大志可没有洁癖,但是宋向文有啊!
想想自家俩小子住人家屋,还搞这么一出,宋大志就恨不得给宋小满一脚。
但以宋向文护崽那德行,宋大志下不去脚。
绝对不是因为打不过!
绝对不是!
听着这出死动静,宋南星小朋友似乎明白了家里的食物链顶端站的是谁,谁又拥有着绝对的家庭弟位。
于是,躺在宋向文怀里的宋南星,越发乖巧了。
在别人屎尿屁都控制不了的时期,宋南星小朋友已经可以利用哼哼做预警,完美的避开宋向文道长的“雷点”,保住自己为数不多的自尊心,完成彼此的“双赢”局面。
见宋南星小朋友和宋向文道长相处“愉快”,宋苗月子一坐完,就马不停蹄的上工去了。
她个子小,力气自然也大不到哪儿去,但胜在手巧,和宋大志搭个伴,也能赚七八个公分。
并且,宋苗也有自己的手艺--编竹席。
两天晚上打一根竹席,托宋向文带到城里换点针头线脑和盐,还是绰绰有余的。
凉席卖不出去的时候,宋苗也会编点簸箕、开口簸箕、制点锅刷、竹锅盖之类的。
虽然比不过宋大志箍的木盆木桶,但多少也能算个进项。
这手艺还是三奶奶从娘家那边带过来的,见宋苗小小年纪就没了爹娘,这才传给了她。
不过,宋苗也不是个忘本的。
打从她跟着三奶奶学艺开始,三奶奶就再也没有上山砍过一根竹子。
有了一技之长,宋苗也没有忘本,逢年过节什么的,都会往三奶奶家走一趟。
而宋苗打的竹席、编的簸箕、开口簸箕、制的锅刷、竹锅盖……也从没有在镇上买过。
只是这些年,三奶奶年纪大了,媳妇和闺女的手艺也拿不出手,十里八村的找上门来,宋苗才“勉为其难”的置换一些给乡亲们。
什么野菜、药材、皮毛、粮食……别人不收的,宋苗都收。
大部分由自己消耗,小部分用不上的,则交给宋向文带到城里去换药材。
宋向文也从来没有让宋苗失望过,这么多年来,家里就没缺过东西使。
所以,宋向文让宋大志忙里忙外的张罗,宋苗也从来不多说一句。
甚至,跟着宋向文学着认识药材,处理药材,把宋向文当亲大哥一般敬着。
这不,宋大志割了两背篓芋荷杆回来,宋苗也是第一时间帮忙拾掇,加盐揉制,晒成菜干。
宋大志挖出来了蕨根和葛根,宋苗就帮着推磨滤渣,沉淀晒干,制成蕨根粉和葛根粉。
然后,家里又多了一个黄桶,放在了他们一家三口睡的右厢房。
忙忙碌碌中,夏天就这么悄悄的过去了。
宋南星小朋友眼前也不再是雾蒙蒙的一片,可以看到一个个“鸡蛋黄”似的大脑袋了。
但认人,还得靠嗅觉和听觉。
大约是上一辈子当过医生的职业病,比起就算洗了澡也带着点汗臭味儿的便宜爹娘,和干净不了一点的俩便宜哥哥,宋南星更喜欢有点洁癖,带着点草药味儿的宋向文道长。
宋大志和宋苗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反而乐得轻松。
就这样,宋南星小朋友划归了宋向文道长的管辖范围,每天只要对着宋向文露出她“天真无邪”的笑容,就能继续在药房度过她无忧无虑的一天。
这买卖,不要太划算。
偶尔宋向文也有出门的时候,就会把宋南星托付给常年在家的三奶奶。
宋向文从不让人白帮忙,接宋南星的时候,也总不忘抓两把红薯干。
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这年头,也很拿得出手了。
以至于三奶奶家媳妇张春,每次看到宋向文抱着宋南星过来,眼角眉梢都带笑。
眼瞅着峰山大队快要挖红薯、分粮食了,宋向文却忙了起来。
除了出诊,还有帮忙选墓地。要不是宋向文不接法事,只怕是要脚后跟打后脑勺。
对于宋向文道长那一边掐指算命,一边让人崇尚科学的行径,宋南星小朋友听得直摇头。
可惜,宋向文道长读不懂“婴语”,听不懂宋南星小朋友疯狂的吐槽。
和宋南星小朋友独得宋向文道长“恩宠”不同,宋半夏和宋小满两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宋大志和宋苗走到哪儿,他们就得跟到哪儿。
自由?
不存在!
根本不存在!
唯一能放风的点,也就打饭那一会儿。
是以,两个小朋友就这么“被动”的,被宋家村的其他小朋友给孤立了。
看着可怜巴巴的俩孩子,宋向文的确有些于心不忍,也尝试着带了带。
然后?
就猛地发现,饲养宋大志的感觉,又一次的袭击了他。
以前还有十七个师兄弟跟他一起承担,现在却需要他一个人负责,他宋向文的命就不是命?
为了对自己负责,宋向文很认真的跟宋大志详谈了一番。
宋半夏小朋友就多了一项功课--习武。
然而,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赶。
宋半夏小朋友都学了,他的小跟屁虫宋小满不也得安排上?
每天早上鸡打鸣,两小只就被宋大志拎起来蹲马步,练太极拳。
小孩子正是觉多的时候,大清早的被宋大志这么拎起来一操练,还得跟着宋大志和宋苗下地,这正午时分一到,周公不过是勾了勾手指头,这俩立马巴巴的扑了过去。
从此,两小只就多了一个午睡的好习惯。
别说,还真别说!
宋半夏别的不开窍,这武学天赋倒是不错,跟着宋大志学了不过个把月,就能蹲半个小时的马步,太极拳也打得有模有样。
虽然还是个花架子,但到底也算是起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