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穿到六零当团宠 > 第四章 打猎
换源:


       反正都排在尾巴上,宋大山家的闲的没事儿,拉着自家妯娌继续认起了人。

“咦!前面怎么还有个小孩儿?”

宋大海家的踮起脚尖瞅了瞅,这才笑着说道:“巧了不是!

那孩子就是宋大志和宋苗家的老大,立夏。”

宋大山家的忍不住咋舌。

“他们家放心让个孩子来打饭,不怕洒了!”

宋大海家的撇了撇嘴,道:“也就咱们稀罕那几个红薯,人家……”

像是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宋大海家的赶紧闭上了嘴。

宋大山家的赶紧凑到自家大嫂耳边,嘀咕道:“他们家开小灶,不怕别人举报?”

宋大海家的撇了撇嘴,道:“大峰山摆在那儿,腿上自己身上,想去就去呗!

就是山里面虽然没有老虎、豹子,但熊瞎子、野狼什么的却不少……”

宋大海家的没有说完,但宋大山家的刚刚起的那点小心思,顿时被一盆凉水给浇灭了。

敢在熊瞎子和野狼嘴边抢食儿,这个宋大志也不是个简单角色。没事儿离远点,免得血溅到自己身上,说不清楚。

被人挂在嘴边的宋大志,默默的打了个喷嚏。

他看了看手边两只“一刀毙命”的野鸡,揉了揉鼻子,准备见好就收。

一柄巴掌大的小刀,在宋大志手里犹如臂使,舞得飞快。

不一会儿,两只野鸡连同内脏,就被宋大志处理得干干净净。

随手摘了几张芋头叶把鸡给包好扔进背篓,把鸡毛等容易引来野物的东西给埋好,宋大志又砍了一点柴火,这才慢条斯理的下了山。

不一会儿,宋向文药房的炉子就燃了起来,最大号的砂锅里,两只野鸡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宋大志也没有闲着,拿着一捆去皮阴干的松树枝,一根阴干的竹子,慢条斯理的箍起了木盆来。

等木盆做好,砂锅里面的野鸡也炖好了。

鸡汤和大的那一只归宋苗,小的那一只被宋大志大卸八块。

两个小崽崽一人一个鸡腿、一个鸡翅,剩下的身子和鸡杂,就成了师兄弟俩的下酒菜。

“怎么又箍木盆?”

宋向文不解的问道。

宋大志咧了咧嘴,笑道:“大山娶了新媳妇,等秋收分粮了就办酒,我可不得先准备准备!”

宋向文闻言皱了皱眉头。

“这都第几起了?”

宋大志搬起手指头,挨着数道:“宋老七、宋大石、宋大山。三起了!”

宋向文叹了口气,道:“这天干,还有一年多呢!”

宋大志瞥了一眼新木盆,小声说道:“那我,多箍几个?”

宋向文的忧思顿时荡然无存,只有对自己这个脑子一根筋的师弟满满的无奈。

要不是身体条件不允许,拉长耳朵听了半天的宋南星,肯定得翻一个大大的白眼。

便宜老爹,阅读理解做成你这样,是会扣大分的,好吗?

被便宜闺女吐槽的宋大志忍不住打了今天第二个喷嚏。

“今天怎么老打喷嚏?该不会热伤风了吧!”

宋向文瞥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那你有没有考虑过,不是热伤风,而是有人在骂你?”

有人骂他?

宋大志想起他下工前那番霸气宣言,心虚的摸了摸鼻子,没吭声。

看他一秒钟八百个假动作,宋向文就知道,这丫的肯定背着他“干了什么好事”。

宋向文也不急,也不问。

反正,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总会以八卦或者告状的形式,最终传到他的耳朵里。

反倒是另外一件事比较重要一些,需要跟宋大志提一提。

“我今儿个正准备给咱家那小闺女取名字,刚写了两个,她就醒了。

我抱着她在院子里走了两圈,路过竹簸箕的时候,小闺女一把抓住天南星,怎么也不撒手。

刚巧三奶奶过来看你媳妇,说这是缘份,又说天南星名字好听,干脆让小闺女取这名得了。

我想了想,觉得还是要先听听你的意见!”

天南星是挺好听,但再加个宋……

宋大志看着自家师兄的眼睛里,全是一言难尽。

一看宋大志那眼神,宋向文就知道这丫的又想歪了。

“怎么?宋南星不好听吗?”

不是宋天南星,是宋南星?

宋大志咂摸了几遍,果断的拍了板。

“宋南星挺好的!就叫宋南星!”

大名确定了,宋向文立刻趁热打铁,提起了第二件事。

“三奶奶取了大名,又问孩子小名。我想了想,觉得叫果果挺不错的,你觉得呢?”

宋向文虽然是笑着提议,但深知他脾气的宋大志却不敢轻视。

闺女的命名权,没了!

彻底没了!

在最后那点求生欲的驱使下,宋大志拿出全部的情商,“心甘情愿”的奉承道:“师兄不愧是文化人,这么好听的小名,我咋就没想到呢!”

见宋大志“同意了”,宋向文滋溜了一口小酒,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

明明是一个酒瓶子里倒出来的酒,宋大志却喝出了一副舍身成仁的模样和一股子苦味儿。

果然,人和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哪怕师兄弟,也一样。

看着自家小师弟郁闷那样儿,宋向文贴心的转移起了话题。

“最近山里还好找食么?”

宋大志立刻上了钩,摇了摇头。

“得往里走走!”

宋向文一听这话,直接皱起了眉头。

“道门福地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只会更严重。

秋收后分下来的红薯全都晒成干,让你两个师兄派人过来取吧!”

宋大志撇了撇嘴,嘀咕道:“就那两袋红薯干,能敌什么事儿?”

宋向文摸了摸他那缕山羊胡,沉声道:“把咱们晒的葛根粉和山药片也给装上。

山上的野芋头到时候也给挖了,芋荷杆给晒晒,都装上。”

宋大志一听这话,眼前一亮。

“旁边那水塘里面,还有不少鲤鱼,都给它捞起来晒成鱼干,给师兄们带去。

就是这腌鱼的盐……”

宋向文沉吟了片刻。

“我改天去趟城里,想想办法!”

这买啥都要票的年代,谁都没有打包票的事儿。

宋向文能够说出这句“想想办法”,也已经是十里八村的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