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海带来的阴云尚未散去,格物院却已无暇沉浸于愤怒。李明月那番“反诉索赔”的疯狂战术,像一剂强心针,让绝望的众人重新绷紧了神经。小顺子趴在唯一一张还算平整的木桌上,借着昏暗的油灯光,用炭笔在粗糙的草纸上奋力书写。他回忆着嬷嬷们絮叨的每一笔开销:几文钱的粗麻布,十几文的油毡,几十文的朽木料……数字被刻意放大,理由被渲染得情真意切、义愤填膺——“场地修缮垫付款”、“高风险作业补偿”、“精神损失费”、“物资供应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双倍赔偿”!一张墨迹淋漓、数字触目惊心(总计“索赔”高达六百八十两白银)的“格物院受损索赔清单”逐渐成型,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光脚不怕穿鞋”的决绝。
与此同时,格物院的核心区域,气氛却从“算账战场”切换成了“化学攻坚阵地”。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肥皂的碱香,而是生石灰遇水蒸腾的热气、矿石粉末的尘土味,以及一种大战将临的紧绷感。
铁柱成了“碎石机”。他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贲张,汗水混着石粉流淌。巨大的石杵在石臼里发出沉闷而规律的撞击声,每一次落下都让地面微颤。坚硬的硝石矿石在他手下逐渐化为齑粉。李明月的要求近乎苛刻:“再细!铁柱,粉末越细,溶解越充分!想想高德海那张脸,给我往死里砸!”
阿蛮沉默地改造着她的“战场”。几口最大号的陶缸被清洗干净,架在临时垒起的简易灶台上。她找来了最细密的粗麻布,缝制成巨大的滤袋,悬在木架上备用。她的动作一丝不苟,眼神专注得如同即将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旁边的木桶里,是李明月特别交代的、浓度更高的草木灰碱液(K₂CO₃溶液),散发出更加强烈的碱味。
小顺子除了记录“索赔清单”,新的实验记录本也摊开了。矿石重量、研磨时间、颗粒目测细度(用李明月教的“指捻法”粗估)……每一项都认真标注。
李明月自己则守在一堆生石灰块(CaO)旁。她小心地取出一块,投入一个盛有少量清水的陶盆中。“嗤啦——”剧烈的反应瞬间发生,大量白色蒸汽翻滚着涌出,水剧烈沸腾!生石灰块迅速崩解、膨胀,与水结合,释放出灼人的热量。片刻后,沸腾停止,盆底留下细腻洁白的膏状物——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₂)。李明月用木棍小心搅拌着,感受着那滑腻的触感和微温的余热。
“好了!”李明月猛地站起身,脸上带着一种实验员即将启动关键反应的兴奋,“原料齐备!‘魔法石头汤’开煮!铁柱,第一批矿粉好了没?”
“好了,殿下!”铁柱抹了把汗,将半盆灰黑色、夹杂着黄红杂色的细粉端了过来。
“倒入一号缸!阿蛮,加热水!要滚烫的开水!”李明月指挥若定。
滚烫的开水注入陶缸,与矿粉混合。阿蛮用一根长木棍用力搅拌,缸内顿时浑浊一片,如同翻滚的泥浆。
“保持搅拌!让里面的东西尽可能溶解!”李明月紧盯着缸内变化。她抓起一把草木灰(主要是K₂CO₃),毫不犹豫地撒入沸腾的泥浆中。“草木灰!继续加!多加点!”
灰黑色的草木灰粉末融入浑浊液体,并未引起肉眼可见的剧烈变化。但李明月知道,在微观层面,一场至关重要的离子战争已经打响!
“碳酸根离子(CO₃²⁻)已经出动,”李明月一边观察一边对小顺子解释,同时也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它们在热水里,会像猎人一样,精准地捕捉那些讨厌的钙离子(Ca²⁺)和镁离子(Mg²⁺)!然后——”
仿佛为了印证她的话,浑浊的液体中,开始有极其细微的白色絮状物生成,并逐渐增多、凝聚!
“看!沉淀出来了!”李明月指着那些白絮,声音带着一丝激动,“这就是碳酸钙(CaCO₃)和碳酸镁(MgCO₃)!那些让硝石难以提纯的罪魁祸首,正在被我们抓出来!”
阿蛮的搅拌更加用力,白色的絮状沉淀物在浑浊的液体中翻滚、聚集,如同浑浊的泥水里析出了白色的雪花。
“记录!阿蛮,草木灰用量!”小顺子赶紧记下。
“继续搅拌一刻钟!让反应更充分!”李明月盯着沉淀生成的速度和量。一刻钟后,浑浊的液体里悬浮着大量的白色絮凝物,底部的泥沙也沉淀了不少。
“停火!准备过滤!”李明月下令。
阿蛮迅速将滚烫的陶缸从灶上移开。巨大的粗麻布滤袋早已悬挂在木架下,下面接着一个干净的空陶缸。铁柱和阿蛮合力,用木瓢舀起缸内混合着大量沉淀的浑浊液体,小心翼翼地倒入滤袋。
“滤袋扎紧!慢点倒,别溅出来!”李明月在一旁紧张地指挥。
滚烫的、带着碱味的浑浊液体流入滤袋。粗麻布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将白色的碳酸盐沉淀、泥沙以及未溶解的矿石残渣牢牢拦截在袋内。滤袋下方,一股相对澄清、但颜色仍显黄褐的液体,汩汩地流入下方的陶缸中。
“成了!”李明月看着滤出的液体,虽然还不够清澈透明,但比起最初的“泥浆”,已是天壤之别!“这就是初步去除钙镁杂质的硝石溶液了!但里面还有多余的碳酸根,碱性太强,而且草木灰本身也带入了钾盐,可能会影响最后硝石的纯度。”
她的目光投向一旁准备好的熟石灰浆(Ca(OH)₂)。“所以,需要第二步!中和和再净化!铁柱,把熟石灰浆慢慢倒入滤好的溶液里!一边倒一边搅拌!”
铁柱依言,用木勺舀起洁白的熟石灰浆,缓缓注入黄褐色的硝石溶液中,阿蛮则用力搅拌。
这一次,变化清晰可见!随着熟石灰浆的加入,溶液开始变得有些浑浊,很快,新的白色沉淀开始生成!这是熟石灰中的钙离子(Ca²⁺)与溶液中残留的碳酸根离子(CO₃²⁻)再次结合,生成的碳酸钙(CaCO₃)!同时,熟石灰的加入也中和了过强的碱性。
“看!又沉淀了!把多余的碳酸根也抓出来了!”小顺子兴奋地低呼。
李明月仔细控制着熟石灰的加入量,直到溶液中不再产生新的明显沉淀。“好了!停止加入!再搅拌一会儿,让沉淀凝聚!”
等待沉淀沉降的时间里,格物院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只剩下灶膛里未熄的柴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口盛放着关键溶液的陶缸上。缸内上层是澄清了许多的黄褐色液体,下层则是新生成的白色沉淀。
“二次过滤!”李明月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同样的过滤过程再次进行。这一次,滤袋中拦截的是新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滤出的液体,颜色更浅,几乎接近无色,呈现出一种令人心安的澄清状态!
“成了!”李明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真正放松的笑容,“杂质已经基本被清除干净!剩下的,就是把硝石(KNO₃)从水里‘请’出来了!”
“阿蛮,生火!小火!开始蒸发浓缩!”李明月指向最大的一口铁锅——那是阿蛮熬油的心头肉,此刻被征用为最后的结晶器。
澄清的硝石溶液被倒入铁锅,灶膛里的火重新燃起,控制在小火状态。阿蛮如同守护珍宝般,执着长柄木勺,在锅中缓缓搅动。溶液在热力的作用下开始冒起细小的气泡,水分一点点蒸发,锅中的溶液变得越来越粘稠。
时间一点点流逝。锅中的液体体积缩小了近一半,表面开始出现一层薄薄的晶膜,搅动时能感觉到明显的阻力。
“浓度够了!”李明月仔细观察着液体的状态,“停火!准备冷却结晶!”
铁锅被移离灶火,放置在一块厚实的石板上自然冷却。格物院所有人,包括刚刚写完“天价索赔单”的赵嬷嬷和王嬷嬷,都围了过来,屏息凝神地看着那锅依旧温热、却已显出晶光的粘稠液体。
锅中的温度在缓缓下降。奇迹,在寂静中悄然发生。
先是锅壁边缘,出现了一颗颗细小的、针状的白色晶体。接着,如同星火燎原,越来越多的白色晶体从粘稠的液体中析出、生长!它们晶莹剔透,棱角分明,迅速连成一片,覆盖了整个液面,并不断向下延伸。不到一个时辰,整锅液体完全凝固,变成了一大块洁白如雪、由无数细密晶体构成的硬块!
“硝石!是硝石!”小顺子激动地指着那雪白的晶体块,声音都变了调。
铁柱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雪白纯净的东西,竟然是从那些灰黑坚硬的“烂石头”里变出来的。阿蛮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那洁白的晶体表面,冰凉的触感和坚硬的质地让她眼中异彩连连。两位嬷嬷更是合十念佛,仿佛看到了神迹。
李明月拿起一块边缘敲下的、还带着一丝凉意的晶体,放在眼前仔细端详。晶体纯净,棱角分明,在油灯下折射出细微的光芒。她将其放入口中,舌尖传来那熟悉的、清凉而苦涩的味道——纯净的硝酸钾(KNO₃)!
“纯度很高!”李明月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自豪,“碱灰克顽石!我们成功了!这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
她举起手中那块洁白的硝石晶体,如同举着一枚胜利的勋章,目光扫过疲惫却同样兴奋的伙伴们:“铁柱的力气,阿蛮的巧手,小顺子的记录,嬷嬷们的支持!还有我们格物院最不缺的草木灰!这就是我们破局的武器!”
“高德海要二百一十两银子?”李明月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而自信的弧度,目光投向那堆曾经让人绝望的硝石矿石,又看了看眼前这洁白如雪的胜利果实,“让他等着!明天,本宫就带着我们的‘石头汤’成果和这份‘诚意满满’的账单,亲自去内务府,跟他们好好算算这笔‘化学账’!”
格物院简陋的作坊里,灯火通明。洁白的硝石晶体在火光映照下,闪烁着冰冷而锐利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草木灰的碱与生石灰的钙,在这场精心设计的化学反应中,不仅除去了矿石的杂质,也淬炼出了李明月和她的伙伴们更加坚韧不屈的意志。这锅“炸翻天的石头汤”,已然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