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那倭寇四面出击,现在全天下都跟它有仇了。”
“这要是失败,才有鬼了呢。”
天幕下,人们是畅快无比。
这倭寇不当人子,现在激起了全世界的反抗,他们必将完蛋。
各路皇帝们也都纷纷惊讶。
“没想到这抗倭之战,居然还牵扯到了其他国际风云。”
“也难怪,后世人将抗倭战争当做了二战的一部分。”
众人说道。
“不过这样也好,我算是看明白了抗战为什么会胜了。”
“就GM军队那样惧怕日笨人,如果没有外人的干预,想要胜利,想要胜利,难上加难。”
大秦。
李斯若有所感:“陛下,老臣原先还在想,这后世的GM党的人那样腐败无能且胆小懦弱,都过去了那么多年了,还没将倭寇打败,是怎么战胜的?”
“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其他国家的援助……”
大汉。
汉高祖刘邦听到这里,也是无奈。
“就GM军那懦弱的样子,想要胜利,就只能如此了。”
【1942-1943年,中原大饥荒!】
【就在战争到了相持阶段后期的时候,整个黄河两岸,突然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大饥荒,夏秋两季大部分绝收。】
【此等惨绝人寰的饥荒,有3000万人受灾。】
弹幕:
(电影1942的拍摄场景,不及当时情景的十分之一。)
天幕下。
古人看到如此骇人听闻的受灾人数,都纷纷沉默下来,叹息不已。
面对如此灾难,平头老百姓都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
甚至后世的惨烈程度,要比他们古人还要凄惨。
他们古人,要是出现这样的灾难那是早就反了。
可后世,此时正在打仗不说。
后世的战争模式也打不从前,就算是‘斩木为兵’也会很快被镇压的。
大明。
崇祯看到这一幕是叹息不已。
他想起了自己的大明,也是如此的风雨飘摇。
甚至还接到圣旨报告,在最南端的琼州居然还出现下雪的迹象。
【1944年,豫湘桂会战。】
【穷途末路的日军集结了50万,发起了贯通中原、广西的大规模进攻。】
天幕下。
众人纷纷议论。
“这看样子马上就要胜利了,倭国穷途末路了,怎么还纠结这么多的军队?”
“五十万大军啊!”
“是啊,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古人们光是看到这数字,就吓人的要命。
要知道,在古代,即便是王朝鼎盛时期,五十万也相当于全国的总动员的兵力。
天幕上,很快就有了解释。
弹幕:(因为大部分日|军都抽调去了东南亚战场和南太平洋战场,留在中原地区的日军都是二线或者三线日军。)
(是啊,当时许多的日军都是15岁甚至是14岁的青少年!或者是50岁以上的老人。)
(不过我*党却在这真空时刻,反而发动反击,歼灭了20000多敌军。)
天幕下,众人一看,这些士兵居然都是老弱,不由松了口气。
李世民松了口气:“原来精壮青年都被抽调走了啊,留在中原的都是老弱病残。”
“既然如此,那这次GM军应该会胜利了吧。”
【面对日军的全面出击,GM军却连连败退,最后形成大溃败,损失兵力50万,丧失4个省会以及146座城市,6000余万老百姓沦丧敌手。】
弹幕:
(运输大队长,就是运输大队长,日军都穷途末路了,结果还被打的溃败!)
(运输大队长在一个月前刚刚参加了开罗会议,志得意满,是为自己的高光时刻。一个月后,雅尔塔会议,人家三巨头直接不带他玩了。)
天幕下。
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看到这大溃败全都瞠目结舌。
“什么?失败了?”
“这怎么可能失败,日军可都是老弱病残的啊。”
大明。
马皇后看到这样的结果是一阵气急:“难怪后世人一说到这运输大队长就是轻蔑呢,就这战绩,能成为后世国家元首才有鬼了呢。”
朱元璋更是暴跳如雷:“就这战绩,要是咱就直接羞愧自杀了。他还有什么脸面统治中|国。”
“简直就跟张士诚一个球样!”
大唐。
李世民看到如此强大的反差,依旧瞠目结舌。
“这……我没看错吧,面对那些老弱病残的日军,他们也能打输!”
特殊年代。
一些一直吹捧着光头的无派人士看到这一幕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光头啊,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总是让人意外。”有一个人说道。
“原来当年我们还经历引这样的大溃败啊,当时咱怎么不知道呢?”
另一个人说道:“这要是知道了才有鬼了。光头弄了这么一个笑话般的大溃败,怎么可能到处宣传。”
“我记得当时在报纸上,清一色的都不再报告什么抗战的事。”
“这GM腐败无能,打自己人打的那么火热,一旦面对倭寇,则表现得懦弱无能。”
“难怪后世人都不喜欢这个光头呢。”
“这要是换做我,我也不喜欢。”
【1943-1945年,美利坚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发明跳岛战术,绕过太平洋上许多日军的非重要岛屿和设施,直接进攻日笨冲绳岛!】
弹幕:
(没有制海权的群岛,处处都是前线,这也是海洋文明的双刃剑吧,处处能出海处处能挨打)
(其实跳岛战术只能在你海军优势的时候才能用。)
(机动的重要性,再强的堡垒,在这么宽大的空间,特别是海域上,机动性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天幕下的将军们只要稍微一想,就知道这所谓的跳岛战术是什么样的。
“原来如此,因为日军的士气旺盛,所以与其攻击那些毫无战争价值的岛屿,还不如将有限的兵力放在那些重要的岛屿上。”
李靖分析说道:“虽然不是什么先进的战术,但非常的实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