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世民眼神锐利,赞赏的说道:“弃城走山,避实就虚……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马上皇帝,他对兵法的了解十分透彻。
明朝。
“好,好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招避实就虚,暗合了朱升先生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
朱元璋说道。
“哼,咱早就看明白了,靠谁都靠不住,唯一的就是靠自己。”
一旁的马皇后也如同天幕上的孙夫人的样子,眼眸中闪烁着希望,嘴里小声说道:“真好,中|国的未来,拜托了!”
【在山上,队伍也得到了修整。】
【同时,军队也开始逐步的进行改编、改制。】
【天幕上,将这几次的会议,都一一播放了出来。】
【包括三|湾|改编、古|田|会议】
【具体内容都播放了出来。】
【从此以后,中国的老百姓,拥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军队。】
弹幕:
(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自己的军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此以后,这支军队被称之为人民子弟兵!)
天幕下。
老百姓们看到这支部队,从无到有,一点点的建立,又一点点的改变。
他们甚至将组织扎根到每一个连队甚至是排里面。
从上到下的,彻底掌控整个部队。
同时,这支部队在训练的时候,也经常去帮助老百姓。
逐步的获得了当地的老百姓的认同。
“原来如此,原来所谓的‘人民子弟兵’是从这里开始一点点建立的啊。”有的人眼中冒着精光。
大秦。
嬴政眼中泛着光芒:“原来如此,政|委制度,将支部建立在连上,并且还每天都对士兵进行教育,发展积极分子。”
“有了这样的想法,军队就绝对不会造反!”
“李斯,马上将天幕上所有的方法都记录下来,以后我们大秦的军队也要实施这种政委制度。”
大汉。
汉高祖刘邦此时也是眼中泛着精光。
“好,好高明的制度,只要拥有了这种制度,就不怕军队造反。”
他猛然间想起了韩信。
韩信被后世尊称为‘兵仙’,的确是很能打的,但对于帝王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威胁。
但现在,只要是建立了这样的制度,那么兵仙再怎么厉害,没有军队,就不是威胁。
汉朝,汉武帝同样发现了这个政|委制度的厉害之处。
“好,好高明的制度,有了这个,朕也不用怕与匈奴对峙的北方军队造反了。”
“通知下去,将这个政委制度尽数抄袭下来,朕要在军中推广。”
大唐。
李世民看到这支部队的制度,猛然惊喜。
“药师,药师,你不是一直不知道怎么改制吗,就用这个制度,用这个制度!”
此时,李世民已经打败了北方的东突厥。
他正带着李靖等众多武将打算对唐朝的军队进行改制。
只是他们比较头疼的是,如果改制了的话,武将采用流官制度,则战斗力会变得低下。
但如果不改制,战斗力是上去了,但同样也会存在谋反的威胁。
他们正在头疼呢。
这时候,天幕居然送上了这个政委制度,简直是天才的想法。
北宋。
赵匡胤也同样是惊喜。
他自从天幕被爆出北宋因为以文制武,结果被后人称之为‘大怂’,就一直心里郁闷。
但要让他重新恢复武将的地位,他又感觉到了威胁。
正在头疼要怎么办的时候。
突然看到天幕上的政委制度,不禁拍案而起:“太好了,就是这个制度!”
“不过稍微改一改,要让每一支部队,都有一个教导员。”
“对了,还要给士兵们认字读书。这些士兵们如果都认字读书,八十万禁军,未来就是八十万的人才,而且还要比那些文人们更加忠心。”
大明。
明朝朱元璋当看到这个制度,也是为之错愕。
“这个制度好啊,有了这些制度,就不怕那些淮西勋贵了。”
“传令下去,将这个制度在军中推广。”
天幕上。
【那在湘西的军队,连续好几次都是以少胜多,打败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部队越来越壮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