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三天后的清晨,厂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
老梁,这位在第二车间第一生产线兢兢业业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今天正式退休了。
在当时,父亲提前退休让子女接班进厂是颇为流行的模式。
退休后的老梁依旧能拿到工资,只不过比在职时要低一些。
而接班的子女则从工厂的最底层做起,工资也从最低级开始,随着工作年限和技能提升慢慢增长。
老梁办理完退休手续,便带着儿子来到了第二车间第一生产线报道。
他把儿子拉到陆斐济面前,眼神中满是期许与嘱托:“陆班长,这是我儿子小梁,以后就拜托你多管教了。他年轻,啥都不懂,你可得多带带他。”
陆斐济微笑着点点头,爽快地答应道:“梁叔,您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小梁的。”
随后,陆斐济为小梁安排了一位技术娴熟、为人耐心的工人师傅,让小梁跟着他当学徒。
等老梁父子离开后,陆斐济在心里默默盘算着。
仅仅过了四天,陆斐济便顺利扶正,正式成为了第二车间第一生产线的班长。
这天,陆斐济把刘海中单独叫到了一旁,神色严肃地说道:“二大爷,我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今天下班前,你把咱们线上员工当天的产量统计出来。只要他们完成了规定产量,就算没有超产10%,也能给他们评个优秀考评。不过,你得记住,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不能偏袒任何人。”
刘海中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能得到陆斐济赋予的这种特权,对他来说可是莫大的荣耀。
陆斐济接着又画饼道:“二大爷,你要是把这事儿办好了,以后有什么好机会,我肯定会留意你的。”
刘海中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忙点头道:“陆班长,您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
刘海中领命离去后,陆斐济开始在生产线上巡视。
他仔细检查着每一台机器的运转情况,观察着工人们的操作流程,确认一切都没有问题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准备好的小本本,径直朝着车间主任林国华的办公室走去。
陆斐济凭借着前世公司高管的经验,结合当下轧钢厂的实际情况,已经构思好了一个既能提升产能,又不会压榨工人的建议。
来到林国华的办公室,陆斐济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传来“请进”
的声音后,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林国华看到陆斐济,笑着问道:“小陆啊,找我有什么事儿?”
陆斐济走上前,认真地说道:“林主任,我有个想法,想跟您说一说。是关于咱们车间生产的一些建议。”
林国华一听,来了兴致,示意陆斐济坐下慢慢说。
陆斐济清了清嗓子,开始阐述自己的建议:“林主任,我这几天仔细观察了咱们一线的生产情况。我觉得可以从优化生产流程入手,来提升产能。另外,咱们还可以手写一本安全生产手册,这样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过,要执行这本手册,还需要一些制度来配合。比如说,对于那些不按手册操作的工人,咱们可以进行全厂通报批评,并且扣发工资。”
陆斐济故意留下了一些漏洞,他知道林国华肯定会补充完善,这样既能让林国华蹭到功劳,又能让自己的建议更具可行性。
林国华听后,连连点头,觉得陆斐济的建议十分可行。
他站起身来,说道:“小陆,你这个建议很不错啊。走,咱们去找杨厂长,把这事儿跟他说说。”
于是,陆斐济和林国华一起来到了会议室。
此时,杨厂长已经召集了厂里不少高层。
杨厂长看到陆斐济和林国华进来,笑着说道:“大家先停一下,今天陆斐济同志提出了一个很有可行性的建议,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说完,他让人把陆斐济写的提升效率计划和安全生产手册的复印件分发给在座的各位领导。
一位领导看着手中的资料,率先提问道:“陆斐济同志,你说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就能提升生产效率,这经过实验了吗?还有,这个流程对其他生产线也通用吗?”
另一位领导也跟着问道:“这本安全手册,具体适用于哪些范围呢?”
陆斐济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各位领导,我已经安排工人们在午休的时候做过实验了,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各位领导感兴趣,也可以现在就去现场验证。至于操作流程,只要是工作内容相同的生产线,都是可以通用的。而这本安全手册,主要是针对我所在的这条生产线上的设备编写的。另外,我可以向大家保证,线上的所有机器我都亲自操作过,而且我也总结了很多工人师傅们的建议,再结合林主任平时给我的指导,才完成了这本手册。”
领导们听着陆斐济的回答,眼神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他们眼中满是欣赏,随着陆斐济的讲述,欣赏变成了惊讶,最后,他们纷纷摇头,惊叹于陆斐济才上任三四天,就对整条生产线的运转和设备情况如此了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