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看着长相颇有福气的小姑子,嘿嘿一笑:“害羞了?”
“哪有,是这火烤的……”秦淮茹赶紧摸了摸脸。
“你这丫头懂什么,这都是咱妈让我教你的。你想想人家是个大医生,还不是因为你年轻漂亮。
可你能年轻几年?男人一旦有钱都一个样,咱家的二大爷不就是例子,当年娶了多少小妾姨太太。
关键是你知道他为什么最疼那个五姨太吗?还不是因为她放得开,会讨男人欢心。”
秦淮茹觉得嫂子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可实际上婚姻自由,说离婚就能离婚。
过几年自己年纪大了被周安赶回来怎么办?于是她暗暗把嫂子教的夫妻间技巧都记在心里。
张氏拍了拍她的肩膀:“这锅热水是给你烧的,待会儿好好洗一洗,明天你就要嫁人了……”
秦淮茹认真点头:“谢谢嫂子,将来我有能力了,一定不会忘记嫂子和爸妈的。”
张氏等的就是这句话:“我和你大哥都不识字,这辈子也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你要是能在城里站稳脚跟,将来给你侄子在城里安排个活儿就行。
放心吧,家里有我和你大哥,爸妈我们会照顾好的。”
“我不会忘的,周安说咱们家里有二十几亩地,以后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第二天早上七点,中院很多人都在听贾东旭吹牛。
“东旭,你妈不是说要买缝纫机吗?怎么突然又要买自行车了?”
易中海满脸疑惑,他打心底觉得缝纫机更好,而且贾家因为要买缝纫机还找他借了钱。
“师父,我还是觉得自行车更方便。再说秀莲嫁过来后,从这儿去她工作的地方挺远的,有了自行车也方便很多,这自行车是给她买的,我跟师父您一样,还是走路……”
易中海听了咬了咬后槽牙,自己做师父的都没买车,徒弟骑什么车。
这徒弟最近越来越不懂事了。
原本他伪装得很好,从不说自己工资,就是为了让大家别太关注他的收入,让大家下意识觉得他穷,这样才能让全院人一起供养贾家。
可自从姓周的来了之后,贾张氏和贾东旭都变得不会处事了。
再这样下去,还怎么让大家捐钱供养贾家?最后还不是得自己帮衬,真是太不成器了。
易中海盯着仍在使劲吹嘘的贾东旭,内心的厌恶几乎让他想当场掐住对方的脖子。
正当众人讨论得兴高采烈之际,周安推着自行车从远处缓缓走来。
“小周医生早啊!”
“各位早上好。”
周安望着口若悬河、大说空话的贾东旭,开口道:“东旭,我这会儿得去接我爱人,等我回来,自行车再借给你用。”
贾东旭满脸鄙夷:“真赶巧,我今天也打算去买辆新车,接着把秀莲同志接回家,明天一早就去领结婚证。”
周安轻轻笑了笑,没再搭理这个不明事理的人。
他早已将所有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连贾张氏可能会撒泼耍赖的情况都做好了应对准备。
为此,他提前和军管会的朱叔打过招呼,只要双方的介绍信一到,即便在周末也能办理登记手续。
到那时,贾家再怎么吵闹也无济于事,毕竟已是合法夫妻,难道贾张氏还能目无法纪?
周安在百货大楼采购了糖果、烟酒,还买到了猪肉。作为新姑爷第一次上门,总不能空着手去。
他走到一个无人的角落,把所有采购的物品都收进了随身空间,随后一身轻松地前往四九城汽车站。
即便周安体力再好,也没必要把力气浪费在骑自行车上,有随身空间这么便捷的东西,自然要好好利用。
另一边,秦淮茹整整一夜未曾合眼,脑海中全是周安的身影,天刚蒙蒙亮就起了床。
“爸妈,我去等周安,担心他坐过站了……”
“好,你快去吧。”
秦淮茹走到门口,发现许多乡亲都聚在那里,等着看秦家未来的女婿。
“淮茹啊,你可真有福气,第一次进城就找到了工人家庭的对象。”
秦淮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婶,他不是工人,是个医生。我去接他,你们就等着吃喜糖吧。”
等秦淮茹离开后,村民们又开始纷纷议论。人群中有个小女孩注意到,自己的堂姐今天打扮得格外靓丽。
“京茹,你看你姐马上就要进城享福了,等你长大了,让你姐夫给你安排个工作,这样你也能成为城里人了。”
秦京茹才十岁出头,哪里懂得这些事情,她只是觉得堂姐今天穿得好看,心里想着以后自己也能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就好了。
到了九点钟,已经过了好几趟班车,秦淮茹还是没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人下车。
“他该不会真的后悔了吧?”
秦淮茹心里开始忐忑不安,她往前走了几个站点,越想越害怕。
就在她准备继续往前走的时候,终于在一个陡坡处,看到一个男人从自行车上下来,车头还挂着不少东西……
“咦?他竟然是骑自行车来的,要是累坏了,晚上可怎么办?哎呀……秦淮茹你在想些什么呀!”
秦淮茹又惊又喜,赶紧小跑着迎上去。
“周安,我在这里呢!”秦淮茹使劲朝他挥手。
周安骑到秦淮茹面前停下自行车,他那修长的腿稳稳地撑在地上,整个脚掌都能着地。
秦淮茹看着那辆崭新的自行车,一时有些发怔。
“昨天刚买的,以后上下班方便些。”周安简单解释了一句,示意秦淮茹坐到后座上,“快上车吧,我带了些糖果和烟。”
其实他本想多买些肉和酒的,可下了班车后,在慢慢骑车过来的路上,发现这一带的人不太好应付。
看到他骑着自行车过来,竟然有本地人拦路,要不是周安身手不错,一个人能对付十个人,恐怕早就被困住了。
要不是人多眼杂,他差点就想教训那几个人了。
仔细想想还是算了,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这并非他舍不得给东西,而是给多了容易让一些人产生不好的想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