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一个人到公司忙碌一天,继续一个人开车到医院看中医,可以感觉到最近的身体热量多了一些,心里再是暖暖的就更美了。一个人回到另一个房子里独处,收拾一下房间,收拾一下自己,看着前几天的染的头发不太舒服,果断到了理发店继续打理,这变化,我连自己都觉得奇怪,过去的我,就算看着再不舒服,也不会去找人家的,调整到自己适应了就完事儿了。现在怎么就不同了呢?竟然如此坚定?因为,自己值得了吗?自己开始追求完美了?还是自己要求的越来越高了呢?
一个人可以幸福的独处,才是真正意义的独立了。虽然可以面对孤独了,却依然无法释怀。如果,生活很开心,一定不会选择独处的,这个部分,是自己该要成长的。
早上,似乎又想在控制对方了,究竟是什么让我的控制欲忽而乍闪呢?早上一句“恨铁不成钢”引发自己很多反思。这句话,大多出于父母之口,我作为老婆,为什么也会如此要求男人呢?打破界限了吧?身份错误了吧?
那些关于界限的图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菱形……那些关于身份的交叉图,父母身份,孩子身份,伴侣身份……伴侣本身就是平行的,只是多了一个交集圈而已,大部分还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随着一点点行为模式的分析,看到关于自己如此多的可提升部分。
圈层的交集,而不是重叠的生活,太多时候,却在制造着完全重叠的生活,好像,有一点儿不在重复都会失望,是缺乏安全感吗?完全重叠的圈层得让人多么窒息啊?总是需要透气的,任何生物不透气都会死掉的,突然此刻悟到这一点。
原生家庭,妈妈一再的要求和强势,给到女儿的竟是如此的深刻的影响,它让一个女孩儿学会独立,衣裳,坚强,同时给这个女孩儿任性,执着,强势……
青春期感受的温柔的爱太少,长大后做不来,学不会。日渐强悍。作为,女儿同样青春期的妈妈,是要复制如此方式吗?肯定回答是否定的。我不再希望下一代再重复如此的痛。做一个温柔享受美好的女子,不香吗?
一本童话书,一副自己亲自做的画,就在一个上午产生了神奇而深刻的链接。
莴苣姑娘的丧偶式育儿;瓦希丽萨的浴火涅槃;亲妈为什么得死?爸爸们都去哪了?如何通过女巫的考验?王子到底是谁?
同样是去了高塔,遇到的王子为什么差别却那么大呢?
童话故事中的白马王子,真的存在吗?似乎就是那个成长出来的自己的灵魂伴侣,在与自己的和谐相处,其实遇到的所有都是遇到的不同的自己,遇到的谁也不谁,都是形态各异的自己而已,因为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很多依据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哪里有看不上的别人,只有看不顺眼,我也不接受的自己而已。
一个规规矩矩的房子,有一个色彩斑斓的院子,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拓印出的那一刻,曼妙神奇产生了,原来这么多可能性,自己却停在固有的模式里,难怪总被人说“活在70年代”,对于自己的生活,可以再多一些可能性,多一些包容性,多接纳一些自己所谓的打破常规和规矩。
自由自在的成长在某一个圈子里,或许是个人追求的点吧?规矩与包容性,意念与现实性,总会有差异,平衡点的拿捏,才是智慧的瓦希丽莎。区分,辨别,智慧,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这简单的大智慧又有几时真正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