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校园在月光下静谧无声,景一蜷缩在宿舍床上,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她红肿的眼睛。班级群里新一轮的争论仍在继续,有人贴出所谓“证据”,声称欧辰逸在批改作业时给景一“开小灶”。她反复刷新页面,试图寻找有力的反驳依据,手指却止不住地颤抖。
欧辰逸的消息适时弹出:“别再看那些了,早点睡。”简单的话语却像一股暖流,瞬间击中她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她回复了一个拥抱的表情,随后将手机倒扣在枕边,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可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欧辰逸在办公室被质疑的模样。
与此同时,欧辰逸正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一摞学生申诉书。原来,不少学生自发联名,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发声。班长在信中写道:“欧老师从未因私人感情偏袒任何人,他的课让我们真正爱上了英语。”这些稚嫩却真诚的文字,让欧辰逸眼眶微微湿润。
第二天清晨,景一顶着黑眼圈来到教室,意外发现课桌上放着一杯温热的豆浆和一张便签:“别害怕,我们都在。”抬头望去,刘萌对她眨眨眼,示意是全寝室的“杰作”。更让她惊喜的是,陆续有同学过来安慰,有人分享自己曾被误解的经历,有人鼓励她勇敢面对。
欧辰逸的办公桌上,也悄然多了几封匿名信。其中一封写道:“我曾因英语成绩差自卑,是您让我重拾信心。感情不该被偏见束缚,希望您别放弃。”这些未曾谋面的学生,用最朴素的语言给予他力量。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场英语教研会上。孙老师突然站起,将一份厚厚的资料拍在桌上:“我跟了小欧一个月的课,他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有目共睹。师生之间的感情,只要不违背原则,为何不能被理解?”其他老师纷纷翻看资料,里面详细记录着欧辰逸的教学创新和对学生的关怀。
学校领导陷入沉思,最终决定成立调查小组,公开透明地处理此事。调查期间,欧辰逸和景一默契地保持距离,却在擦肩而过时用眼神传递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一个帮后进生补习英语,一个组织学习小组,用实际行动证明感情从未影响工作和学习。
一周后,调查结果公示:欧辰逸的教学成果突出,师生关系符合规范。虽然学校仍要求他们保持适当距离,但隐晦地表达了对这段感情的默许。公告栏前,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景一和欧辰逸隔着人群相望,眼中闪烁着劫后余生的泪光。
当晚,欧辰逸带着景一来到学校的天文台。透过望远镜,璀璨的星河近在咫尺。“你看,再黑暗的夜空,也遮不住星星的光芒。”他轻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星图仪,“这是我亲手做的,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只要抬头看看星空,就会想起我们一起熬过的夜。”
景一将头靠在他肩上,感受着久违的安心。校园广播突然响起一首舒缓的英文歌,是他们排练短剧时最爱的那首。远处,刘萌、张兰兰和陈果举着手电筒朝他们挥舞,光点在夜色中组成爱心的形状。
这一刻,所有的委屈和坚持都化作甜蜜。他们明白,爱情或许会遭遇风雨,但只要心中的信念不灭,终会迎来破晓的曙光。而这段经历,也让他们的感情愈发坚定,如同夜空中永恒闪耀的星辰,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