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这样吧,易大爷手头也不宽裕,赞助你100块,你先把自行车买了,往后要是钱不够,你再跟大爷说,我就是自己挨饿,也不能让你们兄妹俩受苦。”
听了易中海这话,何雨柱心里暗忖:这老狐狸果然没那么好糊弄,就给一半。
不过他也不嫌弃,100块就100块。他心里想着,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随着时间推移,沉没成本越来越高,最后易中海自己都舍不得撒手,只能一步步被套牢。
但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得不一样。
“那可不行,易大爷,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钱我不能要。虽说我没读多少书,但也知道要尊老爱幼,不能因为我让您跟着受累。”
何雨柱连忙摆手,同时语气诚恳地表示不能收这笔钱。
易中海又再三劝说,说这是他对何雨柱的关心,即便何大清走了,这院子里也还有人惦记着他们兄妹俩。
两人推让了几个回合,经过来回交涉之后,总算达成了让双方都满意的共识。
何雨柱最终收下了这100块钱,并表示这钱算是他借的,等以后手头宽裕了一定归还。
易中海回家拿了100块交给何雨柱,又叮嘱他让雨水以后中午来家里吃饭,还交待他往后要是有困难一定来找自己,这才哼着小曲回了屋。
“老易,刚才你拿钱干啥去了?出啥事儿了吗?”
谭翠芬有些纳闷,刚才看见老伴回家拿钱,还以为出了啥状况,现在看他心情还挺不错。
“我这是觉得欣慰啊,没想到,柱子以前那么憨厚的一个孩子,这何大清一走,感觉一下子就懂事了,看来人啊,还是得经历些事儿才能长大。”
易中海感慨了一番,随后又把刚才发生的事儿详细跟老伴说了一遍。
“你也知道,咱们膝下无儿无女,现在都快四十岁了,得为以后的养老盘算盘算。
之前呢,我比较看好东旭,这孩子性格温和,听话懂事,而且待人有礼,就是他那个妈让我头疼。”
说到这儿,易中海摇了摇头,选贾东旭作为养老的人选也是无奈之举,得找个知根知底的才行。
这样就只能在四合院里挑,最后也只能在有限的人里选相对合适的,也就贾东旭多少符合他的条件。
不过贾张氏的性格让他很是头疼,所以一直以来,易中海在对待贾家的问题上有些犹豫不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没想到现在出现了转机,何雨柱今天的表现让他眼前一亮。
何大清走得好啊,让何雨柱得到了历练,性格也稳重了不少。
这让易中海心里的天平有了些许倾斜,不过他也不是那种孤注一掷的人,以后到底啥样还得再观察观察。
“唉!都怪我,没能给你生个一儿半女,要不咱们收养个孩子吧。”
谭翠芬一听到养老的事儿就心里不好受,暗骂自己肚子不争气,不然哪儿用得着操这份心。
每次看到院子里的那些孩子,她心里说不出有多羡慕。
所以她一直都有收养孩子的念头,想感受一下当妈的滋味。
“收养孩子说起来容易,但你能保证以后孩子的亲生父母不会找来吗?再说了,万一养出个白眼狼,以后不认咱们怎么办?到那时候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易中海数落了老伴几句。
他也想过抱养一个孩子,可他也担心最后落得一场空,到时候再没精力和时间重新找养老的人。
前两年,易中海在确定自己膝下无子女后,一度产生了抱养孩子的念头。
不过,以他的性格,是不会草率做出决定的。
他先是在周边四处打听那些有收养孩子情况的家庭,陆续了解了好几户人家的状况,最终还是打消了收养孩子的想法。
在他打听到的这些家庭中,有的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后来找了过来,把局面闹得一团混乱。
有的是孩子长大后,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便不再认养父母,甚至还出现了卷走养父母积蓄的情况。
这其中只有一户人家的情况比较好,养子长大后承担起了赡养养父母的责任。
尽管有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但之前那些糟糕的案例还是让易中海心有余悸。
在他看来,收养孩子就如同赌博一样,以他的性格实在无法接受这种不确定性,于是最终放弃了收养孩子的打算。
紧接着,易中海将目光投向了四合院,经过一番挑选,最后把贾东旭定为养老的考察对象,不过目前还处于考察阶段。
这边何雨柱拿到钱后,心情愉悦地回到了自己的屋子,打算等周末的时候叫上易中海一起去买自行车。
毕竟要让这位“天使投资人”有参与感。
此时才九点多,在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匮乏,大家吃过饭后便各自回屋休息了。
何雨柱两世的记忆相互交融,这个时间点他根本毫无睡意。
闲来无事,只能在屋里利用空间能力收取物品来打发时间,一来是为了熟悉这种能力,二来是因为频繁使用这种能力后,精神会感到疲惫,这样就更容易入睡了。
第二天早上,何雨柱早早地起了床,在锅里煮了一锅小米粥,然后又在上边蒸了一屉二合面窝头。
随后他把妹妹雨水叫起来吃饭,并嘱咐她中午自己热窝头吃。
虽然易中海同意让雨水中午去他家里吃饭,但何雨柱还是觉得应该让雨水尽量少去,只有在他偶尔忙不过来的时候去吃一顿就行。
毕竟在易中海的观念里,雨水终究是要嫁出去的,肯定不会太上心,去得太频繁容易招人厌烦。
之后,他便前往丰泽园上班,从今天开始,他就要着手学习鲁菜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