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着,便不由分说地推开许大茂,上前仔细查看那个窗台底下的砖头缝。
许大茂想拦也拦不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小金库”即将暴露。
娄晓娥眼尖,很快就发现了那块松动的砖头和堵在洞口的碎瓦片。
她用力一掰,就将瓦片和砖头都取了下来,露出了里面那个小小的砖洞。
砖洞里,赫然放着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布包。
娄晓娥将小布包拿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几张花花绿绿的票证和一小沓毛票角票。
正是许大茂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私房钱。
“好啊,许大茂。”娄晓娥的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声音也变得冰冷刺骨,“你长本事了啊,敢背着我藏私房钱了。说,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是不是又在外面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许大茂见自己的私房钱被当场查获,顿时面如死灰,知道今天是躲不过去了。
他哭丧着脸,哀求道:“晓娥,你听我解释啊。这些钱,都是我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就想留着应急用的,我可没在外面干什么坏事啊。”
“省吃俭用?”娄晓娥冷哼一声,根本不信,“你许大茂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吗?平日里花钱大手大脚,什么时候学会省吃俭用了?我看你这些钱,八成又是从哪个狐狸精那里骗来的吧?”
她越说越气,声音也越来越大,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中院。
院里的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从各家各户里跑出来看热闹。
许大茂和娄晓娥夫妻俩吵架,这可是四合院里难得一见的“大戏”,谁也不想错过。
许大茂被老婆当众揭穿了藏私房钱的“丑事”,又被骂得狗血淋头,脸上是青一阵白一阵,窘迫到了极点。
他想辩解几句,但娄晓娥根本不给他机会,依旧在那里喋喋不休地数落着他的种种不是。
那些私房钱,自然也被娄晓娥当场没收,充了公。
许大茂辛辛苦苦攒了半天,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心里是又气又恼,但又不敢跟娄晓娥硬顶,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自认倒霉。
他百口莫辩,心中郁闷至极,最后只能把这笔账,算在了住在隔壁的死对头傻柱的头上。
他觉得,肯定是傻柱那个缺德玩意儿,不知道用了什么下三滥的手段,知道了自己藏私房钱的地方,然后故意设了个套,让娄晓娥发现的。
不然的话,怎么会那么巧,娄晓娥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偏偏在那个时候出来,还正好听到了罐头盒子的声音?
一定是傻柱搞的鬼。
许大茂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心中对傻柱的恨意,又加深了几分。
他决定,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好好地报复一下傻柱,让他知道知道得罪自己的下场。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不凡,则在自家屋里,隔着窗户,津津有味地欣赏完了这场由他一手导演的“家庭伦理大戏”。
他看着许大茂那副垂头丧气、灰头土脸的模样,心中暗自得意。
“小样儿,跟我斗,你还嫩了点。”他心想,“让你再嘴欠,让你再嚣张。这下好了吧,私房钱没了,还被老婆骂了个狗血淋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再得瑟。”
他深藏功与名,继续扮演着他那“安静的乖宝宝”角色,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知道,这四合院里的生活,因为有了他这个“不务正业”的“幕后黑手”,注定会变得更加“精彩纷呈”,也更加“鸡犬不宁”。
而他,将继续乐此不疲地,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导演着一出又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好戏”。
毕竟,看热闹不嫌事大,这才是“不务正业”的最高乐趣嘛。
一大爷易中海,作为红星四合院里德高望重、热心肠(自认为)的“大家长”,除了喜欢调解邻里纠纷,主持召开“全院大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爱好”,那就是在院里推行他的“道德教化”工作。
他总觉得,院里的这些邻居们,思想觉悟不高,道德水平有待提升,需要他这位“长者”来进行引导和教育。
他经常会抓住一些机会,对院里的年轻人或者孩子们,进行一番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试图将他们培养成“品德高尚、思想进步”的“好同志”。
这天,易中海又想在院里搞一次“道德教化”的现场教学。
他从家里拿了两个刚从供销社买回来的梨,一个大一些,一个稍微小一些。
然后,他把院里几个正在一起玩耍的孩子,包括李不凡和刚出生不久的棒梗(被他奶奶贾张氏抱着),都叫到了跟前。
他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对孩子们说道:“孩子们啊,今天一大爷给你们讲个故事,叫‘孔融让梨’。你们知道孔融是谁吗?他是个古代的小朋友,非常懂礼貌,知道尊敬长辈,爱护弟妹”
易中海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孔融让梨的典故,试图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们要懂得谦让,要学会分享,要尊敬长辈,爱护幼小。
讲完故事后,他将那两个梨拿了出来,放在孩子们面前,然后指着那个大一些的梨,对李不凡说道:“不凡啊,你比棒梗弟弟大一些,是哥哥。你看这两个梨,一个大,一个小。按照孔融让梨的道理,你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大梨让给棒梗弟弟吃,自己吃那个小一点的呢?”
他期待着李不凡能像孔融一样,做出一个“高风亮节”的选择,为院里的其他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院里的其他几个孩子,也都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李不凡,想看看他会怎么做。
贾张氏更是抱着棒梗,凑了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又大又圆的梨,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