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天色继续沉 > 非遗洗衣工
换源:


       午后的阳光很好,阳台上钢丝网上吊着衣服迎风招展。

这是非遗洗衣工的我的杰作。

从佛山回到老家发展,一穷二白的。

先前天然气都没开通,冲凉都要用电饭煲煲水冲凉的。

既然决定在老家长期发展,先解决洗澡与做饭问题,开通天然气再说。

因为线上服务不支持,所以只能去到线下燃气营业厅缴费,花了五百多,又充值充了一百多元。

吃饭和冲凉的问题解决了,电冰箱和空调的问题只能暂时搁置了。

按照朋友阿Q的说法,失业失信的我应该是限高了,高铁暂时坐不了。

冰箱的问题可以往后挪,因为我现在还是一个人在县城生活。

妻子带着儿女和母亲,一直在乡下农家生活。

时间回到了2019年,我妻子再度怀孕了,怀着喜悦辞职回到乡下安胎。

因为在超市做家纺工作的她,经常要爬库架取货,生怕有意外情况发生。

因为第一胎生的是女儿,受农村封建思想影响,妻子在家有些抬不起头来。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不大想待在家里。

不是农村的媳妇,对这点是难以理解与想象的。

我的小学同学,隔壁邻居位发,就是因为妻子连续生了三胎都是女儿,在村里行走被人指指点点的。

位发虽是挣钱不少,家里的五层高楼都是他在深圳做打黄金师傅所挣的。

可因为连生几胎都是女的,他有些社恐,同学群里召集的同学聚会从来没有参加过,最多就是抢抢土豪同学的红包,说句多谢,或是从众的发些感谢表情包而已。

后来随着连生两胎都是男的,他觉得腰杆终于直了起来,主动跟人交流起来,I人也蜕变成了E人。

即使2018年,因为美国贸易战加征10%的关税,他所在的打金厂倒闭,心里不舒服,但也不改其乐观本色,对人还是乐呵呵。

妻子自从2019年回家安胎后,我就是一个人生活了。

我之前在广州还有洗衣机和空调的,如今只能靠非遗传承几千年的人工洗衣技艺了。

如今有些科学家研究表明,老年人种花养花是一种比较滋养身心、延年益寿的方法。

毕竟,因为热爱,动动手脚,俯俯身子,有益身心健康的。

而我觉得人工搓衣这种技艺,也是为即将步入老年的我而提前准备的。

毕竟手搓衣服,又不是手搓MCP,需要懂IT,没什么高科技含量的。

手搓完衣服,肚子也饿了,泡了泡带有高纬度与甜度的滇红茶,就着从岳母家捎回来的番薯下肚,不亦快哉!

夏天到来了,席子都还没买,上次我咨询做过家纺的专业人士妻子买什么品牌的凉席,却引来妻子一千吨的吐槽。

她指责我说,我这是又当又立。

我都没钱吃饭了,还想着买什么牌子的凉席呢,哪来这么多的穷讲究和穷精致的。

什么便宜买什么。

即使她现在还从事家纺这个行业,可产品更新换代挺快的,以前她觉得ok的现在不一定还有,我这不是在刻舟求剑吗。

去年回来,我到同学杨柳介绍的晚辅机构上班,当时只上了六天,工资也只得几百块。

可没想到,刚收到的微信转账就被与网贷平台绑定的自动扣款功能扣走了。

我只能求助于妻子了,将实情相告。

妻子二话不说,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话:明天早上我送米和面条下去给你。

妻子是个行动派,不屑于表达一些甜言蜜语,不屑于搞些情绪价值。

之前在广州一起上班之时,她从超市买东西很少叫我帮忙,都是自己能扛就自己扛。

她也懂得在外人面前比较维护我的尊严,以满足我脆弱的虚荣心。

我们的日常谈不上浪漫,却也是细水长流,也是妻子经营得好。

第二天凌晨五点,她就乡村老家骑着雅迪电动摩托车,迎着刺骨寒风,穿越几十公里把我所需的生活物资送到我手里。

那还是年初的时候,还处在冬天,我听到敲门声起床之时,觉得身体瑟瑟发抖。

妻子把东西送到之后,又忙着赶回去上班了。

上班前还要送儿子去幼儿园。

还好女儿已读六年级了,自己背着书包和同伴结伴去管区里的小学上学,不用她亲自接送。

女儿读书也比较争气,去年五年级结束的时候,和那些高考毕业生、中考毕业生们一起拿到小学奖学基金所颁发的奖学金。

妻子去上班的地方是镇上的车衣厂。

这也是她在家带孩子能兼职做的工作了。

刚开始之时,老板对她比较嫌弃的,因为之前她从没从事过这行。

可现在,老板则担心她这位熟练车衣女工的流失了。

因为今年九月份,如果女儿考入了县城中学就读,妻子大概率也要跟着来县城的。

去年的时候,当父亲第一次出院在家做康复治疗时,她考虑到我的工作,主动跟老板申请在家协助母亲照顾父亲。

当然是一边车衣,一边协助的,主力军还是我妈。

但是如此一来,妹妹和弟弟完全忽略了她的存在与作用。

她们还一直在谴责我为什么不辞职回家照顾父亲,如果我当时舍得放弃工作回来,也许就不会发生父亲在做康复治疗时突然病发,心梗和脑溢血齐发,医生抢救不到十分钟就宣告抢救失败了……

父亲临走前,母亲还在医院附近表妹租房里为其煲营养午餐,而妹妹还在学校上课,我和弟弟则远在珠三角上班。

有早知,无乞丐。

如果我知道事情发生得这么突然,我肯定放下所有,全心全意陪伴父亲走完这生命的最后一程。

也不至于搞成如今这样,亲人们没人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亲人们的指责,我也只能默默地忍受。

跟我最亲近的二姑,也跟母亲埋怨我们作为子女的不争气,如果在检查出心脏病的2018年,敢于开刀动手术,可能就没这回事了。

因为当时跟我父亲患有同样症状的一个妇女,母校中学副校长的妻子,因为当初选择了动手术,而不是像父亲那样选择吃药保守治疗,如今还是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