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将《太虚引气诀》交予梁毅后,便未再多言,只说了一句:“心法易得,心境难求。”
梁毅领命而去,心中却已燃起一团火。
白日里他在武当山巅练气,夜深人静时便进入随身符纸所化秘境,在时间加速十倍的环境中潜修。
每当真气流转至瓶颈之处,他便盘膝而坐,细细体悟,直到体内气息如江河入海般顺畅。
半月后,张三丰唤他至大殿前,问:“你可曾觉察自身变化?”
梁毅点头,道:“体内真气愈发绵长,运转之间少了先前的滞涩,似能随心所欲。”
张三丰微微一笑,道:“这便是‘引气’之功初成。然要真正踏入先天之境,还需‘炼形’与‘炼神’并行。”
梁毅听罢,心中一动。
原来武学一道,并非单靠内功便可登顶,需得内外兼修、形神合一。
他想起自己一路走来,从胡一刀处习得刀法,又在梦境中得祖师指点道门玄机。
如今再得张三丰亲授内功心法,种种积累已然深厚,只差一个契机,便可破茧而出。
“师傅,是要我将所学融会贯通?”梁毅试探着问道。
张三丰抚须点头:“正是如此。你既有奇遇,又有悟性,若能自创一套适合自己的心法,便是真正的武道双修。”
此言一出,梁毅心中豁然开朗。
他曾在梦中听祖师口中吟诵着晦涩难明的口诀:“混元一气生太极,九转归真化阴阳……”
于是,他开始闭关。
他将《太极心经》的柔和绵长、《太虚引气诀》的空灵飘渺、胡一刀刀法中的刚猛霸道,以及梦境中所得的道门玄理一一拆解、重组,试图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武学之路。
某一夜,他在秘境中打坐,忽觉丹田之中真气翻涌,隐隐有雷鸣之声。
他不敢怠慢,立刻引导气息游走全身经脉。
真气每过一处穴位,便留下一丝清凉之意,仿佛春风拂面,又如细雨润物。
忽然,他脑海中闪过那梦境中的老者身影,口中喃喃念出几句早已遗忘的口诀。
“混元九转清心决!”他脱口而出,眼中精光闪烁。
这一夜,他未曾合眼,将整套心法完整推演出来。
次日清晨,他走出秘境,精神焕发,步履轻盈,仿佛整个人都轻了许多。
宋远桥见状,惊讶道:“你怎的这般神采奕奕?莫非真有所突破?”
梁毅微笑点头,道:“昨夜感悟颇多,似有一条新的道路在我眼前展开。”
宋远桥闻言,连忙带他去见张三丰。
张三丰听完梁毅所述,沉吟片刻,道:“你能自创心法,已是难得。
但切记,心法只是手段,心境才是根本。
若一味追求力量,反倒容易迷失自我。”
梁毅郑重应诺:“弟子谨记教诲。”
自此之后,他每日晨起便在山巅演练新创的心法,将“混元九转清心决”融入自身修炼之中。
起初尚有些许生涩,但随着不断磨合,渐渐趋于圆融。
他的身形在晨曦下宛如幻影,真气流转之间,竟隐隐有风雷之声相随。
张三丰对他说:“你已掌握心法,接下来便是突破境界的关键时刻。
若能突破至先天,便算是真正迈入宗师之列。”
先天境界,乃是武林中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高度,不仅意味着更强的战力,更是心境与修为的升华。
于是,他再度闭关。这一次,他不再局限于秘境之内,而是选择在武当后山一处灵气最为浓郁的洞府中修行。
他每日寅时即起,运转“混元九转清心决”,引导天地灵气入体,同时配合胡一刀所传的刀意,使身体与心神达到前所未有的协调状态。
七日后,他终于迎来突破的关键时刻。
他盘膝而坐,双手结印,体内真气如潮水般奔腾不息。
他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体内涌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变得清晰透明。
忽然,一道惊雷劈落山巅,震得整座山峰都为之颤抖。
梁毅猛地睁开双眼,眸中金光一闪,随即归于平静。
他缓缓起身,感受着体内澎湃的力量,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
“先天之境成了。”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道士,而是一位真正的强者。
他低声一笑,转身朝山下走去,步伐坚定,背影挺拔。
梁毅收拾妥当,他站在山门前,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先天之境已成,这不仅意味着他的修为更上一层楼,也让他有了去更远的地方闯荡的底气。
“师傅说名山大川多奇遇,我前世看小说时最羡慕那些主角能去昆仑山、终南山这些地方寻宝。”他低声自语,“如今我也该去走一走了。”
宋远桥送他至山脚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一路要小心行事,江湖险恶,人心难测。”
梁毅笑着拱手:“师兄放心,我可不是当年那个刚出茅庐的小道士了。”
两人告别之后,梁毅一路向西而行。
他此番的目的地,是昆仑山深处一处鲜有人知的峡谷——小说里张无忌掉落的地方。
他一边赶路,一边回忆着前世读过的小说情节。
那处峡谷在一个悬崖边,地形隐秘,若不是有心人刻意寻找,很难发现其中奥妙。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里面应该有一棵桃树……”他喃喃道,“不过可别真是普通的桃树,不然我这一趟可就白跑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