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清朗的目光扫过每一位乡亲的脸,他能看到他们眼中的担忧。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两句。”陈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原本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
“婶子担心的没错。”他坦诚地说道,“对付这种人,我们不能只靠一次两次的运气,更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警察身上。警察同志有他们的职责范围,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守在我们村里。俗话说得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靠自己,才是最牢靠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激昂起来:“今天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那几个混混为什么一开始那么嚣张?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是一盘散沙,好欺负!后来他们为什么又怕了?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站了出来,拧成了一股绳!这说明什么?说明团结就是我们最大的武器!”
这番话掷地有声,说到了每个村民的心坎里。是啊,当大家齐心协力围上去的时候,那几个平日里凶神恶煞的混混,不也成了过街老鼠吗?
老支书拄着拐杖,赞同地点了点头:“明娃子说得对。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云溪村的人,从来就不是孬种!”
得到了老支书的肯定,陈明接着抛出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提议,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从今天起,我们村子应该成立一个正式的‘护村队’!”
“护村队?”这个词对村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过去那些治安不好的年代,村里也曾有过类似的民防组织;陌生的是,在这和平安稳的年代里,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这个必要了。
陈明详细地解释道:“这个护村队,不是让大家去打架斗殴。我们的目的,是‘防范’和‘守护’。主要由村里的青壮年组成,每天安排几个人,在村里定时巡逻,特别是在游客多的时候和晚上这些关键时间段。一旦发现有可疑的人员或者情况,第一时间不是冲上去动手,而是通过对讲机或者微信群互相通报,并立刻报警。人多势众,加上我们有理有据,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威慑力,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不敢轻易来我们这里捣乱。”
“这个主意好!”卖蜂蜜的那个壮汉第一个站出来响应,他拍着胸脯,声音洪亮,“我第一个报名!我倒要看看,以后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来咱们村撒野!”
“对!算我一个!”陈小虎也高高举起了手,他今天用手机记录全程,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浑身充满了干劲。
“还有我!我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晚上守夜,看个家护个院,还是有把子力气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也站了出来。
“我们女的也能帮忙!我们可以帮忙盯着点,看到不对劲的就到群里喊一声!”王婶也擦干了手,积极地说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明的提议瞬间点燃了所有村民的热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要加入,以自己的方式贡献一份力量。
说干就干。在陈明和老支书的主持下,“云溪村护村队”当场就宣告成立。经过一番推举,身体最壮、为人最正直的退伍军人陈大山被选为队长,陈小虎因为脑子活、会用各种电子设备,成了副队长,负责通讯和信息记录。村里三十多名青壮年都成了第一批队员。
他们甚至当场就规划出了巡逻的班次和路线。白天分为两班,每班四人,主要在游客集中的区域巡逻,维持秩序,也给游客一种安全感。晚上则分为三班,每班两人,带上强光手电和村里统一下发的对讲机,对全村进行无死角的巡防。
为了让护村队显得更“正规”,更有威慑力,陈明还自掏腰包,承诺为大家统一订购一批印有“云溪村护村队”字样的反光背心和帽子。
当天傍晚,吃过晚饭后,护村队的第一班夜巡队员——队长陈大山和另外三名队员,已经换上了一身干练的衣服。
他们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强光手电,腰间别着新发的对讲机,从村委会大院出发,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巡逻。
“沙沙……”
整齐的脚步声回响在静谧的青石板路上。他们走过热闹渐消的摊位区,走过灯火温馨的“明清小筑”,走过每一条熟悉的小路。手电筒的光柱不时扫过村庄的角落。
晚归的游客看到他们,好奇地询问,得知是村里自发组织的护村队后,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眼神里充满了赞许和安心。一位来自城市的女游客感慨道:“这里不仅风景美,更让人觉得踏实。”
村民们也纷纷从自家门口探出头来,微笑着和巡逻队打着招呼。孩子们跟在巡逻队后面跑了一小段,觉得新奇又威风。
从今天起,云溪村不仅拥有了能吸引游客的美丽风景,这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护村队,将成为“云溪清境”最温暖的守护屏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