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牛马被裁后回老家开景区 > 第二十三章 春风融旧貌,灵植焕新颜
换源:


       苏氏集团的雷厉风行,超出了陈明和云溪村村民们的预料。叁仟万的投资款,在协议签署后的第三天便全额打入了新成立的“云溪灵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对公账户。同时,由苏氏集团派驻的两位财务人员和一位项目协调员也迅速到位,开始协助陈明进行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项目的初步对接。

一时间,沉寂已久的云溪村,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整个村子都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变化最显著的,便是后山那片规划中的凝神花培育基地。

按照陈明和苏氏集团技术人员共同商定的方案,一期十亩的培育基地被分成了育苗区、标准化种植区和实验观察区三个部分。工程队是苏氏集团旗下一家有经验的农业设施建设公司,他们带来了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工人。

挖掘机轰鸣着平整土地,工人们挥汗如雨地砌筑梯田的田埂,铺设灌溉管道。陈明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一边监督工程质量,一边根据自己对凝神花习性的了解,提出各种细节上的调整建议。比如,梯田的朝向要保证每日至少六小时的充足日照,土壤的酸碱度要控制在特定范围,排水系统要确保雨季不积水等等。

得益于【中级草木亲和】带来的敏锐感知,陈明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情绪”。他能分辨出哪一块区域的土质更适合凝神花扎根,哪一处的水源更洁净甘冽。在他的指导下,工程队对土壤进行了改良,混入了他从系统商城用信仰之力兑换的少量“初级沃土粉尘”,使得整个基地的土壤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育苗大棚是最先建成的。这是一个标准化的玻璃温室,内部配备了自动喷淋、温控和通风系统。陈明小心翼翼地将之前压条和扦插成功的十几株凝神花子代移栽到了育苗大棚的特制培养钵中。

这一次,他不再仅仅依靠【草木亲和】光环的滋养,而是开始尝试使用系统奖励的“凝神花特殊培养液(初级)”。按照配方,他将几种特定的草木灰烬、碾碎的矿石粉末(这些也都是用信仰之力从系统商城兑换的,价格不菲,让他一阵肉痛),以及一些有机液肥,按照严格的比例和顺序进行调配。

第一次调配培养液时,他几乎是屏息凝神,生怕出一点差错。当所有材料混合完毕,原本略显浑浊的液体逐渐变得清澈,并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奇异的草木清香时,陈明知道,他成功了。

他将稀释后的培养液,小心地浇灌在每一株子代的根部。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仅仅过了三天,那些原本生长略显缓慢的子代植株,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激素一般,叶片变得更加翠绿油亮,新抽出的嫩芽也格外粗壮有力。尤其是之前那株最为孱弱、几乎快要枯萎的扦插苗,竟然奇迹般地焕发了生机,萎靡的叶片重新挺立起来,顶端还冒出了一个小米粒大小的新芽。

陈明每日都会仔细观察这些子代的变化,并用笔记详细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数据——株高、叶片数量、叶色、根系发育情况等等。拥有【中级草木亲和】后,他甚至能隐约感知到这些小家伙“愉悦”的情绪,仿佛它们在贪婪地吸收着培养液中的养分,努力地向上生长。

“明哥,你这神仙水可真厉害啊!这些花苗长得也太快了!”负责照看育苗大棚的陈二狗,不止一次地发出惊叹。他以前也种过不少花草,但从未见过长势如此喜人的。

陈明只是笑笑,并不多做解释。他知道,这既有培养液的功劳,也有【中级草木亲和】光环的持续滋养,更有这片土地本身蕴含的灵气。

除了培育基地,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原本坑坑洼洼、狭窄难行的进村土路,在专业工程队的施工下,一天一个样。路基被拓宽、压实,两旁修建了排水沟,路面也开始铺设沥青混凝土。预计一个月后,一条崭新的、能够容纳大型货车通行的柏油马路,就能将云溪村与外面的世界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通讯网络的升级改造也在同步进行。苏氏集团协调了电信运营商,在村子附近的山头加装了新的信号基站。很快,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手机信号从以前时断时续的一两格,变成了稳定的满格,甚至在家里也能流畅地看视频、打视频电话了。村委会还牵头安装了光纤宽带,网速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给云溪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喜悦。

村民们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一开始,对于苏氏集团的到来和陈明的“折腾”,一些年长的村民还抱着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他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对这些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感到陌生和不安。

但当崭新的道路一天天延伸,当手机信号变得畅通无阻,当听说村里的年轻人将来有机会在家门口的“大公司”上班,当看到陈明为了凝神花培育基地日夜操劳,他们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和信任。

“以前总觉得阿明这孩子瞎折腾,没想到还真让他折腾出名堂来了!”

“是啊,这路修好了,以后咱们的山货卖出去也方便多了,价格说不定也能高点!”

“我家那小子,以前总吵着要去城里打工,现在听说村里要建厂,也动了心思,说想留下来跟阿明哥干呢!”

晚饭后,村民们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乘凉,议论的话题也从家长里短,逐渐转向了村子的未来发展。他们看向陈明的眼神,也从最初的“这孩子有出息”,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依赖。

陈明深知,村民们的信任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多次召集村民开会,向大家通报项目的进展,解释合资公司的运作模式,描绘云溪村未来的发展蓝图。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积极参与到培育基地和道路的建设中,按劳取酬,增加收入。

他还特意请来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给村民们开办了几期关于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培训班,提升大家的科学种田意识。

当然,变化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小插曲。

比如,在道路拓宽的过程中,需要占用几户村民的少量菜地或林地。虽然陈明和村委会事先都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并承诺会给予合理的补偿,但仍有个别村民因为故土难离或者对补偿标准有异议,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

其中最典型的,是村里的陈老三。他家有一小片紧挨着路边的竹林,按照规划需要砍伐掉一部分。陈老三性格倔强,认为那片竹林是祖上传下来的,风水好,坚决不同意砍。

陈明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是多次登门拜访,耐心解释道路建设对全村发展的长远意义,并承诺会在村里其他合适的地方,帮他重新栽种一片更大的竹林,甚至可以引进一些经济价值更高的竹种。他还请来了陈大伯等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做工作。

磨了几天嘴皮子,陈老三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最后,当他看到邻居们因为参与修路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工钱,看到村里的孩子们因为网络通畅可以更好地学习,他终于叹了口气,同意了砍伐竹林。

“阿明啊,叔不是不识大体,”陈老三有些不好意思地对陈明说,“就是舍不得这片老林子。既然是为了村里好,叔支持你!”

陈明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片竹林的问题,更是村民们传统观念与现代发展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他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去引导大家适应这种变化。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因为项目建设带来的短期不便,比如施工噪音、尘土飞扬等等,也引起了一些村民的小小抱怨。陈明都一一耐心安抚,并督促施工方尽量做到文明施工,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时间在忙碌和各种小插曲中飞快流逝。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在陈明和全体村民以及施工队伍的共同努力下,云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崭新的柏油马路像一条黑色的绸带,蜿蜒盘旋,将云溪村与外界紧密相连。路两旁栽种了新购置的行道树苗,虽然还略显稚嫩,但已能预见未来的绿树成荫。

后山的凝神花培育基地也已初具雏形。十亩梯田平整完毕,灌溉系统铺设完成,育苗大棚内,第一批由陈明亲自培育的近百株凝神花子代,在特殊培养液的滋养下,长势喜人,郁郁葱葱,最高的已经长到近二十厘米,叶片肥厚,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村委会的小院里,新安装的卫星电视天线和宽带设备,让村民们享受到了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孩子们放学后,不再只是满山遍野地疯跑,而是会聚在村委会的活动室里,用新装的电脑上网查资料、看动画片。

苏氏集团派驻的项目协调员小张,在给总部提交的阶段性报告中这样写道:“云溪村项目进展顺利,陈明先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对凝神花培育的独特天赋。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非常高。初步评估,该项目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而陈明自己,也在这一个月的忙碌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他不仅要协调施工、管理资金、指导种植,还要处理各种村民间的矛盾和诉求。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在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

更让他欣喜的是,随着村子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凝神花项目的顺利推进,系统界面的信仰之力,也在缓慢而稳定地增长着。虽然增长速度不如之前发现凝神花或者与苏氏集团达成合作时那么迅猛,但细水长流,也积累了不少。

这天傍晚,陈明站在育苗大棚外,看着棚内那些生机勃勃的凝神花幼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这些小小的幼苗,将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不仅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更会承载起云溪村几代人的希望。

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是苏云打来的。

“陈村长,听说你们那边的基地建设和幼苗培育都进展得很顺利?”苏云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

“托苏总的福,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陈明答道,“第一批子代幼苗长势非常好,预计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进行第一轮的实验性采摘和成分分析了。”

“很好。”苏云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我已经安排了集团的首席药植研究员下周过去一趟,与你对接后续的研发工作。凝神花的潜力,我们才刚刚开始挖掘。陈村长,我很期待我们能共同见证奇迹的发生。”

“我也同样期待,苏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