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牛马被裁后回老家开景区 > 第十章 薪火重燃
换源:


       从陈大伯那里获得了关于祖先牌位形制、材质以及祭祀仪轨的宝贵信息后,陈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重塑信仰之基】这项任务的准备工作中。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完成系统任务那么简单,更是对云溪村陈氏一族文化根脉的一次重要梳理与承续。

首先是牌位的制作。按照陈大伯的指点和族谱上的记载,陈明选定了三位对陈氏家族有着重要贡献的先祖作为首批重塑牌位的对象:开基始祖陈远道,一位在明朝洪武年间带领族人迁徙至此、开辟云溪村基业的先贤;二世祖陈文(山献),以其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在早年山洪匪患中保全了村寨,并立下族规家训,奠定了陈氏家族耕读传家的风尚;还有一位是清代中期的先祖陈济民,他曾是远近闻名的郎中,悬壶济世,福泽乡里,其医德医术至今仍在老一辈村民口中流传。

选定先祖后,便是寻找合适的木料。陈大伯告诉他,制作祖先牌位,最好选用纹理致密、带有香气且不易腐朽的木材,如楠木、樟木、檀木等。这些木材在如今的山村已不多见。陈明本打算去镇上木材市场看看,但陈二狗却拍着胸脯说他知道村里有户人家早年存了一块上好的老樟木料,一直没舍得用。

在陈二狗的热情引荐下,陈明果然从一位年迈的陈姓族人口中得知,其家中确实有一块数十年前从老屋拆下来的樟木横梁,一直堆在柴房里。老人听说陈明要用这木料来重制祖先牌位,当即表示愿意无偿捐献出来。他说:“这是给老祖宗用的,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我老头子能出点力,心里也踏实。”

陈明再三感谢,并坚持付了些钱作为补偿。那块老樟木料虽然布满灰尘,但清理干净后,露出了暗红色的细腻纹理,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正是制作牌位的上佳材料。

木料有了,接下来便是精细的木工活。陈明将老樟木料小心翼翼地搬回老宅,按照陈大伯描述的牌位尺寸和形制,取出了那方【鲁班墨斗(仿品)】。当他握住墨斗,准备弹线取料时,一股熟悉而奇妙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他的手变得异常稳定,眼神也变得格外专注。

墨线弹出,笔直而清晰。他用借来的锯子和刨子,开始小心翼翼地加工木料。切割、打磨、开榫、雕刻……每一个步骤,他都做得一丝不苟。虽然没有【建筑修复体验卡】那种大师附体般的技能,但鲁班墨斗的辅助,以及他日益增长的对工具的熟悉度,让他的动作显得沉稳而精准。

在制作牌位底座和顶帽这些需要精细雕刻的部位时,他更是屏气凝神,每一刀下去都力求完美。遇到一些复杂的卯榫结构,他脑中偶尔会闪过【鲁班墨斗】带来的“灵光一闪”,让他茅塞顿开,顺利解决难题。

陈二狗几乎成了陈明的全职助手,每天都准时报到,帮忙打下手,递工具,清理木屑。他看着陈明将一块粗糙的木料,一步步变成造型古朴、庄重典雅的牌位雏形,眼中充满了敬佩和好奇。他不止一次地感叹:“明哥,你这手艺真是神了!以前咋没发现你还有这本事?”

陈明只是笑笑,将功劳归于“用心”和“老祖宗保佑”。

经过几天的精心制作,三块崭新的樟木祖先牌位终于完工。牌位通体打磨得光滑温润,散发着樟木特有的清香。牌位正中预留了书写先祖名讳的位置,两侧则按照传统雕刻了简约的祥云纹饰,显得既庄重又不失雅致。

接下来是书写讳名。这同样是一件极为考究的事情。陈大伯特意从自己珍藏的旧书中,找出了一些老秀才留下的字帖,供陈明参考。陈明净手焚香,调整好心绪,然后研好徽墨,手持一支崭新的狼毫笔,开始在牌位上书写。

他写得很慢,一笔一划都力求工整、庄重,蕴含敬意。他选择了一种接近馆阁体的楷书,字迹沉稳有力,古朴典雅。当最后一位先祖的名讳和生平功绩概要被恭敬地书写在牌位上时,陈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看着眼前这三块凝聚了自己心血的祖先牌位,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庄严使命感。

牌位制作完成后,便是祭祀仪式的筹备。

陈明与陈大伯商议后,将祭祀的日子定在了三天后的一个晴朗吉日。地点自然是修缮一新的陈氏宗祠。

消息传开,整个云溪村都有些沸腾了。对于村里的老一辈人来说,宗祠祭祀是他们儿时记忆中非常隆重和神圣的事情,已经很多年没有像样地举办过了。如今陈明牵头重修祠堂,重制牌位,还要恢复祭祀传统,这让他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期待。

“阿明这孩子,真是给咱们陈家长脸啊!”

“是啊,祠堂修好了,祖宗牌位也立起来了,这才是咱们的根啊!”

“多少年没这么热闹过了,到时候我一定带着孙子去看看,让他也知道知道咱们陈家的规矩!”

村民们的议论声中充满了对陈明的赞扬和对祭祀仪式的期待。一些热心的妇女主动提出要帮忙准备祭祀用的供品,如三牲(猪头、全鸡、全鱼)、时令水果、糕点米酒等。陈二狗更是积极地承担了采买和布置祠堂的任务。

陈明则根据陈大伯的指点,开始准备祭祀所需的其他物品:香烛、纸钱、黄裱纸、祭文等。祭文是他根据族谱和先祖事迹,自己草拟的,然后请陈大伯过目修改,力求言辞恳切,合乎礼仪。

祠堂内部也被彻底清扫一新。正中央那张原本布满灰尘的供桌,被擦拭得锃亮。陈明按照传统,在供桌上铺上了崭新的红布,摆放好香炉、烛台。他甚至还从老宅里翻出了一对落满灰尘但依然完好的铜制花瓶,擦拭干净后,准备在祭祀当天插上从山里采来的鲜花。

祠堂的墙壁虽然只是简单修补粉刷,但因为陈明用了心,整体看起来也整洁了不少。他特意将祠堂的木门窗也用桐油重新漆了一遍,虽然颜色还很新,但也增添了几分庄重。

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准备下,祠堂渐渐恢复了往日作为家族信仰中心应有的肃穆与庄严。

而那棵古银杏,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日渐浓郁的家族凝聚力和对传统的敬畏之心。陈明发现,这几天古树的叶片愈发显得苍翠欲滴,阳光下闪烁着健康的光泽。清晨或傍晚,当他独自在树下静坐时,总能感觉到一股比以往更加纯净和强大的生命能量从古树身上散发出来,滋养着他的心神。

【初级草木亲和】光环让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古树的“愉悦”。它仿佛一个沉默的守护者,欣慰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

祭祀日的前一天,陈明将新制成的三块祖先牌位小心翼翼地捧入祠堂,按照昭穆顺序,恭敬地安放在供桌上方的牌位架上。当牌位稳稳立住的那一刻,祠堂内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庄严气场弥漫开来。

陈明站在牌位前,深深鞠躬。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几块木牌,更是陈氏家族薪火相传、血脉延续的象征。

这一夜,陈明睡得很踏实。他梦见了开基始祖陈远道带领族人披荆斩棘,开垦荒山的艰辛;梦见了二世祖陈文(山献)在洪水中挺身而出,指挥村民筑堤抗洪的英勇;也梦见了先祖陈济民背着药箱,翻山越岭为乡民治病的慈祥身影……

这些模糊而生动的画面,让他对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仰。

祭祀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整个云溪村都沉浸在一种久违的庄重而喜庆的氛围中。一大早,村民们便自发地聚集到了祠堂外。他们大多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脸上带着期待和敬畏的神情。

陈明也穿上了一件母亲特意为他准备的深蓝色对襟盘扣褂子,显得精神抖擞。

吉时一到,陈大伯作为族中最年长的长者,在家人的搀扶下,缓步走到了祠堂门口。他清了清嗓子,用略带沙哑但中气十足的声音宣布:“吉时已到,陈氏宗祠祭祖仪式,正式开始!”

鞭炮声在祠堂外响起,震耳欲聋,也驱散了山村清晨的宁静,宣告着一场庄严仪式的开启。

祠堂的大门缓缓打开。

陈明作为主祭人,手捧三炷燃起的清香,神情肃穆地站在最前面。在他身后,是陈大伯、陈二狗,以及两位村里德高望重的陈姓长辈——这五人,正好满足了系统任务中“参与人数不少于五人,需包含陈氏长辈”的要求。

其他村民则恭敬地站在祠堂院坝内,准备观礼。

在陈大伯的指引下,祭祀仪式按照传统的仪轨一步步进行。

首先是“开龛”,即恭请祖先牌位。虽然牌位已经安放好,但这个仪式性的步骤依然不可或缺,象征着对先祖的敬请。

接着是“上香”。陈明手持三炷香,走到供桌前,对着三块祖先牌位深深三鞠躬,然后将香恭敬地插入香炉之中。袅袅的青烟升腾而起,带着陈氏后人的敬意,飘向那无形之中的先祖之灵。

紧随其后的陈大伯等人,也依次上香。

然后是“奠帛”,即献上祭品。早已准备好的三牲、五果、六素、清酒等供品,由几位村民小心翼翼地端上供桌,一一摆放整齐。

“读祝”,即宣读祭文。陈明展开早已准备好的黄裱纸祭文,用清晰而沉稳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念诵起来:

“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肖子孙陈明,率云溪陈氏族人等,谨以牲醴果品之仪,致祭于我陈氏列祖列宗之神位前,曰:念我先祖,开基创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今逢盛世,国泰民安。后辈小子,幸沐恩泽。重修宗祠,再立牌位,敬奉香火,以告慰先灵……祈我列祖,在天之灵,佑我陈氏,子孙绵延,家道兴旺,万事顺遂……”

他的声音在祠堂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先祖的缅怀和对家族未来的祈愿。祠堂内外,一片肃静,所有人都屏息聆听,仿佛在这一刻,他们的心灵与遥远的祖先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当祭文宣读完毕,陈明将其恭敬地在烛火上焚化,青烟带着族人的祈愿,冉冉升空。

就在这时,异象突生!

只见祠堂外那棵巨大的古银杏树,突然无风自动,满树的叶片发出“哗啦啦”的剧烈声响,仿佛受到了某种感召。紧接着,一道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明亮、都要浓郁的翠绿色光晕,从树冠中央猛地爆发开来,如同一道巨大的光柱,冲天而起!

这光柱直插云霄,将整个云溪村都笼罩在一片神圣而祥和的翠绿光辉之中!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奇景惊呆了,纷纷抬头望向那棵散发着神光的古银杏,脸上写满了震撼与敬畏。

“神树显灵了!老神树显灵了!”不知是谁第一个惊呼出声。

紧接着,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和虔诚的低呼。有些年长的村民,甚至激动得跪倒在地,朝着古银杏的方向连连叩拜。

陈明也仰头望着那道通天彻地的翠绿光柱,心中同样充满了震撼。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磅礴而纯净的生命能量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情绪,正从古银杏身上汹涌而出,与祠堂内那股刚刚凝聚起来的家族信仰之力,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