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里面装着一些他通过垂钓获得的、在这个时代比较罕见的特殊工具和材料),找出了一些绝缘性能极好的漆包线和一些专用的绕线工具,然后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开始亲自动手,重新绕制起电机线圈来。
他那娴熟而精准的操作,看得维修组的老师傅们都目瞪口呆,自愧不如。
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的工作,周立国竟然真的将烧毁的电机线圈给重新绕制好了。
并且成功地将鼓风机给修复了。
这件事,在整个矿区后勤部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家都对周立国这个年轻的临时工刮目相看,觉得他简直就是个深藏不露的“技术大神”。
除了解决单位的设备故障之外,周立国还非常乐于助人。
他经常会主动帮助同事们修理一些他们私人带来的、在这个时代比较金贵的小电器,比如收音机、手电筒、或者一些进口的打火机等等。
他技术好,收费也公道(有时候甚至不收费,只是象征性地收点材料费),而且为人又谦和有礼,从不居功自傲,所以很快就在整个矿区后勤部乃至整个矿区家属院里都小有名气了。
大家都知道,矿区后勤部维修组有个年轻能干、热心助人的小伙子,名叫周立国,无论是单位的机器设备坏了,还是家里的小电器出了毛病,只要找到他,基本上都能给修好。
周立国也因此在矿区里积累了良好的人缘和口碑。
周立国在矿区后勤部维修组的出色表现,自然也落在了小组长王强的眼里。
王强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工人,在维修组干了快三十年了,技术在整个后勤部都是数一数二的,经验也非常丰富。
他为人正直,做事公道,在工人们中间也很有威信。
不过,毕竟年纪大了,精力也有些跟不上了。
最近这两年,王强也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身体也时常出些小毛病。
他知道,自己也该考虑考虑培养个接班人的事情了。
维修组里虽然也有几个年轻的正式工,但要么是技术不太过硬,要么是心浮气躁,不肯踏踏实实地钻研业务,要么就是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难以服众。
王强看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特别满意的。
直到周立国这个年轻的临时工出现,才让王强眼前一亮。
他发现,周立国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而且还是个临时工,但身上却有很多难得的优点。
首先,周立国的技术是真的好。
这一点,王强是亲眼见证过的。
好几次维修组遇到一些棘手的设备故障,连他这个老师傅都感到头疼,结果周立国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
而且,周立国不仅会修一些常见的机器设备,似乎对一些比较精密和复杂的电器也很有研究,这在当时的维修工队伍里,可是非常罕见的。
其次,周立国非常勤奋好学,肯钻研。
他虽然技术已经很不错了,但从不骄傲自满,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虚心地向老师傅们请教。
而且,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看一些相关的技术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更让王强欣赏的是,周立国这个年轻人,不仅技术好,而且还特别会来事,懂得尊重老同志。
他见到维修组的老师傅们,总是客客气气地打招呼,主动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从不摆什么架子。
而且,他还时常会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做的或者“弄”来的好吃的,分给组里的同事们尝尝鲜,人缘非常好。
这样一个年轻有为、技术过硬、勤奋好学、又懂得人情世故的年轻人,简直就是培养接班人的最佳人选啊。
王强越看周立国越顺眼,越看越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他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提携周立国。
他会在工作中,将一些比较重要和有挑战性的维修任务交给周立国去完成,给他锻炼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他会在私下里,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一些维修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立国,帮助他更快地成长。
他还在几次后勤部的部门会议上,都有意无意地当着其他领导和同事的面,公开表扬周立国的工作表现,肯定他的技术能力和突出贡献。
甚至,他还私下里向后勤部的几位主要领导暗示过,说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了,想提拔周立国当维修组的副组长,协助自己管理维修组的日常事务,也算是为维修组培养一个年轻的后备力量。
王强的这些举动,自然也引起了维修组其他同事们的注意。
大部分同事对周立国的出色表现和王强的器重,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毕竟,周立国的技术能力和人品,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周立国当了副组长,也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对整个维修组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
周立国受组长王强的器重,眼看着就要被提拔为副组长了,自然也引来了一些心胸狭隘、或者与他有利益冲突的同事的嫉妒和不满。
其中,反应最激烈,也最不服气的,是一个名叫赵光明的老油条。
赵光明也是维修组的一名正式工,比周立国早进厂好几年,自认为论资历、论经验,都比周立国这个毛头小子强得多。
他一直觉得自己才是维修组副组长的最佳人选,也曾经多次向王强暗示过自己的想法,但王强却一直没有松口。
现在,眼看着周立国这个刚来没多久的临时工,竟然要后来居上,爬到自己的头上去了,赵光明的心里自然是又酸又涩,很不是滋味。
他觉得,王强这是偏心,是任人唯亲,是故意打压他这个老同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