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此刻他们三人所属的部队,
是匈奴左贤王的部队。
也就是祸害大汉的部队。
苏仪皱眉回忆。
当初是匈奴左贤王的部队攻进了自己的村子,
然后自己和大勇二勇被抓了壮丁。
前些日子匈奴部队败仗,
退守河套城里,
而将河套围得铜墙铁壁般的,
正是大汉胶东王刘彻的部队。
苏仪回忆,
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时间线,
此时的刘彻还不是大汉的汉武帝,
甚至还不是太子。
按历史记载,
不久之后,
匈奴单于将带领十万骑兵来援河套,
却被胶东王刘彻在河套地区打得大败,
单于本人也被生擒。
随后,
匈奴左贤王投降,
河套城回归大汉。
苏仪是成长于心龙国的新青年,
又喜欢历史,
在军校的时候,有时间就看史书,
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如今,
凭借当年读史留下的清晰记忆,
苏仪对未来的天下大势有深刻认知。
现在该如何抉择?
是出城投降汉军,
还是等待左贤王投降后被汉军遣散或收编?
……
正思索间,
门帘掀开,
大勇二勇同时返回。
“来,老三,我给你找了点吃的!”
大勇端着两个碗,
一碗是粥,
一碗是饼。
“老三,水提来了!”
二勇轻松提起一桶水。
“先喝碗粥!”
“先喝点水!”
一个碗和一个木瓢,
同时递到苏仪面前。
大勇二勇互相对视,
谁也不肯相让。
苏仪暗自摇头,
这两兄弟也太憨了!
他一手接过碗喝粥,
一手接过木瓢饮水。
这下子两人总算不再争执。
喝了半碗粥后,
苏仪放下碗,
从草席上起身,
走了几步活动身体,
又慢慢吃起粥来。
最后,
当苏仪吃完三个饼,
用清水洗了脸后,
他,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
大勇二勇此时也发现面前的老三眼神里多了冷峻,
不禁后退了一步。
打定主意的苏仪什么话也没说,
径直走向旁边的武器架。
武器架除了三柄长枪之外,
还配了三把短刀。
与长枪相比,
对于苏仪来说,
短刀更好用。
毕竟自己在侦查连里,
用的最多的冷兵器便是短刀。
短刀有些长,
刃口锋利。
刀脊处刻着“匈”字。
苏仪握刀前刺,
感觉不像军刺那样具有穿透性。
他摇摇头,
以这个时代的铸造工艺,
要造出如同现代军刀那样的武器,
尤其是达到同等质量,
恐怕极为困难。
在营帐中挥刀比划几下,
感觉还算合用。
随后,
苏仪又找来一段麻绳。
稍微活动身体,
他发现这具身体有些瘦弱。
想来也是,
原主苏仪本是书生,
体格自然不如身为特种兵的苏仪壮实。
不过,
好在苏仪在匈奴部队里也算是被迫经历了数月训练,
这具身体还算灵活,
能完成一些基本战术动作。
此刻苏仪唯一要做的,
就是等待夜深。
大勇二勇看到苏仪手中的麻绳,
凑上来低声问,
“老三,你是不是想越城投降汉军?”
苏仪面色不改,
“你们为何这么问?”
大勇二勇嘿嘿一笑,
“军营里好多弟兄都是这样用绳子缒出城,投降汉军的!”
“要是老三你也打算去,记得带上我俩!”
苏仪摩挲着刀柄,
“带你们?”
“这事儿恐怕不行!”
“再说了,”
“我可不是去投降,”
“是去搏一场富贵,”
“泼天的富贵!”
听到这话,
大勇二勇愣住了,
“老三,你不管哥哥了?”
苏仪摇摇头,
笑着拍大勇二勇的肩膀,
“咱们可是桃园结义过的兄弟。”
“放心,我此去一行有些风险,”
“但等我回来,”
“那就是破天富贵,当然不会忘记哥哥们。”
大勇二勇点点头,
他俩脑子笨,
爹从语重心长的说,
“无论苏仪说什么,都要听他的!”
既然苏仪这么说了,
两人也没什么可说,
只能点点头。
……
梆梆梆梆——
门帘外传来打更声,
此时已是四更。
苏仪翻身而起,
穿好皮甲,
戴上头盔,
腰间插着短刀,
右腿小腿绑紧匕首,
这匕首是大勇给的,
那是他爹用做农具剩下的材料做的。
抓起麻绳,
苏仪无声无息地走出营帐。
身后,
大勇二勇的鼾声依旧响亮。
河套城内一片漆黑,
偶尔可见一队疲惫的士兵走过街巷。
苏仪俯身前行,
不断借助路边障碍物隐蔽身形,
很快来到河套城墙上。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