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异世召唤之一统天下 > 第9章 楚国来使
换源:


       楚国,彭城

彭城,这座由西楚霸王项羽亲自选定的国都,历经两百余年风雨沧桑,依旧巍峨耸立在淮北平原之上。

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灰色的城墙上,为这座历史名城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城门处,商旅往来不绝,护城河上船只穿梭,处处彰显着这座东方大城的繁华气象。

作为楚国七郡之地的政治中心,彭城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是扼守南北交通要道。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商铺鳞次栉比,来自各地的货物在此集散。

楚国的下邳郡、彭城郡、东海郡、广陵郡、琅琊郡、沛郡、九江郡七郡的赋税源源不断地汇聚于此,滋养着这座雄城。

楚王宫,议事大殿。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楚王项朗端坐在鎏金王座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中群臣。

这位年方四十的君主正值壮年,眉宇间依稀可见其先祖项羽的英武之气。

自登基以来,他励精图治,先后击败魏、吴两国,使楚国成为东方霸主。

此刻,他正在为一项重大决策而思虑。

诸卿,申国击退汉军一事,想必诸位都已知晓。项朗的声音浑厚有力,在大殿中回荡,寡人有意与申国结盟,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上将军龙川率先出列,他身披铠甲,腰佩长剑,眉宇间透着军人的刚毅:大王,末将以为不妥。汉申之战,若非秦、赵、魏三国出兵牵制,申国早已覆灭。如今申国精锐尽失,国力大损,与其结盟恐有损我楚国威名。

龙川的话引起军方将领的纷纷附和。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更看重实力,在他们眼中,弱小的申国根本不配与强大的楚国结盟。

这时,丞相范参缓步出列。

这位年过五旬的老臣须发花白,但双目炯炯有神:大王,老臣以为龙将军此言差矣。他捋了捋胡须,继续道:申国虽经大战,但其根基未损。据探子回报,申王高渊已恢复十五万大军,实力不容小觑。

范参的分析条理分明:更重要的是,若汉国吞并申国,取得南阳、上庸之地,则荆楚之地尽归汉国所有。届时我楚国将腹背受敌,吴国亦难独善其身。

文官集团立即响应丞相的见解。

朝堂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之声此起彼伏。主战派与主和派各执一词,气氛一时剑拔弩张。

够了!项朗一声厉喝,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这位雄主站起身来,高大的身影在阳光映照下投下长长的影子:寡人思虑再三,决定与申国结盟。

他目光如电,扫视群臣:中大夫陶邵何在?

一位身着绛色官服的中年文士应声出列:臣在。

命你为楚国特使,即日启程前往申国。一来祝贺申王即位,二来商议两国结盟事宜。项朗的声音不容置疑,记住,此行关系重大,务必促成此事。

臣领命!陶邵深深一揖,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宛城,申国王宫

春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入大殿,高渊正与几位重臣商议国事。这位年轻的申王登基不过数月,却已显露出过人的治国才能。

他身着黑色龙袍,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墙上的舆图,那上面标注着申国各处关隘与兵力部署。

“大王,十五万兵马已征集完毕,正在日夜操练。”

大将军邓禹大步踏入殿内,抱拳行礼,声音低沉而有力。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此刻脸上也难掩一丝疲惫与忧虑。

高渊缓缓转身,目光落在邓禹身上,微微点头:“辛苦大将军了。申国底蕴虽厚,但此次征兵七万余人,已是极限。若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心中清楚,这十五万兵马是申国最后的家底,关乎着国家的存亡。

邓禹神色凝重:“末将明白。只是这十五万兵马尽数聚集在宛城,粮草供应压力巨大,且一旦敌军突袭,后果难以预料。”

“你所言极是。”高渊走到舆图前,手指轻轻点在上面,“如今北边叶县驻兵一万、析县两万、新野一万,上庸一万,宛城屯兵十万。如此集中,实非良策。”

丞相蔡泽见状,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问道:“不知大王有何妙计?”

他目光敏锐,早已看出高渊对宛城屯兵过多心存顾虑。

高渊沉思片刻,沉声道:“抽调两万兵马至新野,归入杨延昭麾下;一万支援析县,一万增防叶县;再选一万精壮充实羽林军。余下五万,分驻宛城北、西、南三方,形成掎角之势,以便随时支援边境。如此,既能分散压力,又可稳固兵权。”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臣等遵旨!”邓禹与蔡泽齐声应道,心中暗自佩服高渊的谋略。

然而,战争的创伤远不止于兵力。两次大战,让申国积攒多年的物资消耗殆尽。

高渊登基于申肃王十六年十一月,转眼春耕将至,他深知粮食乃是立国之本。

“蔡丞相、蒋琬,春耕一事至关重要,务必确保农具、种子及时发放,安抚百姓安心耕种。”高渊神色严肃,“秦、赵、魏三国撤兵后,汉国必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储备物资。”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派人秘密前往魏、韩、蜀三国,不惜重金购买粮食,充实军备。”

蔡泽与蒋琬领命而去,王宫内随即忙碌起来。

高渊站在窗前,望着夜幕下的宛城,心中五味杂陈。这个新生的国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他,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振兴申国的重任。

申王渊元年二月,春寒料峭。

宛城的百姓们在田间忙碌着,期待着新一年的收成。就在这时,一则消息如惊雷般在城中传开——楚国使者陶邵率领使团抵达宛城!

宛城王宫内,气氛骤然紧张。侍中高柔神色匆匆地禀报:“大王,楚国使者已至城外,请求觐见!”

高渊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眉头瞬间拧成一个“川”字。

楚国,这个远在东方的强国,与申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甚至因楚汉对立而隐隐敌对。如今却突然派来使者,所为何事?

“传蔡丞相、崔浩、邓大将军即刻入宫!”高渊沉声道,心中警铃大作。

待众人到齐,高渊将楚使来宛之事道出,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沉默。

“大王,依臣之见,楚国此番遣使,恐怕意在结盟!”崔浩打破沉默,目光坚定。

“结盟?”高渊挑眉,眼中满是疑惑,“楚国与我申国素无往来,且我申国曾依附汉国,与楚为敌。如今楚国身为强国,又与我不接壤,为何突然提出结盟?”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显然都难以理解楚国的意图。

崔浩向前一步,分析道:“大王,如今天下局势错综复杂,楚汉相争已久。楚国虽强,但也忌惮汉国势力扩张。我申国虽经大战,但仍占据南阳、上庸等战略要地,若楚国与我结盟,便可从东方牵制汉国,减轻自身压力。再者,一旦汉国吞并申国,势力大增,楚国亦不愿看到此局面。”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让众人心中的疑惑稍稍减少,但更多的担忧却随之而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