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的十日停留转瞬即逝。
高渊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江陵城墙,心中已开始盘算接下来的行程。
长江之水浩浩汤汤,正如他胸中激荡的雄心壮志。
父王,江夏会是什么样子呢?年幼的高瀚仰起小脸问道。
高渊抚摸着儿子的头顶,眼中闪过一抹深意:江夏啊...那里将会是我大申水师的摇篮。
高渊离开江陵后即前往此番南巡的目的地江夏——这片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也是他心中布局水军、图谋南方的关键之地。
西陵城外,旌旗猎猎。征南将军杨延昭率领江夏文武百官早已列队恭候多时。这位威震荆襄的名将今日特意换上了崭新的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报——大王仪仗已至五里外!
杨延昭闻言,立即整肃军容。在他左侧,江夏太守寇准一袭青色官袍,面容肃穆;右侧,军师姚广孝手持羽扇,眼中精光闪烁。
当高渊的车驾出现在视野中时,杨延昭高声喝道:跪——!
早已等候多时的江夏文武百官齐齐跪迎,声如洪钟:臣等恭迎大王,我王万年!
“都起来吧,不必多礼。”高渊一袭青袍,神色淡然地下了马车,目光扫过眼前众人,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
寒暄过后,高渊下令入城,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江夏太守府。
江夏太守府内,檀香袅袅。高渊屏退左右,只留下杨延昭与寇准二人,开始正式听取江夏政务与军务的汇报。
寇卿,且说说江夏近况。
“启禀大王,自乾元元年臣出任江夏太守以来,得益于朝廷大兴商业之举措与商法推行,加之江夏地处长江要冲,如今已是一派繁荣景象。”寇准躬身禀报,“目前江夏辖十四县,民户二十万,人口已达八十万余。”
高渊听罢,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寇卿果然是国之能臣,寡人心甚慰。”
“大王谬赞,臣愧不敢当。”寇准谦逊道。
转向杨延昭时,高渊神色转为严肃:杨卿,军备如何?
杨延昭早有准备,取出一幅军事布防图铺在案上:江夏现有驻军五万。西陵城驻军一万,夏口城驻军五千——其中有两千水师,轪国城五千,蕲春、下稚各一万,余下分驻各县。
高渊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杨卿做得很好。不过寡人倒是没想到,夏口竟已有水师建制,看来你对未来的局势早有预判。”
“臣惭愧。”杨延昭略显惭愧道,“臣初到江夏时,只知固守城池。认为只要守住城池便可无忧。直到遇到一位奇士,他向臣详述长江水道的重要性,臣这才意识到水师不可或缺。
虽不擅水战,幸得麾下偏将甘宁对此颇有研究,臣便放手让他操练,这才有了今日的两千水师。”
“哦?”高渊故作惊讶,“此人是谁?竟能令杨卿如此推崇?”
“此人姓周名瑜,乃臣在江夏结识的挚友。”杨延昭正色道,“其人精通兵法韬略,尤善水战之道,臣亦自叹弗如。”
高渊闻言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若真如杨卿所言,寡人定要亲自见一见此人。他在何处?可否即刻召见?”
“回大王,周瑜日前受臣所托前往夏口巡视水师,尚未归来。”杨延昭答道,“但若大王有意相见,臣可修书一封,命其速返。”
“那便请杨卿尽快修书,务必让周瑜与甘宁三日内前来述职。”高渊点头,“我军虽猛将如云,但真正通晓水战者寥寥无几,难得有此良才,岂能错过。”
杨延昭领命而去,寇准也随之告退。
待众人离去,高渊带着儿子高瀚换上便装,悄然走上街头,欲亲身体验江夏百姓的生活风貌。
西陵城果然不负盛名,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类小吃香气扑鼻,孩童嬉戏,老人闲坐,一片升平景象。
父王快看!高瀚兴奋地指着一个糖人摊子。晶莹剔透的糖人在阳光下闪烁着琥珀般的光泽。
老艺人手法娴熟,眨眼间就捏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糖龙。高瀚看得目不转睛,小手紧紧攥着高渊的衣角。
想要吗?高渊笑着问。
高瀚用力点头,又犹豫道:可是太傅说,君王不可耽于玩物
高渊大笑,掏出铜钱:今日我们只是寻常父子。他蹲下身,与儿子平视,记住,王者既要知民间疾苦,也要懂百姓之乐。
父子二人一路品尝了芝麻糊、桂花糕等小吃。
高瀚兴奋不已,连连拉着高渊的手指指点点,嘴里不断念叨着“父王下次还要带我来”。
高渊望着孩子天真烂漫的模样,也不禁莞尔。这一幕,仿佛让他从帝王的身份中短暂抽离,回到了最初的自己。
三日后,太守府后花园的紫藤架下,高瀚皇子正踮脚去够垂落的花串,忽然侍从来报:大王,杨将军求见,说带了两位客人。
高渊心知是周瑜等人到了,便将手中的《孙子兵法》合上,对身旁侍女轻声道:“带殿下回厢房。”随即步入前厅。
只见大堂之中,杨延昭已率两人候于阶下。一人风度翩翩,仪态俊朗,宛如画中走来的公子;另一人则身材魁梧,气宇轩昂,显然是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
见到高渊来到大堂后,杨延昭等人行礼道:“拜见大王,我王万年!”
高渊落座后,示意他们起身,“不必多礼。”高渊笑着点头道:“杨卿,还不快给寡人介绍一番。”
“喏!”杨延昭转身引荐,“大王,这位是周瑜,字公瑾。另一位是末将麾下偏将甘宁,字兴霸。甘宁虽未立大功,但武艺卓绝,在军中仅次于张飞、高思继两位将军。”
“周瑜(甘宁)拜见大王!”二人齐声行礼。
“免礼,起身吧。”高渊目光灼灼地望向周瑜,“寡人听闻你对水战颇有见解。”他顿了顿,“依你之见,如何打造一支精锐水师?”
周瑜拱手答道:“启禀大王,草民以为,水师强弱,取决于三点:一是兵员素质。水上作战不同于陆地,一旦交锋,难以撤退,唯有死战到底,方能胜出,因此将士必须悍不畏死。”
“其二,战船装备至关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战船坚固、迅捷、火力强大,是水师立足之本。”
“其三,统帅人选尤为关键。水战以旗语指挥为主,战场瞬息万变,统帅不仅要精通战术,还需深谙水文气象,更要获得全军将士的信赖与拥戴。”
高渊听完,忍不住鼓掌赞叹:“妙哉!杨卿果然没有虚言,周瑜果真是大才。”
“大王谬奖,草民不过是略懂一二罢了。”周瑜嘴上谦逊,眼神中却难掩自信。高渊缓步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若寡人将江夏水师交予你手,你可有信心与吴国水师一战?”
“草民愿倾尽全力,誓与敌军血战到底!”周瑜朗声道。
高渊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是他记忆中那个傲视群雄、胆识兼备的江东大都督。
“周瑜、甘宁听令!”高渊威严开口。
“臣在!”
“即日起,封周瑜为水军将军,负责组建江夏水师,直属杨延昭麾下;甘宁为副将,协助训练水师。望你二人早日练成精锐之师,助我大申一统天下!”
“谢大王!”周瑜与甘宁激动万分,连忙叩首谢恩。
高渊端坐堂上,目光深远:“周瑜,寡人将水师交予你手,五年之内,你可敢向寡人交出一支足以与吴国水师抗衡的劲旅?”
“大王放心!”周瑜坚定答道,“不出五年,臣必练出一支无敌水师,令我大申雄踞长江之上!”
高渊越听越喜:善!二位尽管放手施为。记住——他目光灼灼地望着长江方向,终有一日,我大申水师要饮马东海!
当夜,高渊独坐庭中,仰望星空。姚广孝悄然出现:大王在忧心水师之事?
高渊轻叹:吴国水师称霸已久,我们起步太晚。
姚广孝摇动羽扇:周瑜此人不凡,观其谈吐,恐是百年难遇的水战奇才。加上甘宁这等猛将,假以时日...
希望如此。高渊握紧拳头,南方的棋局,该轮到我们落子了。
这一刻,高渊仿佛看到了未来水师横江、战舰如龙的壮丽画卷。他知道,水师的建设,将成为他逐鹿天下的重要一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