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八年十月,两路联军于湖陆城外达成和议,战火熄灭,中原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平静。
这场自乾元四年陈国伐韩为导火索、至乾元七年申国灭韩后全面爆发的中原大战,历时三载,终在血与火中落下帷幕。
此战之中,韩国、鲁国相继覆灭,天下格局为之剧变。
乾元八年的初雪渐渐地覆盖了湖陆城外的盟台,将七国将士的血迹掩埋成一片苍茫。
当高渊率领大军从沛城启程,分配完战利品之后,整军西返。史官在竹简上刻下:是岁冬,申师归,中原定。
可那些被寒风吹散的硝烟,仍在每个幸存者的铠甲缝隙里萦绕不散。
乾元七年春,高渊亲率十万精兵出宛城,征战一年,归来时余九万人马。其中损失最重者,莫过于丰县之战中岳飞与周蔚的正面对决。
虽然此番申军未参与大规模战斗,但作为主力参战的杼秋之战与丰县保卫战皆立下赫赫战功,因此系统奖励英魂点五百点。
“叮!中原大战结束,申军参与了杼秋之战和丰县包围战:
——杼秋之战,申军胜,奖励英魂点300点;
——丰县保卫战,申军胜,奖励英魂点200点;
恭喜主人获得英魂点500点,当前拥有英魂点3170点。”
高渊望着这三千多点的余额,心中略有欣喜,便兴致勃勃地打开系统商城,想要购置些新奇之物。
然而,当他看到黑火药竟需三万点兑换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忍不住吐槽:“系统,你这是打算开金矿啊?”
虽有心无力,高渊也只能暂且作罢,将这笔英魂点继续积攒起来,等待日后大用。
返程的官道上,霜雪覆盖的车辙蜿蜒向远方。
马超与李存孝并辔而行,二人的玄色披风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却难掩眉间的落寞。
作为沙场悍将,他们的热血早已在营帐中冷却,看着同伴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自己却只能握着剑柄,守护在主帅身侧。
高渊掀开车帘,望见两人低垂的目光,心中微微一动。高渊何等睿智,自然察觉到了他们的情绪变化。
“马将军、李将军可是为此战未得施展而闷闷不乐?”他笑着问道。
“末将不敢,保护大王乃是我等职责。”二人躬身答道,语气恭敬,却掩不住眼底的遗憾。
高渊摆了摆手,笑道:“无需如此拘谨,你们的心思寡人岂会不知?放心,待下次大战,必以尔等为先锋,让你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马超与李存孝对视一眼,眼中迸发出炽热的光芒,如同死灰复燃的星火:“谢大王!”
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惊起一群寒鸦,扑棱棱地飞向灰蒙蒙的天际。
“好了,不必多礼,继续赶路吧。”高渊挥了挥手,语气温和,“寡人言出必行,说过的话便是铁律。”
“谢大王!”二人再次齐声拜谢,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军一路西行,踏入陈郡地界时,高渊特意绕道武平,接走驻守在此的高长恭及其三万兵马。
城楼上,高长恭银甲映日,望见王旗时,眼底泛起不易察觉的湿润。三万将士列队如林,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中,高渊翻身下马,重重拍了拍堂弟的肩膀。
这一刻,无需言语,血脉相连的默契便在对视中流淌。
十二月的颍川阳翟,寒风卷着细雪掠过城墙。高渊在太守府中接见骠骑将军李虎与颍川太守陈群。案上整齐码放着账本与户籍册,详实的记录彰显着二人治理有方。
“两位爱卿将颍川打理得井井有条,实乃大申之幸!”高渊的赞赏让李虎黝黑的脸庞泛起红晕,陈群则儒雅地躬身谢恩,眼中满是欣慰。
他在阳翟休整半月,随后南下返回宛城,终于在新年之前抵达都城。
当高渊的车驾抵达宛城城外十里之地时,早已退居二线的丞相蔡泽亲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寒风凛冽,蔡泽年过花甲,须发皆白,仍执意前来。高渊远远望见老丈人身影,连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搀扶。
他转头看向站在蔡泽身旁的尚书令高柔、崔浩与蒋琬,沉声道:“老丞相年事已高,天寒地冻,怎能让其亲自出迎?你们此举实属不当。”
三人不敢辩解,蔡泽却哈哈一笑,道:“大王莫怪他们,是老臣执意要来的,与他们无关。”
高渊叹息一声,劝道:“老丞相身体欠佳,何必如此劳神?待寡人入城后,定亲自登门拜访。”
蔡泽摆摆手,笑道:“大王远征中原,扬我申国威风,今日得胜归来,老臣怎能不来见证?”
无奈之下,高渊只得搀扶着蔡泽一同入城,直抵王宫。
入宫后,高渊召见尚书令蒋琬、户部尚书胡惟庸与兵部尚书苏弘,郑重吩咐道:“此次出征阵亡将士务必统计清楚,抚恤金一分不少送到家人手中。伤者亦要妥善安置,功劳簿不得有误,按功赏赐,若有疏漏,唯尔等是问。”
“喏!”三人齐声应命。
高渊点头道:“至于诸将封赏,待元日大朝再行颁赏。诸位离家已久,想必思念家人,今日可先散去,与亲人团聚。”
“谢大王,臣等告退!”众人纷纷告辞,各自归家。
待众臣离去,高渊沐浴更衣后,前往安澜宫拜见母后崔太后。崔太后见儿子平安归来,喜极而泣,拉着他的手细细打量,口中连连念叨:“瘦了,瘦了……”
高渊只是微笑,任由母亲絮絮叨叨,心中满是温情。那是母亲对游子归来的关切,更是他心底最柔软的一处。
离开安澜宫后,他又前往坤宁宫拜见王后蔡琰,并见到了五岁的长子高瀚,以及次子高玮、三子高裕。三个孩子围绕膝前,欢声笑语不断,高渊难得露出轻松笑容。
回到宛城后,高渊一边处理积压政务,一边陪伴家人,身心俱疲的王者终于找到了片刻安宁。
乾元九年元月初一,景阳殿内钟鼓齐鸣,百官齐聚,举行隆重的大朝会。
高渊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朗声道:“自乾元七年四月起,我军先取颍川,覆灭韩国;再战中原,历时一年有余。诸将奋勇,战功卓著——
车骑将军岳飞,死战丰县,加食邑千户,赏黄金万两;
明武将军薛仁贵,血战杼秋,加封安北将军;
征西将军常遇春,首战伐韩,擒获韩王及宗室,加封卫将军;
其余诸将,杂号将军以下者官升一级,以上者各赏黄金千两、田百亩;
军师姚广孝、陈宫、刘伯温、庞统,屡献奇谋,辅佐有功——
姚广孝、陈宫各赏黄金千两、田百亩;
刘伯温、庞统晋升侍中。”
“谢大王!”众将拜伏于地,山呼万岁。
高渊微微颔首,随即又命内侍宣读第二道旨意:
“自寡人登基以来,大申连年征战,军务繁重。为统筹全局,特设军机处,以苏弘为首,号‘军师将军’,陈宫、姚广孝、刘伯温、庞统皆入军机处,协助寡人处理各地军务,直属王命。军机处大臣皆为军师,钦此!”
此令一出,群臣虽略感新奇,却无人反对。这些年高渊设立的新制层出不穷,早已有心理准备。
军机处的设立,旨在为诸军师提供正式官职,避免如庞统般空有才学却无名分的尴尬局面。高渊深知,这些军师才是申国真正的智囊,必须给予足够地位与权力。
随着旨意颁布完毕,朝会也接近尾声。高渊起身,缓步走向御座,目光扫过殿中群臣,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这一战,申国虽未称霸中原,却稳住了根基,也为将来争霸天下埋下了伏笔。
而他,高渊,也将在这乱世之中,一步步迈向更高的巅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