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血,残阳斜照,天际尽头仿佛燃烧着无尽的火焰。晚风卷起尘土,掠过空旷的营地,吹动营帐上的旌旗,猎猎作响。汉军大营中,一片沉寂,唯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马嘶声,打破这死一般的寂静。
自周祺率兵出征武关,已整整五日,音信全无。樊离独自立于中军大帐前,目光遥望远方,神色凝重。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随风摇曳,如同他此刻混乱而沉重的心绪。那原本意气风发的二十万大军,如今竟落得如此狼狈境地。
一个月前,他们还满怀壮志,誓要踏平申国,开疆拓土。可现实却毫不留情地将幻想击碎。前线战事陷入僵局,后方武关又遭偷袭,粮草告急,士卒疲惫,士气低迷。短短数日间,局势便急转直下,仿佛一场无法挽回的溃败正悄然逼近。
士兵们早已开始杀马充饥,挖掘野菜、狩猎度日。然而人力终有穷尽之时,这种勉强维生的方式又能支撑多久?樊离深知,若再拖延下去,等到最后一粒粮食耗尽,这二十万大军便会陷入绝境——不是饿死,便是被敌军围歼。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退兵。
樊离缓缓转身,走入中军大帐。帐内,众将早已齐聚,神情各异,或皱眉沉思,或低头不语。油灯微弱的光晕笼罩着整个营帐,映照出一张张疲惫而焦虑的脸庞。
他缓步走到主位坐下,声音低沉却坚定:“诸位将军,周祺出征至今未有消息,而我军存粮已尽,如今只能靠杀马、挖野菜维持。这样下去,迟早会陷入绝境。”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一眼,继续说道:“为今之计,本将决定即刻撤兵,与周祺汇合,先收复武关,再图东山再起。”
话音落下,帐内一片沉默。没有人开口,也没有人反驳。将领们心中皆知,这一仗打得憋屈至极。谁能想到,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不到一月,竟要仓皇撤退?
但他们更清楚的是,退兵之路并不轻松。申军不会轻易放过这个痛击汉军的机会,一旦撤退,必然遭到追击。更何况,如今军队断粮,行军速度受限,阵型难保,稍有不慎,便可能全军覆没。
“将军所言极是。”终于,军师陈霖率先开口,语气沉稳,“如今形势严峻,唯有合兵一处,收复武关,方能保存实力。”
樊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随即,他又压低声音道:“此次退兵不同寻常,我军需一路急行军。为防申军追击,必须留下一队兵马断后。”
此话一出,帐中顿时一片肃然。所有人都明白,所谓“断后”,几乎等同于送死。大军撤往关中,路途遥远,断后的部队不仅要面对申军主力的围攻,还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直至最后撤离。
谁愿意去?
帐中一片死寂,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开口。有人低头避开樊离的目光,有人轻咳掩饰尴尬,也有人眼神闪烁,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末将愿断后!”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宋光与王策并肩而出,神情坚定。两人对视一眼,齐声道:“请将军下令,末将愿为大军断后!”
这一声,如惊雷般炸裂开来,也让众将心中暗松一口气。他们不是不想担责,而是实在不愿赴死。宋光与王策的主动请缨,无疑是替所有人解了围。
樊离眼中闪过一抹赞许,随即又添几分悲悯。他起身走下主位,拍了拍两人的肩膀,郑重说道:“二位将军忠勇可嘉,待我回长安,定当向大王请功!”
宋光却苦笑一声,拱手道:“将军,末将别无所求,只望您能照顾好我等家眷。”
一句话,道出了所有将士的心声。在这生死未卜之际,功名利禄已成浮云,唯独身后亲人,才是心头最深的牵挂。
樊离重重颔首,语气坚定:“放心,只要本将尚在一日,必不让二位将军家人受半点委屈。”
“谢将军!”宋光与王策再次抱拳,深深一礼。
樊离随即下令:“二位将军,本将拨给你们三万精兵,凭险据守,待我收复武关,便会派兵接应你们撤离。”
三万人,虽不及全军,但也足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防线。析县内的申军满打满算不过五万,宋光与王策皆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凭借地形优势与战术布置,或许真能撑到樊离回援。
安排妥当后,樊离不敢耽搁,立即下令整军,准备撤退。
汉军营地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收拾行囊,牵马备鞍,脸上写满了疲惫与不安。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也不知道是否还能活着回到故土。
然而,他们并未察觉,析县城头,一双双眼睛早已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析县县衙内,灯火通明。高渊端坐堂上,眉头紧锁,目光扫过下方众臣。
“诸卿,城头来报,汉军营地异动频繁,似有撤退之意。不知各位有何看法?”他沉声问道。
崔浩上前一步,嘴角含笑,语气笃定:“大王,依臣看来,樊离这是要撤兵了。”
高渊目光一凝:“哦?何以见得?”
崔浩微微一笑,侃侃而谈:“大王,如今常遇春占据武关,周祺大军久攻不下,粮草殆尽。樊离若不及时退兵,二十万大军都将陷入绝境。因此,他唯有先行撤退,与周祺合兵一处,再图夺回武关。”
高渊微微点头,又看向苏弘:“那么,我军该如何应对?”
苏弘沉吟片刻,反问一句:“不知大王想要达到何种效果?”
高渊一愣:“此话怎讲?”
苏弘躬身解释道:“若大王只想小惩大戒,只需趁其撤退之际,围剿断后部队,便可重创汉军。随后,让常遇春让出武关,放樊离退回关中,既削弱敌军,又不至于彻底撕破两国关系。”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加重:“但若大王有意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汉军主力,那就需雷霆出击,击溃断后部队后,全线追击。汉军断粮已久,不敢久战,沿途必损兵折将。待其退至武关,兵力至少折损四五成。届时,命杨延昭、张飞、王彦章三部驰援,便可将樊离困于武关之下,一网打尽。”
帐中众人闻言,皆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苏弘的建议可谓大胆至极,若成功,申国将一战奠定胜局,甚至在未来十年内免受汉国威胁;但若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高渊沉默良久,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他并非没有想过彻底歼灭汉军,只是这一战的风险太大。然而,想到汉国两次入侵,想到无数申国将士的鲜血,他的心渐渐变得坚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