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毅率领的魏军,气势如虹,一路如同狂风扫落叶般追击着溃败的楚军,马蹄踏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龙末率领的残兵败将丢盔弃甲,一路仓皇逃窜,直到退入南武阳城内才算勉强止住了溃败之势。
南武阳城外,残阳如血,将满地的断戟残戈染成暗红。庞毅勒住马缰,望着紧闭的城门冷笑。
“将军,要不要趁势攻城?”大将尉迟胜擦着脸上的血污,眼中透着狠厉。
庞毅勒住战马,望着紧闭的城门冷笑道:不必了,困兽犹斗。传令下去,全军就地扎营。
他转头看向尉迟胜,你带一万人马去取驺县,务必尽快拿下!
那里是楚军粮草转运的咽喉。待拿下驺县,我们再退回郚乡城,把吃进嘴里的肉,细细嚼碎了。
末将遵命!
不出数日,驺县陷落的消息传来,庞毅满意地点头,随即下令全军退守郚乡城。
魏军将士们欢呼雀跃,这一战不仅大败楚军,更夺取了鲁郡大半疆土。
庞毅引兵退回郚乡城后,开始着手稳固战果,整合新得之地,构筑防线,为下一步攻势做准备。
此时,彭城,楚国王宫内。
一道来自前线的战报传来——郚乡城大败!
楚王阅信之后,脸色骤变,手中竹简“啪”地一声摔在地上,震得殿内群臣皆是一惊。
“废物!一群废物!”楚王暴跳如雷,怒吼声震得殿内梁柱都在颤抖。
他指着地图上的鲁郡方向,咆哮道:“十万大军,十亭去了七亭,如今竟连一个小小的郚乡都守不住?龙巍误国,龙末无能!”
整个朝堂陷入一片死寂,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抬头直视盛怒中的君王。
良久,楚王终于稍稍冷静下来,沉声道:“诸卿,前线惨败,鲁郡大半已失,你们说,寡人该如何应对?”
上大夫陈安小心翼翼地出列,拱手道:大王息怒,当务之急是商议对策
对策?楚王冷笑一声,眼中寒光闪烁,陈爱卿有何高见?
陈安深吸一口气:“大王,臣以为,当立即增派援兵,遏制魏军攻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龙末将军此役惨败,对士气打击极大,若不及时整顿,恐怕后续作战更为艰难。”
楚王眉头紧锁,目光投向远方。
楚国兵力并不匮乏。除了镇守九江、防备吴国的军队之外,尚有十余万可用之兵。
然而,最让他忧心的不是兵力不足,而是信心问题——连最善战的龙末都败了,还有谁敢出战?
“陈大夫,你有何建议?”楚王缓缓问道。
陈安顿了顿,语气凝重:“大王,魏军此番大胜,气势正盛。即便我们增兵南武阳,也只能勉强守住防线,难以夺回失地。
魏王岂会轻易放弃鲁郡?届时魏国势必也会增兵。”
陈安斟酌着字句:“臣斗胆建言,或许可请齐国出兵。齐楚向来交好,若两国联手……”
楚王眉头紧锁,沉思片刻,点头道:“言之有理。”鲁郡是他毕生功业的象征,岂能轻易放弃?
思虑再三,楚王沉声道:陶邵!
大鸿胪陶邵立即出列:臣在。
楚王当即下令:“寡人命你即刻出使临淄,请齐王出兵相助,务必说服韩齐与我共抗魏军!”
“喏!”陶邵躬身领命。
作为楚国的大鸿胪,陶邵曾在多年前成功出使申国,促成楚申结盟,深得楚王信任。
这一次,肩负着关乎楚国命运的使命,他不敢耽搁,连夜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前往齐国都城临淄。
然而,就在陶邵即将出发之际,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原本的计划——齐国突袭宋国,一战灭宋!
更令人震惊的是,身为宋国宗主的魏国,竟对此毫无反应,仿佛默许了这一切的发生。
楚王闻讯,勃然大怒,立刻召集文武百官议事。
“诸卿,齐国此举究竟意欲何为?为何偏偏在此时灭宋?而魏国又为何坐视不理?”楚王怒声质问。
陈安长叹一声,缓缓开口:“大王,依臣之见,此事绝非巧合。齐魏之间,恐怕早已达成某种协议。”
“你说什么?”楚王一怔。
“大王,魏国攻鲁,齐国灭宋,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藏玄机。
大王请想,齐国乃我国传统盟友,若我楚与魏开战,齐国纵不立即出兵相助,也应观望局势。可如今却反常地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灭宋,实属蹊跷。”
陈安分析道,“再者,宋国一向受魏国庇护,是其抵御我楚与齐之间的屏障。
魏国放任齐国吞并宋国,显然是有意为之。极有可能,魏国以默许齐国灭宋为条件,换取齐国在楚魏之战中保持中立。”
楚王听完,脸色铁青,愤怒地拍案而起:“好个一箭双雕之计!魏国得了鲁郡,齐国吞了宋国,却把我楚国晾在一旁!
韩齐这个卑鄙小人!背信弃义,寡人誓不与他干休!”
一旁的陶邵神色复杂,低声问道:“那……陈大人,如今还去临淄吗?”
陈安摇头叹息:“去又有何意义?齐国已明摆立场,且主力尽在济北郡,你以为齐王会为了楚国放弃到手的济北郡吗?”
陶邵沉默了。
楚王眼中闪过一丝绝望,咬牙切齿道:“既然齐国靠不住,那就换条路走。陈卿,你还有什么办法,助寡人收复鲁郡?”
陈安思索片刻,道:“大王,如今唯一可行之策,便是求助申国和陈国了。这两国与我楚国素有往来,或许能助一臂之力。
尤其是申国,若申国出兵袭击魏国后方,必能迫使魏军回撤,鲁郡便可趁机收复。”
“好主意!”楚王眼前一亮,随即皱眉,“但申国是否会答应?”
陈安面露难色,“申国去年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国内粮食短缺。若无足够利益,怕是难以说动申王出兵。”
“不就是粮食吗?”楚王豪气干云,“他申国缺粮,我楚国有的是!”
随即,楚王看着陶邵道:“陶邵,你立刻改道宛城,亲自去见申王,告诉他说,只要申国出兵,所需粮草,寡人全包了!”
“臣遵旨!”陶邵领命退下,心中却暗自叫苦。他深知,申国刚刚经历大灾,朝堂之上必然反对出兵,这一趟出使,怕是难以如愿。
陈安又补充道:“大王,即便申国答应出兵,至少也需一两个月才能部署完成。眼下南武阳危在旦夕,必须立刻增兵支援,否则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张仇!楚王厉声喝道。
一员虎将应声出列:末将在!
寡人命你率五万精兵驰援南武阳。楚王眼中寒光闪烁,记住,告诉龙末,如果守不住南武阳,寡人要他的脑袋来谢罪!
“喏!”张仇应声而出。
很快,陶邵便带领使团离开彭城,先赴陈国王都陈城,传达楚王意愿。
陈王一听楚王愿提供粮草支持,倒也爽快,念及楚陈两国多年情谊,当即答应出兵。
陶邵不敢耽误,火速赶往宛城,抵达之时已是四月初旬。
他刚入城,便请求拜见申王高渊。
乾阳宫内,礼部尚书孔侑将陶邵的请求呈报给高渊。
高渊随即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诸卿,楚国遣使而来,莫非是要请我出兵援助?”高渊眉头微蹙。
尚书令蒋琬率先发言:“大王,此事万万不可答应。去年洪灾,我申国损失惨重,存粮几乎耗尽,目前仅能支撑至秋收。若再兴兵,百姓恐难维生。”
兵部尚书苏弘也附议道:“大王,我军前年刚在武关与汉国交战,元气尚未恢复,若再远征魏国,将士疲惫,恐生怨言。”
崔浩则从战略角度分析:“大王,齐魏已然联手,楚国孤立无援。即便我申国出兵,也未必能改变大局,反倒可能陷入泥潭。”
高渊点了点头,沉吟许久,最终做出决断:“罢了,婉拒楚国请求。”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