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异世召唤之一统天下 > 第11章 战端再起
换源:


       夜幕低垂,宛城王宫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高渊独自坐在书房内,案头的烛火闪烁不定,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显得格外孤寂。

忽然,一个只有他能听见的声音在他脑海中炸响:“恭喜主人完成了隐藏任务——拉帮结派,获得英魂点100点,当前拥有英魂点200点。”

高渊猛地坐直了身子,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

与楚国结盟之后竟然还有隐藏任务奖励,这无疑是意外之喜。

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沉声问道:“系统,检测一下寡人现在的四维属性。”

“高渊:武力60( 0),统帅73( 1),智力91( 1),政治85( 3)。”冰冷的系统声音响起。

高渊摩挲着下巴,暗自思忖。除了武力值未有变动外,其他三项属性都有所提升,这个结果还算令人满意。

但他心里清楚,与楚国结盟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汉国的下一波进攻才是决定申国命运的关键。

目前汉国正与秦、赵、魏三国对峙,但这场混战显然不会持续太久,各方势力谁也无法彻底压制对方。

高渊预估,到明年开春,汉国必然会腾出手来,将怒火发泄在申国身上。

想到此处,他不禁握紧了拳头,看来是时候召唤几位能人异士,为申国增添几分胜算了。

“系统,进行召唤!”高渊眼神坚定地下达指令。

“使用100点英魂点召唤,请主人侧重方向。”

“智力!”高渊几乎没有犹豫。目前申国能拿得出手的谋士屈指可数,崔浩虽足智多谋,但独木难支;陈宫、苏弘又分别镇守一方,身边急需更多智囊相助。

随着系统的提示音,四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谋士出现在高渊眼前:

第一位,三国曹操麾下谋臣郭嘉,武力:39、统帅:68、智力:98、政治:92

第二位,五代十国后梁谋臣敬翔,武力:48、统帅:59、智力:96、政治:93

第三位,明初谋臣黑衣宰相姚广孝,武力:62、统帅:71、智力:96、政治:95

第四位,南北朝时期,东晋桓温麾下谋士郗超,武力:51、统帅:58、智力:95、政治:93

看着这些闪耀着光芒的名字,高渊内心激动不已,但规则要求必须去掉一人。他稍加思索,果断道:“去掉郗超。”

“去掉郗超,恭喜主人获得明初谋臣黑衣宰相姚广孝,武力62、统帅71、智力96、政治95,植入身份为崔浩好友,听闻好友崔浩发迹,前来投奔,如今为崔浩手下门客,正打算向主人举荐,当前主人拥有英魂点100点。”

得到姚广孝,高渊心中大喜,但他深知,面对即将到来的汉国大军,还需要一位顶尖统帅。于是,他再次开口:“继续召唤,侧重统帅!”

这一次的召唤结果,让高渊呼吸都急促起来。

第一位,明初开国大将徐达,武力:95、统帅:99、智力:94、政治:92

第二位,北宋名将种师道,武力:88、统帅:93、智力:89、政治:90

第三位,东晋名将桓温,武力:84、统帅:95、智力:90、政治:92

第四位,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武力:97、统帅:99、智力:93、政治:60

“徐达、岳飞!”高渊盯着这两个名字,眼睛都直了。

这两位可都是历史上顶尖的统帅,随便一人都能扭转战局。

他强压下内心的狂喜,深吸一口气:“去掉种师道。”

“去掉种师道,恭喜主人获得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武力97、统帅99、智力93、政治60,植入身份为麒麟阁招募的人才,当前主人拥有英魂点0点。”

“漂亮!”高渊忍不住拍案而起,心中满是振奋。

有了岳飞这位传奇将领,申国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便有了底气。

第二天清晨,晨光初现,高渊便迫不及待地派人去请崔浩,并让他带上姚广孝,同时命人前往麒麟阁宣召岳飞。

在朝堂之上,高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岳飞进行了一场严苛的考验。

从武艺切磋到兵法推演,岳飞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面对一众大臣的诘难,他从容应答,妙语连珠,让众人无不心服口服。

最终,高渊当场加封岳飞为偏将军,辅佐邓禹统帅宛城外的五万大军;姚广孝则留在高渊身边,与崔浩一同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时光流转,申王渊元年五月,秦、赵、魏三国对汉国长达半年的进攻陷入僵局。

面对汉国固若金汤的防线,三国联军最终只能黯然退兵,无功而返。

而另一边,汉王得知楚申结盟的消息后,勃然大怒,誓要踏平申国,以泄心头之恨。

在这段时间里,申国上下齐心协力,休养生息。

田间地头,百姓辛勤劳作,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军营之中,新兵们刻苦训练,逐渐形成战斗力。

然而,短暂的和平即将被打破。

申王渊二年三月,长安城内,战鼓震天。

汉王亲自登台誓师,任命汉国三大将之一的樊离为主将,统帅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武关,直扑申国。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迅速传遍申国的每一个角落,举国上下一片震惊。

宛城王宫的景阳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高渊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下神色凝重的众臣,沉声道:“汉国来犯,不知诸卿有何见解?”

丞相蔡泽率先出列,神色忧虑:“大王,臣以为,不如求和,暂避锋芒。汉国此次派二十万大军压境,而我申国虽有十五万兵马,但需分兵镇守四方,能抽调出来迎敌的不足十万,双方实力悬殊,贸然开战,恐有亡国之险啊!”

“大王不可!”苏弘立刻站出来反对。

他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大王,丞相,臣深知此战艰难,我军兵力有限且新兵居多,想要战胜二十万汉军绝非易事。但如果我们不拼尽全力,给汉国一个惨痛的教训,日后我申国谈何争霸天下?只要我们能在此战中重创汉军,申国必将声名远扬,天下诸侯谁还敢轻视我们?日后攻打邓国,他国也不敢轻易干涉,申国便能赢得数年的安稳发展之机,还望大王明鉴!”

高渊微微点头,苏弘的话的确有道理。

但八万对二十万,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真的能取胜吗?他将目光转向邓禹:“不知如果一旦开战,我们能够拿出多少兵马?”

邓禹上前一步,沉声道:“回大王,自得到汉国出兵的消息后,臣与众将便仔细统计了全国兵马。经过点算,除去镇守各方的必要兵力,我们可以集结八万兵马迎敌。”

“八万……”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大臣们的脸色愈发沉重。

八万打二十万,而且汉军还有名将樊离统帅,这场仗,该怎么打?

高渊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窗外,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而申国的命运,也将在这场大战中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