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宋德言言语之中的疑虑,文启眼中笑意更浓。
他抬眼斜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的宋二,宋德言瞬间会意,急忙对着宋二摆摆手道:“你先出去。”
“啊?”
宋二懵了一下,不敢违逆,急忙退了出去。
刚赶走宋二,宋德言便迫不及待道:“可以了,文启你继续说,靠这点人手,咱们怎么平叛?”
文启摇头晃脑地笑道:“大人多虑了!其实,哪有什么叛军呢?”
“没有叛军?”
宋德言瞬间皱眉,面露不解:“那太平村的泥腿子......”
文启神秘一笑,提醒道:“大人难道忘了,关中的大部分青壮,早都已经被朝廷征走!留下来的,不过是一些老弱妇孺罢了,团练们战斗力虽然不强,但对付一群泥腿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
宋德言又是一愣,但旋即就忍不住狂喜:“哈哈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确如文启所言,果真是喜事上门啊,哈哈哈。”
他张嘴大笑,心中再无半分凄惶,有的只是无比安定。
看向文启的眼中,只剩透露出浓浓的赞赏。
笑罢,更是忍不住夸赞道:“文启真不愧为吾之子房也,有文启在,本官何愁大事不定?”
文启急忙谦虚道:“学生所言,不过是查缺补漏,一切皆赖县尊大人领导有方,学生不敢居功。”
“哈哈哈哈~好,好,好!”
宋德言闻言,更是笑得畅快,连道了三个好字。
见宋德言不再惊慌,文启脸上也浮现一抹笑意,心里不住地盘算起来。
平叛,可不单单是捞钱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军功,那才是真正能让人改头换面的东西。
若他能借此将县中团练掌握在手里,那他这个师爷的名头,也可以就此摘掉了。
甚至,将眼前这个脑满肠肥的蠢物踩在脚下,也不是不可能。
文启心里越盘算,脸上笑容越浓。
一旁的宋德言笑罢,也是忍不住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片刻之后,他忽然转头看向文启,笑吟吟地问道:“文启啊,本官记得县衙里的库银,也还有四千多两吧?”
文启回神,赶忙应道:“大人好记性,县衙里的确还有四千多两库银,此外,既然大人治下辖境出现了流民叛乱,那这剿响......”
听出文启的言外之意,宋德言不由再次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剿响剿响,剿谁它不响啊?外地的是叛军,本地的同样是叛军,本官还没打算请朝廷的大军动手呢。”
“呵呵,大人英明,学生佩服!”
文启微微躬身,再次朝宋德言拱手一礼。
“行,就这么办,你马上去让团练使王雄点齐人马走一趟太平村!”
宋德言摆摆手,顿了顿,接着说道:“本官这就给府衙写折子,本官不欲劳累朝廷大军入境平叛,但这平叛的钱粮,朝廷总归是得给点的。”
见宋德言竟然如此贪心,都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三头吃,文启嘴角不由浮现一抹冷笑。
这样的人,合该做他的进身之阶。
但面上,他仍不失恭敬之色,领命应声,缓缓退出了房间。
......
......
玉山之上,赵序简单给队伍之中的青壮布置了一下布防的任务之后,便出了偏殿,带着妇孺们开始改造武器。
如今他手里的正经武器,只有从三名差役手上缴获的三柄腰刀。
就凭三柄刀,肯定是不足以应对官府的围剿的。
他必须趁着官府的官差还没到来之前,先将武器改造完毕。
只不过所谓的改造武器,其实也就是把乡民们携带的柴刀,镰刀,斧头之类的刀具取下短柄,换上一根长长的棍子。
毕竟这个时候,他也来不及开炉熔铁重新锻造武器。
就算来得及,山上也没那个条件。
所以他只能用手上现有的材料将就去改,一寸长一寸强嘛,武器长点,总归是更好一些。
当然,对于官府即将到来的围剿,他心里要说担心,其实也没那么担心。
因为从他这些日子走访各村了解到的消息来看,关中现在是没有成规模的军队的。
关中的守军,早都被调去其他地方平定红巾叛乱去了。
没有大军,也就意味着县衙能动用的力量,只有衙门中的三班衙役和地方团练。
三班衙役是县衙保底的力量,而且不参与战事,肯定不会轻易动用,那便只剩下地方团练。
地方团练,顾名思义,便是由地方自行招募的地方安保部队。
一般按照地方财政的盈余,人数控制在三十到五十人上下。
而根据新朝的军制,团练甚至连军队都算不上。
说白了,团练部队就是一群有武器的百姓,要说战斗力,比赵序麾下的这些少年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此赵序并不是很担心团练的围剿,甚至,还有些期待对方的到来。
毕竟团练都是从地方招募的,而地方上的百姓,谁家还没几个亲戚?
说不定,他还能策反一些人呢?
怀揣着这样的心思,赵序一直带着妇孺们干到了傍晚。
直到所有人都已经疲惫不堪,他才命几个妇孺,去山下把正在干活的二憨和毛狗儿他们叫了回来。
然后严格按照每人三两精粮,二两麸糠的配额,开始放粮做饭。
青石砌成的灶台上,三口大锅一字排开,人群默默的围在锅边,静静的望着锅中的水沸腾,喉头不自觉滚动。
这一次赵序带上山的粮食,不算多,也不算少。
从三名差役手上缴获的七车精粮,大概有五千斤上下,再加上王三献上的两百斤精粮,就是五千两百斤。
同时各家汇总的麸糠和糜子之类的粗粮,也有近两千斤。
此外,便是各家上山时杀死的鸡鸭牛羊之类的肉食,以及各类种粮也有数千斤。
肉食赵序暂时不打算分发,准备做成腌肉,留着将来用来赏赐有功之臣。
至于种粮,也不能算进去。
这么算下来,目前赵序手里的粮食,有七千斤出头。
如果按照每人每天五两的粮食配额,足够山上这两百来人吃上两个多月。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
因为随着太平村造反的消息传出去,那些活不下去的人,肯定会朝玉山聚集,玉山上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想办法弄粮食,将会是赵序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