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魔改历史名臣:诸葛亮接受禅让! > 第7章 上中下三策!
换源:


       画面一转,展现的是庞统早年的经历。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因相貌不扬,不为世人所重,颇有些怀才不遇的落寞。

直到弱冠之年,前往颍川拜访名士司马徽(水镜先生)。

画面中,司马徽与庞统抵足而眠,彻夜长谈。

谈及天下大势,经纶济世之道,庞统侃侃而谈,见解独到,令司马徽大为惊叹,称其为“南州士之冠冕”。

自此,庞统之名,才渐渐为一些有识之士所知。

接着,画面又展现了徐庶走马荐诸葛,以及后来鲁肃路过荆州,与刘备会面,向刘备举荐庞统的场景。

“主公若欲成就大业,卧龙凤雏,缺一不可。”

鲁肃语重心长地对刘备说道。

然而,当庞统前来投奔刘备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画面中,刘备端坐堂上,看着堂下其貌不扬的庞统,眉头微蹙。

他先入为主,仅凭外貌,便对庞统生出了几分轻视之心。

简单问了几句,便将他打发到偏远的耒阳去做一个小小的县令。

看到这里,刘备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羞愧之色。

他低下头,不敢直视光幕。

当年的他,确实是以貌取人了,险些错过如此大才。

若非后来张飞巡查至耒阳,发现了庞统的非凡之处,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光幕上的画面继续。

庞统到了耒阳,心中自然不快。

他将百余日的公务,聚集到一日之内,悉数审理判决,百姓无不称善。

此事震动了刘备。

张飞怒气冲冲地赶到耒阳,本想问罪,却亲眼目睹了庞统断案如神的场面,不由得心服口服,连忙回报刘备。

刘备这才幡然醒悟,知道自己看走了眼。

在诸葛亮的再次劝说与建议下,他亲自前往耒阳,向庞统赔礼道歉,并虚心求教。

画面中,刘备态度诚恳,躬身下拜:“备有眼不识泰山,怠慢了先生,还望先生恕罪!”

庞统见刘备如此礼贤下士,心中的郁结也消散了不少。

他扶起刘备,两人开始畅谈天下大势。

“如今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庞统侃侃而谈,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那么,以先生之见,备当何去何从?”刘备虚心请教。

庞统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备,一字一句地说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画面一转,庞统手指着地图上的益州方向,声音激昂地说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番话,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侧重于立即夺取益州作为立足之本。

刘备听得心潮澎湃,大为折服,当即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一同参赞军机,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看到这里,在场的帝王名臣们,对这位“凤雏”的才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秦始皇冷哼一声,心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夺取益州,谈何容易?”他对这种尚未成功的谋划,并不太看得上眼。

汉武帝刘彻则点了点头,赞道:“此人见识不凡,对天下大势分析得颇为透彻。

取蜀之策,也算得上是深谋远虑。

刘玄德能得此人辅佐,确是一大臂助。”

唐太宗李世民也对房玄龄道:“玄龄,你看这庞统之策,比之孔明的隆中对如何?”

房玄龄沉吟道:“陛下,二人之策,大方向一致,皆主张联吴抗曹,先取荆益以为根基。

孔明之策更为宏大长远,而庞统之策,则更注重眼前的实际操作,更为急切一些。

若论时机,当时刘备刚刚占据荆州数郡,根基未稳,庞统力主取蜀,亦有其道理。

毕竟,夜长梦多,刘璋暗弱,若不及时取之,恐为他人所趁。”

曹操摸着胡须,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

他之前对庞统的印象,更多的是“连环计”的献策者,以及其貌不扬的外表。

如今看来,此人的战略眼光,确实不在诸葛亮之下。

若是当年自己能够将其招致麾下他不禁暗自摇头,错过了,便是错过了。

光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展现的是庞统随刘备入蜀的场景。

刘备以帮助刘璋抵御张鲁为名,率军进入益州。

在涪城,刘璋盛情款待刘备。

酒宴之上,庞统向刘备献策,建议在宴会上擒杀刘璋,一举夺取益州。

“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庞统低声对刘备说道,眼神中闪烁着果决的光芒。

然而,刘备却犹豫了。

他认为这样做有失仁义,毕竟刘璋与他同为汉室宗亲,而且是对方邀请自己入川的。

“此大事也,不可仓促。

且璋与吾同宗,不忍相图。”

刘备摇了摇头,拒绝了庞统的建议。

庞统见状,叹了口气,又献上中策与下策。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