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沿途的乡村风光,也让许大茂感到十分新奇。这是他前世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从未体验过的生活。广阔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以及散落在田间地头的那些朴素的农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五十年代乡村画卷。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庄稼的清香,让他感到心旷神怡。他甚至有些喜欢上了这种下乡放电影的感觉。

卡车走走停停,经过了几个小村庄。每当卡车经过村口时,总会引来一群孩子好奇地围观和追逐,他们黝黑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颠簸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终于在傍晚时分,解放牌卡车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张家村。

张家村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村子,坐落在一片平缓的山坡上,大约有百十户人家。

村支书老杨,一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庄稼汉子,带着一群村民,早已在村口焦急地等候着放映队的到来。

看到解放卡车远远驶来,村口的人群立刻发出一阵欢呼。孩子们更是兴奋得不得了,像一群小麻雀似的,围着缓缓停下的卡车跑来跑去,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电影来啦!电影来啦!”

“快看,是大汽车!”

村支书老杨热情地迎了上来,紧紧握住从车上跳下来的许大茂的手,激动地说:“许师傅,可把你们给盼来啦!乡亲们都等着看电影呢!”

许大茂也笑着回应道:“杨书记客气了,为人民服务嘛!”

老杨又热情地和小王握了握手,然后招呼着村民们帮忙,将卡车上的放映设备一一卸了下来。

他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许大茂和小王的住宿和晚饭。住宿是在村委会两间还算干净的空屋里,晚饭则是在老杨自己家里吃的。

晚饭很简单,是黄澄澄的玉米饼子,熬得烂糊的红薯粥,还有一碟自家腌制的咸菜疙瘩。虽然简单,但对于平日里难得沾荤腥的村民来说,这已经算是招待贵客的规格了。村民们的热情和淳朴,也让许大茂感到一阵温暖。

吃过晚饭,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许大茂和小王在村支书老杨和一些热心村民的帮助下,开始在村里的打谷场上搭建露天电影院。

打谷场位于村子中央,是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平时是村民们晾晒谷物和集会的地方,现在则成了天然的电影院。

拉电线,是头等大事。村里虽然通了电,但电压不稳,而且插座也少。许大茂指挥着小王和几个年轻村民,从村委会小心翼翼地拉过来一条临时电线,连接到汽油发电机上。

然后是挂幕布。他们在打谷场的一侧,竖起两根高高的竹竿,将那块雪白的幕布牢牢地系在竹竿之间,拉得平平整整。

接着是调试放映机和发电机。许大茂将16毫米放映机稳稳地安放在一个临时搭起的木头架子上,调整好镜头与幕布的距离和角度。然后,他熟练地启动了汽油发电机。

“突突突……”发电机发出一阵有节奏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宁静。

随着发电机的启动,打谷场周围临时拉起的几盏照明灯泡也亮了起来,将整个场地照得如同白昼。

许大茂走到放映机前,打开机器的后盖,开始安装电影拷贝。他的动作非常熟练,穿片、走片、对焦,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村支书老杨和小王,以及围在一旁观看的村民们,看到许大茂这番行云流水般的操作,都暗暗称奇。他们觉得,这位从城里来的许放映员,年纪虽然不大,但技术可真是过硬,一看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行家。

尤其是小王,他之前虽然也听过一些关于许大茂不好的传言,但此刻亲眼看到许大茂在工作时的专业和认真,心中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切准备就绪。

夜幕完全降临,深蓝色的天空中缀满了闪烁的星斗。打谷场上早已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不仅有张家村的男女老少,还有从附近几个村子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他们自带小板凳、小马扎,或者干脆席地而坐,兴高采烈地等待着电影的开始。孩子们的嬉闹声,大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许大茂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差不多了。他对身旁的小王点了点头。

小王会意,跑到发电机旁,将发电机的功率调到最佳状态。

许大茂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放映机的启动按钮。

一道雪亮的光束从放映机的镜头中射出,准确地投射在那块巨大的白色幕布上。

随着一阵激昂的音乐声响起,幕布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八一电影制片厂”几个醒目的大字,以及影片的片名——《英雄儿女》。

电影开始了!

打谷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幕布上跳动的光影所吸引。

《英雄儿女》是一部经典的战斗故事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的英雄事迹。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战斗场面激烈悲壮,人物形象鲜明感人。

当放到王成在阵地上孤军奋战,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通过步话机向我军炮兵阵地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经典片段时,整个打谷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王成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深深震撼。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偷偷地抹起了眼泪。孩子们也看得目不转睛,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许大茂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放映机,不时地调整着焦距和音量,确保画面始终保持清晰稳定,声音洪亮逼真。

凭借着系统奖励的精通级放映技术,他将这部影片的观赏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激烈的战斗场面,还是细腻的人物情感,都通过他精准的操控,完美地展现在了乡亲们面前。

他甚至还能根据影片的节奏和氛围,对放映机的亮度和声音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使得影片的感染力更强。比如,在战斗场面时,他会适当增加画面的亮度和声音的强度,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而在一些抒情的片段,他则会柔和光线,降低音量,让观众更能沉浸在角色的内心情感之中。

这些细致入微的操作,是普通放映员很难做到的。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很快就接近了尾声。

当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幕布上出现“剧终”两个大字时,整个打谷场上先是短暂的沉寂,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