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熟练的操作技巧、清晰的指令、以及对各种突发小状况的从容应对,让一旁协助的村支书老杨和小王都暗暗称奇,心中充满了敬佩。
老杨书记是见过不少下乡放电影的放映员的,但像许大茂这样年纪轻轻,技术却如此娴熟老练,指挥工作又如此井井有条的,还真是头一次见到。他越发觉得,厂里派来的这位许放映员,真是个有真本事、靠得住的行家!
小王更是对许大茂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发现,今天的许师傅,与他之前在厂里听说的那个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许大茂,简直判若两人。在工作状态下的许师傅,是如此的专注、专业、一丝不苟,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让人信服的魅力。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大约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个简易但功能齐全的露天电影院,就在张家村的打谷场上搭建完成了。
夜幕完全降临,深邃的夜空中缀满了无数颗明亮的星斗,像是在好奇地俯瞰着这个即将上演光影盛宴的小小村庄。
打谷场上早已人山人海,黑压压地聚集了成百上千的观众。不仅仅是张家村的男女老少,还有许多从附近几个村子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他们有的自带小板凳、小马扎,有的干脆就席地而坐,还有些调皮的孩子爬上了打谷场周围的土墙或者树杈上,占据了“绝佳”的观影位置。
整个打谷场上人声鼎沸,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孩子们在人群中追逐嬉戏,不时发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大人们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兴奋地交谈着,猜测着今晚会放映什么精彩的电影。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烟草味、以及乡亲们身上特有的泥土气息。
许大茂看了一眼手腕上的国产“上海牌”手表,时间已经差不多指向了晚上七点半。他对身旁一直внимательно观察着他每一个动作的小王使了个眼色。
小王立刻心领神会,快步跑到打谷场边缘的那台汽油发电机旁,熟练地拉动启动拉绳。
“突!突突!突突突……”
伴随着一阵富有节奏感的轰鸣声,汽油发电机成功启动了!
紧接着,悬挂在打谷场四周的那几盏临时照明灯泡,也一个接一个地亮了起来,虽然亮度不高,但也将整个场地照得影影绰绰,方便了观众的活动。
许大茂深吸一口气,走到稳稳安放在木架上的16毫米放映机前。他再次仔细检查了一下机器的各个部件,确认无误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机箱的后盖,将那盒早已准备好的《英雄儿女》电影拷贝,熟练而精准地安装到了放映机的片盘上。
穿片、走片、对焦……每一个动作都如同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没有丝毫的生涩和迟滞。这都是系统赋予他的精通级放映技术的体现。
他调整了一下镜头与幕布之间的角度,确保光束能够准确地投射到幕布的中央。
一切准备就绪!
许大茂的目光扫过打谷场上那一张张充满期待和渴望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他知道,对于这些平日里缺乏文化娱乐生活的乡亲们来说,看一场电影,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他郑重地按下了放映机的启动按钮!
“咔哒”一声轻响,放映机内部的马达开始平稳地转动起来。
一道雪亮而强劲的光束,瞬间从放映机的镜头中喷薄而出,像一把利剑划破了漆黑的夜空,精准无误地投射在了前方那块巨大的白色幕布上!
紧接着,伴随着一阵激昂雄壮的电影配乐声从放映机旁边的扬声器中传出,幕布上出现了清晰而稳定的画面——首先是鲜红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以及用遒劲有力的毛笔字体书写的影片片名——《英雄儿女》!
电影,正式开始了!
在画面出现的一刹那,原本喧闹嘈杂的打谷场上,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幕布上那跳动着的、神奇的光影所牢牢吸引,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眼前的这块银幕。
《英雄儿女》是一部拍摄于六十年代初期的经典黑白战斗故事片,讲述了在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俩以及他们身边战友们的英雄事迹。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战斗场面激烈悲壮,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影片一开始,便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志愿军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炮火连天,枪林弹雨,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紧张感和冲击力。
乡亲们看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了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之中。他们的情绪也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而起伏波动。
当看到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啃着冻硬的馒头、忍饥挨饿依然坚守阵地时,许多上了年纪、经历过苦难岁月的老人,都感同身受,眼眶不禁湿润了。
当看到我军发起冲锋,将红旗插上敌人阵地时,人群中会爆发出阵阵压抑不住的欢呼和掌声。
而当影片放到全片的高潮——英雄战士王成在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独自一人坚守阵地,面对着潮水般涌上来的敌人,他毫不畏惧,通过步话机向我军炮兵指挥部发出了气壮山河的怒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啊!”
在喊出这最后一句石破天惊的呐喊后,王成拉响了手中的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看到这一幕,整个打谷场上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王成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深深地、彻底地震撼了!
许多情感丰富的妇女,早已泣不成声,纷纷用衣袖擦拭着不断涌出的泪水。就连一些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汉子们,此刻也是眼圈发红,喉咙哽咽。那些年幼的孩子们,虽然不太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但也被那种悲壮惨烈的气氛所感染,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小脸上写满了紧张和崇敬。
许大茂站在放映机旁,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每一个按钮和旋钮。他时刻关注着幕布上的画面质量,不时地进行着细微的调整,确保画面始终保持在最清晰、最稳定的状态。他也密切注意着扬声器里传出的声音效果,根据影片的场景和氛围,适时地调节音量的大小和音质的清晰度。
凭借着系统赋予他的那精通级的电影放映技术,他将这部经典影片的观赏效果,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
他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突出画面的冲击力,在什么地方应该强调声音的震撼感,在什么地方又应该通过光影的微妙变化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
他的每一次操作,都精准到位,恰到好处,仿佛他不是在放映一部电影,而是在指挥一场交响乐,将影片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画面,都完美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对于沉浸在剧情中的乡亲们来说,仿佛只是一瞬间。
当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激昂的《英雄赞歌》再次响起,幕布上缓缓出现“剧终”两个醒目的大字时,整个打谷场上先是陷入了长达十几秒钟的集体沉默。
乡亲们似乎还没有从刚才那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中完全回过神来。
紧接着,不知是谁第一个带头鼓起了掌,随即,雷鸣般的掌声如同山洪暴发一般,在整个打谷场上空轰然炸响!经久不息!
“好!太好看了!这电影可真是太带劲了!”
“是啊是啊!这王成可真是条汉子!是咱中国人的骄傲!”
“看得我眼泪都下来了!这些志愿军战士们可真不容易啊!”
“今儿个这电影,放得可真清楚!比俺们以前在县城里看的都清楚多了!”
乡亲们意犹未尽,激动地议论纷纷,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满足的笑容,久久不愿从座位上离去。
村支书老杨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许大茂面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声音都有些颤抖地说道:“许……许师傅!您……您这电影放得可真是太好了!太清楚了!这么多年了,俺们张家村就数今晚这场电影看得最清楚,最过瘾,最受教育啊!我代表全村的父老乡亲,谢谢您!太谢谢您了!”
许多村民也纷纷围拢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向许大茂表达着他们的感激和赞美。
“许师傅,您这手艺可真是绝了!跟变戏法似的!”
“是啊,俺活了大半辈子,就没看过这么清楚、这么响亮的电影!跟真事儿似的!”
“许师傅,您以后可得多来俺们村放电影啊!俺们都爱看您放的!”
小王站在一旁,看着被乡亲们像英雄一样热情包围的许大茂,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和自豪。他觉得,能跟着这样一位技术高超、又深受群众爱戴的师傅一起工作,是他天大的福气。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向许师傅学习,争取早日也能成为一名像他一样优秀的电影放映员。
许大茂面对乡亲们如同潮水般涌来的热情夸赞和感激,脸上始终保持着谦和的微笑。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技术的肯定,更是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喜爱,以及对那个英雄辈出年代的崇敬。
他耐心地回应着每一个向他表达谢意的村民,语气诚恳地说道:“乡亲们太客气了!能为大家放好电影,让大家看得满意,这是我们电影放映员应尽的职责。大家喜欢看,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以后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张家村,给大家放更多、更好看的电影!”
他的这番话,再次引来了一片更加热烈、也更加持久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一夜,对于张家村的乡亲们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许大茂用他精湛的放映技术,为他们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光影盛宴,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一个技术高超、为人谦和的好放映员的深刻印象。
第二天一早,当第一缕晨曦刚刚染红东方的天际,张家村还在一片宁静的沉睡之中时,许大茂和小王就已经悄悄地起了床,开始收拾他们带来的放映设备,准备启程返回轧钢厂。
昨晚的电影放映非常成功,乡亲们的热情和淳朴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一夜辛苦,但两人心中都充满了满足感。
就在他们将所有的设备都仔细打包好,准备装上前来接他们的解放牌卡车时,村支书老杨带着几个村民,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提着装得满满当当的篮子,急匆匆地从村里赶了过来。
“许师傅!王同志!你们这么早就起来了啊?不多歇会儿?”老杨书记一边喘着气,一边热情地打着招呼,脸上带着真挚的笑容。
许大茂连忙迎上前去,说道:“杨书记,您也起这么早啊!我们厂里还有其他工作安排,就不多打扰了。昨晚真是太感谢乡亲们的热情款待了!”
老杨书记摆了摆手,爽朗地笑道:“嗨!许师傅说的这是哪里话!是我们要感谢你们才对!你们大老远跑来,给我们放了这么好的一场电影,让大伙儿都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我们心里都念着你们的好呢!”
说着,他指了指身后村民们挑着的担子和提着的篮子,对许大茂和小王说道:“许师傅,王同志,这是我们张家村的乡亲们凑的一点点心意,不成敬意,你们可千万要收下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