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没有耽搁,立刻开始播放具体的“案例”。它似乎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记录着院里每一次借贷往来的细节。
画面一:后院的王大妈,拿着一个空碗,敲开了隔壁李婶家的门。“李妹子,我家酱油用完了,先借你点应急,明儿我买了就还你。”李婶热情地给她倒了小半碗酱油。画面一转,几天过去了,王大妈买了新酱油,却丝毫没有要还的意思,仿佛忘记了这回事。光幕文字:“王氏,借邻居李氏酱油半碗,承诺次日归还,至今未还。”
李婶也在人群中,看到这一幕,当场就叫了起来:“好你个王嫂子!我说你怎么老借东西不还呢!半碗酱油是不值钱,可你这人品有问题啊!”
王大妈脸涨得通红,强自辩解:“我……我那是忘了!谁会记得这点小事!”
“忘了?我看你是故意的!”
画面二:前院的小张,找中院的老赵借了五块钱,说是孩子病了急用,下个月发工资就还。老赵二话不说把钱借给了他。结果,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小张绝口不提还钱的事。老赵暗示了几次,小张都装糊涂,或者说手头紧。光幕文字:“张某,向邻居赵某借款五元,承诺一月归还,至今已逾半年,仍以各种理由拖欠。”
老赵气得直跺脚:“小张!你小子行啊!当初借钱的时候说得多好听!现在装傻是不是?!赶紧还钱!”
小张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最近确实困难……”
“困难?困难就能欠钱不还了?!”
画面三:三大妈(阎埠贵老婆)从邻居家借了一小袋棒子面,说好第二天就还。第二天,她确实还了,但邻居回家一称,发现明显比借的时候少了半斤。邻居心里不舒服,但也没好意思当面说。光幕文字:“阎赵氏,借邻居棒子面一袋,归还时刻意克扣半斤,贪小便宜,失信于人。”
“好啊!阎家老太婆!我说怎么感觉少了点呢!原来是你搞的鬼!”那个邻居气愤地指着三大妈骂道。
三大妈被当众揭穿,又羞又恼,还想狡辩:“我没有!是你家秤不准!”
“我家秤不准?全院都知道你家爱占便宜!”
……
光幕如同一个冷酷无情的法官,将一桩桩邻里间关于“借与还”的龌龊事,图文并茂地公之于众。谁借了谁的东西没还,谁借钱拖着不给,谁还东西时缺斤短两……都被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些平时在邻里间以“老赖”著称,或者喜欢耍小聪明占便宜的人,此刻都成了众矢之的。
“好啊!李老四!你说你没钱,原来是把借我的钱拿去喝酒了!”
“王麻子!上次借我家的铁锹,还回来的时候把手柄都弄坏了,还骗我说是本来就坏的!”
“赵寡妇!你借我家那块布,说好做完衣服剩下的布头还给我,怎么影儿都没了?”
一时间,院子里炸开了锅!
被点名的“老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百口莫辩。光幕的“权威性”摆在那里,他们想抵赖都难。
而那些被欠东西、欠钱的“债主”们,则仿佛找到了“官方认证”的证据,立刻理直气壮地上前催债、指责。
新一轮的口水战爆发了!
这次的争吵,不像之前盘点个人性格缺陷时那样,还夹杂着一些看热闹或者立场不同的争议。这次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冲突,是关于“诚信”和“人品”的直接拷问。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赶紧还钱!”
“做人不能这么没信用!借了东西就得还!”
“连根葱都要赖掉,你还要不要脸了?!”
指责声、怒骂声、争辩声、哭诉声(有些老赖开始撒泼打滚)……此起彼伏,整个四合院乱成了一锅粥。一些长期积累的、因为碍于情面没有爆发的小矛盾,此刻都因为光幕的“作证”而集中爆发出来,邻里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和恶劣。
就在这场因为“借与还”引发的混战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清白”,甚至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那就是三大爷,阎埠贵。
光幕盘点了一圈院里的“老赖”和“赖账”行为,竟然没有一条是关于阎埠贵的!他既没有欠别人东西不还,也没有别人欠他东西不还(因为根本没人能从他手里借走东西)。
在盘点完别人的种种不堪之后,光幕甚至还“顺带”提了阎埠贵一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邻里借贷关系盘点中,三大爷阎埠贵同志,表现出了良好的‘信誉’——因为记录显示,他几乎从未向邻居借出过任何钱物(除非预期回报远超借出价值)。其‘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值得深思。”
这句评价一出,院子里顿时安静了一下。
阎埠贵本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得意之色!
看到没?看到没?!还是我阎老西高明吧!
他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光幕总算是说了句“公道话”!虽然前面盘点我抠门占便宜,让我丢了面子,但这次,在“借贷信誉”这个关键问题上,我可是“毫发无损”!
这证明什么?证明我平时坚持原则是对的!不随便借东西给别人,就不会有后面这些扯皮的烂事!那些嘲笑我抠门的人,现在怎么样?还不是因为借贷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阎埠贵挺直了腰板,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他甚至觉得,光幕最后那句“独善其身”、“值得深思”,是对他这种“高明”处世哲学的肯定!
然而,他这份得意,在邻居们眼中,却变成了另一种味道。
“哼!信誉良好?那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借!”
“铁公鸡!一毛不拔!当然没这些麻烦事!”
“独善其身?我看是自私自利,毫无邻里情分!”
“怪不得阎老西没被点名赖账,原来是压根儿不借!真是‘高明’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