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首义目光深邃地看着他:“第一,武学之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天赋虽好,但切不可懈怠。内功心法要日日勤练,拳法招式要时时揣摩。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第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如今身怀武艺,更有那些房产傍身,切记要隐藏实力,低调行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易显露人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这个世界上,懂得藏拙,才能活得更久,走得更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武德’!”秦首义的语气变得格外郑重,“习武之人,当以德为先。我们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亲人,是为了行侠仗义,绝不是为了恃强凌弱,为非作歹!你要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身武功,要用在正道上,绝不能成为你欺压良善的工具!否则,就算你将来武功盖世,也不过是个武夫,甚至是个祸害!你能明白吗?”
秦首义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在李卫国的心坎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着秦首义再次躬身行礼,语气无比坚定:“师傅,您的教诲,弟子全部记下了!我李卫国对天发誓,此生绝不懈怠武学,必定低调行事,严守秘密,更会谨记武德,绝不用这身武功为非作歹,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秦首义欣慰地点了点头,扶起了他:“好,好孩子。为师相信你。”他从怀里又掏出了一本线装的、有些破旧的小册子,递给李卫国,“这是我早年习练八极拳时的一些心得体会,还有一些后续的练法和应用变化,现在也一并传给你。你好生研习,将来或有大用。”
李卫国双手接过那本凝聚了秦首义心血的小册子,感觉它比那些地契还要珍贵。这不仅是武学秘籍,更是师徒情谊的见证。
“时辰不早了,我也该走了。”秦首义最后看了一眼这个自己倾注了心血的弟子,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很快便被坚决取代。他转身,摆了摆手,“去吧,卫国。回到你的生活里去,好好照顾你妹妹,好好活下去。我们师徒缘分已尽,后会无期了。”
说完,秦首义不再停留,展开身法,几个起落间,身影便消失在了晨曦的薄雾之中,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李卫国站在原地,怔怔地望着师傅离去的方向,直到那背影彻底消失不见。他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离别的不舍,有对未来的迷茫,但更多的是无尽的感激和一种被赋予了力量的期待。他知道,秦首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四合院里谨小慎微、艰难求生的孤儿李卫国了。他有了保护自己和妹妹的力量,有了改变命运的底气。
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拳谱心得,又摸了摸怀里沉甸甸的地契和钥匙,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师傅,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他对着秦首义离去的方向,再次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他整理好情绪,将悲伤和不舍压在心底,转身离开了这座见证了他蜕变的小庙。他要去鸿宾楼销假了,他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回到鸿宾楼,李卫国找到了田泽华师傅。他按照之前想好的说辞,解释说家里的事情已经处理妥当,耽误了这么多天,实在很抱歉,希望能尽快回到后厨工作。
田泽华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发现这孩子虽然离开半个多月,但精神头似乎比以前更足了,眼神也更加沉稳有神,身上好像还结实了一些。他心里嘀咕,这处理家事还能把人处理得更精神了?不过他也没多问,毕竟李卫国只是个学徒,能回来继续干活就行。
“嗯,回来就好。”田泽华点了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既然回来了,就赶紧干活去吧。落下这么多天的功夫,自己找时间补上。后厨不养闲人,手脚都麻利点。”
“是,师傅!谢谢师傅!”李卫国连忙点头哈腰,态度放得很低。他知道自己请假这么久,师傅心里肯定有些不满,现在只能用更勤快的表现来弥补了。
重新回到熟悉的后厨,李卫国感觉既亲切又有些陌生。亲切的是这里的环境和气味,陌生的是他自己的心态和身体状态已经截然不同。他再次拿起菜刀,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蔬菜。
一开始,他还有些不适应,下意识地想用上八极拳的发力技巧,结果用力过猛,差点把案板都给剁了,引来旁边帮厨的一阵侧目和嗤笑。李卫国闹了个大红脸,赶紧收敛心神,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力道。
然而,就在他专心致志地切着土豆丝,追求速度和均匀度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当他将太极拳里那种绵柔而集中的劲力运用到手腕和刀刃上时,切菜的速度和精准度竟然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而且,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手臂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感到酸痛了。
更让他惊喜的是,在他全神贯注地运用这些技巧时,脑海中似乎又传来了系统那微弱的提示感,仿佛在告诉他,某种与“刀工”或“劲力掌控”相关的熟练度正在缓慢增长。
这个发现让李卫国心中一动。难道……武学技巧还能应用到厨艺中?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提升武学熟练度?
他立刻开始有意识地尝试起来。在揉面时,他将混元桩的沉稳下盘和八极拳的“缠丝劲”融入其中,发现揉出的面团不仅速度快,而且更加筋道有力。在掂量沉重的调料桶时,他用上了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的卸力技巧,感觉轻松了不少。
最明显的改变是在练习颠勺的时候。颠勺需要极强的腕力和腰腹力量,以及良好的协调性。以前李卫国练习时总是笨手笨脚,不是把菜颠飞了,就是累得满头大汗。但现在,他将八极拳的“腰马合一”的发力方式和太极的身法步法结合起来,手里的铁锅仿佛变得轻盈了许多,锅中的菜肴随着他的动作上下翻飞,稳稳当当,动作也显得流畅自然了许多。
“嘿,卫国,行啊你小子!几天不见,这颠勺的本事见长啊!”旁边一个相熟的帮厨看到他练习的样子,忍不住出声赞叹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