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卿留步。太子刚才派人来说,要去少府府库挑些东西。”
公孙秩心里一紧,赶紧说:
“陛下,您说清楚点。”
嬴政摸着玉镇纸说:
“他要珍稀药材、法家兵家的手稿,还有……一千金。
你陪着他,别拦着他。”
公孙秩领了命令,心里虽然有疑问,但也不敢多问。他一边琢磨着太子的用意,一边走出宫殿,准备去迎接太子。
少府府库的锁打开了,扶苏裹着狐皮大衣走了进来。
章邯跟在他后面,看着满架子的青铜礼器、玉璧和竹简,咽了咽口水。他在宫里当差好几年了,都不知道少府藏着这么多宝贝。
公孙秩指着一个青瓷罐子说:
“这是南海进贡的龙脑香,治寒病特别有效。”
扶苏伸手摸了摸罐子:
“要十罐。”
公孙秩又说:
“这卷是吴起《吴子兵法》的抄本,比博士官的还多三篇。”
扶苏说:
“收着。”
走到金饼堆前面,公孙秩忍不住了:
“太子要这么多金子……”
扶苏转过身,说:
“你知道吗?右丞相王绾的夫人咳嗽病三年都没好。
左丞相隗状的孙子喜欢读兵书。
廷尉李斯的大儿子在兰陵学儒家的东西,总说没钱买笔墨。
黄金可不是普通的黄金,它能换来人心。”
公孙秩一下子明白了,这哪是挑东西,分明是给大秦的大臣们送好处呢。
他看着扶苏袖子里露出的半张礼单,忽然想起天幕里那个接过印的少年,原来这太子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扶苏挑完礼物,就安排人把礼物送到各位大臣家里。负责传消息的小吏跑到咸阳宫,把扶苏送礼的情况告诉了赵高。赵高不敢耽误,捧着茶碗,赶紧跑到嬴政身边。
赵高说:
“陛下,太子今天去了右丞相府,带了龙脑香;去了左丞相府,送了《吴子兵法》抄本;去了廷尉府……”
嬴政问:
“送了一千金?”
赵高小声说:
“没错。王绾夫人看到香,当时就哭了;隗状的孙子抱着兵书不肯放手;李斯摸着金饼笑着说‘太子这是怕我儿子读书读瘦了’。”
嬴政看着剑上的菱形花纹,突然笑了起来。
他想起自己十三岁继位的时候,为了拉拢蒙骜,在雪地里等了三个时辰;二十岁亲政前,给每个军营的伙夫都送过新铁锅。原来最厉害的武器,不是悬在头顶吓唬人的,而是握在自己手里的。
赵高递上最新的礼单,说:
“陛下,太子明天要去武成侯府。
带了西域好马的鞍子,还有……”
嬴政问:
“还有什么?”
赵高说:
“王翦将军的小孙女上个月摔了腿,太子让人找了蜀地的接骨木。”
嬴政的手指在剑鞘上停住了。
他想起昨天少府报告里说的,太子属官要选“能打磨玉石的刀”,可现在他才明白,真正的玉石,早就自己发出光了。
咸阳城外,武成侯府的门半开着。
看门的老仆人正要关门,就看见一队车来了,带头的少年穿着黑色锦袍,腰上的玉玦在风里响。
少年说:
“麻烦通报一下,太子扶苏求见武成侯。”
老仆人看着车后面跟着的箱子,箱子缝里露出半截红布,好像是新做的小孩衣服。
他擦了擦眼睛,转身往府里跑,边跑边喊:
“快!快请太子进来!”
武成侯府的门房老仆,天不亮就候在朱漆门前。
他昨天得到消息,知道太子今天要来,就烧了两盆炭火,把门槛擦得能照见人影。
倒不是怕太子挑理儿,实在是那少年昨天递名帖的时候,眼角扫到他冻红的手,随口问了句:
“老丈可穿得暖?”
这让守了三十年门的老仆心里热乎得不行。
巡街卫吆喝:
“太子车驾!”
老仆踮脚一看,玄色车驾过来了。
车帘掀开一角,扶苏探出头,说:
“老丈早。”
门里头传来脚步声,王翦拄着拐杖出来了。
他昨天听孙女说,太子让人送来的接骨木熬成药汁,敷上后肿痛消了不少。
今天又看见车后面的木箱里,整整齐齐放着新做的小儿红袄。
针脚密得像是宫里尚衣局做的,领口还绣了只歪歪扭扭的小老虎,明显是照着孩子画的涂鸦学的。
王翦说:
“老臣见过太子。”
说着就要行大礼,被扶苏抢步扶住,扶苏说:
“武成侯是大秦的顶梁柱,我该给您行礼才对。”
说完真就作了个长揖,把门房老仆吓得直搓手,心想:这可是太子啊,哪有给臣子行大礼的道理?
两人进了正厅,桌上早摆好了新烤的泾阳茯茶。
王翦拿着茶盏,忽然说:
“太子,你知道吗,老臣昨天翻了《商君书》。”
扶苏笑着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