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的平淡至极。
沈长安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回城了,干娘一走,沈长安也没有心思天天呆在马厩院子一直和这些人东拉西扯说家长里短。
他做了不少的馒头花卷、羊肉包子往空间一放,又冲了不少的咖啡奶粉,要喝时取出来仍然热气腾腾的,所以饭也不做了。
更多的时间就上山去逛逛,收点野味、采点野果。
晚上回到屋里就坚持写作,现在公社的信纸都被他一个人给买光。
修身养性的日子过得逍遥极了。
张国栋、岳前卫等大部分人也都知道沈长安爱上山打猎,所以也不经常过来,都在知青点埋头复习,准备再次参加今年的夏季高考。
一时间马厩院子变的冷冷清清。
这段时间他们知青点的人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五六个就合在一起开伙食。
张美霞喝了半碗粗粮粥的功夫,盆里的野菜就空了,拿着粗面窝窝头,直接就着齁死人的咸菜疙瘩吃。
蔡小婉说道:“张国栋也真是的,咸菜疙瘩也不知道水漂一下再炒,齁死人不尝命!”
崔丽红小口小口的吃着梆硬的窝头:“这可真难吃啊。”
张美霞苦着脸说道:“唉,我真怀念闻老太太啊!”
“老太太才回城几天啊。”蔡小婉说道。
“她老人家要是还在这,她干儿子不得杀只鸡、宰只兔子给解解馋啊!现在她一回城,那个沈长安连饭都不想做了,害我都没地儿去蹭好吃的!”
崔丽红也笑着说道:“是啊,他现在早出晚归的,人影都看不见,也不知道沈长安天天上山打猎,能打些什么?”
她看了一眼蔡小婉,她知道小婉和长安俩人现在肯定是已经成了一条相交线,再也走不到一起去了。
蔡小婉经常可以从知青点的后门看见沈长安上山、下山、砍柴、打猎。
蔡小婉知道他和龚美辰俩人已经闹意见,她很纠结,很想往前走一步和长安走到一起。恨不得飞奔前去告诉沈长安,她已经爱上了沈长安!
但是,这段时间父母亲忽然联系上了,告诉她家里已经找到门路马上就能来接她回城。
接连的来信,反复不断地告诫她一定要认真复习,千万千万不要和其他知青产生感情,更不能不管不顾嫁给当地农民!
那么做就会毁了她的一生。
她自己内心也非常渴望明年参加高考飞出这座牢笼。
所以她现在很害怕和沈长安走到了一起,最终俩人还是要分开,但是让她不管不顾的和沈长安一起,她做不到。
蔡小婉每次面对沈长安时,都会下意识的躲避他的眼神,她害怕被这眼神融化,会令她像上次在战壕里一样不顾一切的要投向他的怀抱。
沈长安好像知道她的心理一般,几乎都会和她错开。
被她们讨论着的沈长安,今天还真没上山,因为他在院里被人拦住了。
张国栋带着李大雷一进院子就看见沈长安坐在一个自编的粗藤椅子上晒着太阳打磕睡,身上盖着那床传说中的军呢厚毯。
看的李大雷心头一阵火热,不知道他怀里的大棒槌能不能换个军毯回去,大儿子结婚有这个那可就有面子了!
沈长安看了一眼张国栋,笑着说道:
“哟,这不是国栋同志嘛!高考完在知青点养了一个月,胖了啊!”
这年月见面说这句话真是一点儿恶意都没有,不像是后世,反倒是讨好的说法。
现如今到处都是缺衣少食,人们日子都不好过。村民中除了极个别遗传就丰腴些的,绝大部分都是瘦了吧唧、面如土色一般的庄户人家样子。
这年头出去了,夸别人一句胖了,那是拐弯抹角的奉承人家日子过得好,只会让人高兴的。
“我这是虚胖!我带了一个人来找你的,这是隔壁红卫屯的老猎人李大雷,老李叔。”
“你们谈,我先回知青点去了,对了长安,我明天一早就回去了,咱们以后书信联系!”
“定下来了?明天出发?”
“是”
“唉,你也要回去了!”
沈长安站起来和张国栋拥抱了一下:“从此江湖路远,愿你此后道路平坦顺畅。”
张国栋有些哽咽道:“有幸相识,有缘再见!”
“一切都如你所愿,有缘再聚!”
李大雷是隔壁红卫屯的老炮手。
他们这旮沓一到冬天大雪封山,与周边的屯子和大队什么的都没什么来往,李大雷是辗转打听到高知青的。
他手里攒着不少好东西,现在供销社收购点能给点现钱,可是在这里有钱也不好使,县里、市里的供销社根本就没有什么物资,更别说那些精米面粮油肉等的紧俏货了。
他大儿子结婚,对象说同个村子的嫁闺女有军毯陪嫁,多方打听才知道前进屯知青这里有能人,可以从对岸贩运紧俏物资过来。
李大雷拿出了怀里的大棒槌。
“我估摸着这供销收购点能收棒槌,您这品相的是能给个二百五六十块钱。”沈长安想了想。
“我想要一块军毯!儿子结婚,我们同村的有军毯陪嫁所以我也想换一个!”沈长安看着自己面前这故作淡然却激动的脸色绯红的老猎人说道。
“好吧,我也不差您的,一块军毯,另加十斤白面、一大块五指厚的俄式腌肥猪肉、五个肉罐头。”沈长安帮他装了满满一口袋的物资。
还有一块军帆布一块饶给了李大雷!
李大雷不停地鞠躬,念叨着:“厚道人啊!”
李大雷的邻居是村里的老屠夫,叫方山。他儿子和李大雷的儿子同年,今年也要结婚。
方山见到了那快结实的帆布,眼热的不行,他将手里藏着的两块牛黄,拿来换了白面、帆布。
老屠夫方山回家后喝了二两酒,在红卫代销点和人吹牛唠嗑时,对这个沈长安高知青赞不绝口,说这个后生是个实在的。
这下,村子里好多人都知道,前进屯有个叫沈长安的知青,有路子能换老毛子的物资。
沈长安用杂物间里的存货:白面、压缩饼干、肉罐头、午餐肉罐头、熏肉火腿、绵白糖、军用毛毯等军用物资全是这个时期的紧缺物资。
特别是那种老毛子爱生吃的五指厚俄式腌肥猪肉,最受村民的欢迎,那一大块肉能焅出一大碗油来,油渣还能炒菜能包酸菜篓子。
猎人和参客们看到他手里的物资都是苏修制式军品,都有些惊讶沈长安的野路子,但大家都心照不宣,换就是了。
在几个老参客手里用粮食和食品换了四品叶五品叶的老山参,接下来换的东西便五花八门了,什么虎骨、虎鞭、熊胆、麝香、鹿茸、貂皮等。
沈长安反正准备回城了,索性来者不拒,主打一个东西管够!
而军用毛毯和军绿帆布是好东西。
沈长安只好把漂亮的装甲车车衣用剪刀给剪开了。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换成了皮子。
农村里要娶媳妇现在的布票非常珍贵,就这些车衣的东西也换了一张豹皮、两张猞猁皮,鹿皮十七张、狼皮十张。
别看鹿茸、熊胆、豹鞭、熊掌什么的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都不如二斤大米白面值钱。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老少爷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您捧个人场!
鲜花这些都是不要钱的,伸出您发财的小手点一点,不收费不收费不收费!
不要钱的鲜花砸过来啊,有多的月票您扔过来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