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天工开汉:帝统江山 > 第七章 寒泉密议:太行山脉的棋盘
换源:


       未时三刻,矿洞中央的石案上铺满了帛制舆图。

月婵用朱砂在“鬼谷峡”处画了个醒目的红点,等高线间标注着“狭道宽两丈,两侧峭壁高五丈”,旁边是她连夜测绘的地质剖面图,岩层结构显示此处适合埋设滚石。

赵云的指尖划过井陉道的走向,忽然停在“飞狐陉”分支处——那里有片天然的松林,正是设伏的绝佳位置。

“袁绍五千步骑,三日路程,每日行军四十里。”

赵云抽出银枪,枪尖轻点舆图上的“白羊关”,

“若寅时出发,第三日卯时末抵达鬼谷峡。”

他抬头望向王顺,这位曾在常山做猎户的中年人正用弩炮齿轮在地上画着射程圈,

“弩炮队需要提前两个时辰埋伏,占据两侧峭壁的制高点。打他个出其不意!”

王顺点头,粗糙的手指划过齿轮纹路:

“老猎户都说,松树林里的弩手要逆风而射。但改良后的弩炮……”

他忽然看向赵云腰间的寒泉弩,三连发的机关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少君,那批浸过桐油的碳纤维弓弦,能让弩箭穿透三层牛皮盾吗?”

“四层。”

月婵插话,递出一片实验用的盾片,上面插着三支弩箭,箭头部分已完全没入松木,

“但关键是射速——每架弩炮配三匣箭,足够覆盖狭道的宽度。”

她忽然取出墨家罗盘,指针在“悬石闸”标记处剧烈颤动,

“暗河出口的岩层承重测试过了,千斤巨石坠落时,冲击波能封锁谷口半刻钟。”

赵云转向降卒中的李四,此人正低头擦拭改良竹弩,弩臂上的角度标尺是昨夜新刻的。

“你明日寅时出发,走井陉道的密道。”

赵云递出半幅染着符水痕迹的绢帛,上面用密语写着“袁绍欲夺神水秘方”,

“太平道的人认得这种青蚨血写的密文——张角的弟弟张梁,当年在巨鹿见过我改良的符水陶罐。”

李四接过绢帛,指尖划过伪造的“神水配方”:硝石七两、硫磺三两、朱砂一钱——正是霹雳罐的原料配比,却故意写错了研磨顺序。

“若张角出兵邺郡,袁绍必分兵回救。”

赵云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

“但记住,只说‘神水藏在常山矿洞’,别透露火硝提炼的细节。”

会议持续到戌时,石案上的沙盘已堆出鬼谷峡的地形模型。

月婵用浸过荧光粉的丝线标注滚石雷的埋设点,每处红点旁都画着倒计时的燃香——

这是她根据棉线导火索的燃烧速度计算的引爆时间。

“导火索浸桐油后,每寸燃烧时间是三息。”她指着沙盘上的狭道模型,

“从触发石到第一个雷石点,距离五丈,需要两尺长的引信。”

赵云忽然想起系统界面的“工程学”分支,解锁的“爆破原理”正在缓慢充能。

他取出火镰,在沙盘上演示引爆效果:火星溅落处,代表敌军的木人模型被“炸”得东倒西歪。

“雷石阵的关键不是杀伤力,而是制造混乱。”

他指向模型中受惊的“战马”,

“马惊则阵乱,阵乱则首尾不能相顾。”

老吴带着铁匠铺的学徒送来新制的霹雳罐——陶罐表面刻着八卦纹,实际是月婵设计的防爆结构。

每个罐子都经过水压测试,能承受三百度的高温。赵云拿起一个陶罐,感受着胎体的重量:

“装火硝时留三成空间,硫磺粉要磨成雪状,混合后用麻纸封三层。”

他忽然看见月婵在罐口系了根彩色丝线,

“这是做什么?”

“不同颜色代表引信长度。”

月婵举起红色丝线的罐子,

“赤色两尺,对应鬼谷峡的第一埋点;青色三尺,对应松林的伏弩区。”

赵云听后,眼中略显喜色,对月婵愈感放心。

她忽然从袖中取出微型弩机,扳机处连着细如发丝的碳纤维线,

“触发石下埋这个,拉发式机关,比踩发式更隐蔽。”

子时,矿洞外的竹林传来松涛声。

赵云独自站在“常山卫”军旗旁,军旗上的齿轮与枪缨图案在风中猎猎作响。

银枪杆的碳纤维纹路突然发出微光,系统界面浮现出“文明熵值750”的提示——距离解锁“水力锻压机”还差150点。

他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不仅是军事上的胜负,更是技术文明与旧秩序的碰撞。

月婵抱着新测绘的矿脉图走来,图上用金粉标注着火硝矿层的走向。

“暗河上游的石胆矿脉,足够支撑三个月的提炼。”

她指着图上的“寒泉”标记,

“若能在那里建水轮,可驱动二十架锻铁炉。”

赵云点头,忽然想起白日里匠人说的话:

“从前给官军打甲,层层克扣,如今跟着少君,竟能打出刀枪不入的甲胄。”

“或许该给匠人更体面的身份。”

赵云望着星空,东汉的银河格外清晰,

“不再是‘百工贱籍’,而是‘工道弟子’,凭技艺分等级,授田免税。”

月婵眼中泛起微光,从袖中取出刻着齿轮纹的竹牌——这是她连夜制作的匠籍凭证,

“明日战后,可先在铁匠铺试行,持牌者能优先领用矿砂。”

远处传来铁匠铺的锻铁声,新制的鱼鳞甲正在淬火。赵云握紧银枪,枪尖划过地面,留下一道浅沟——

这是他在心中勾勒的未来蓝图:当匠人们能挺直腰杆,当技术不再被门阀垄断,或许,这个时代真的会因他们的存在而改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