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道的秋雾还未散尽,第一座烽火台在青石岭顶亮起。
五色旗在风中翻飞,红色横旗代表敌袭,白色竖旗代表求援,月婵设计的旗语系统将二十里内的敌情转化为几何符号,通过烽火台接力传递。
赵云站在寒泉矿洞的嘹望台,看着第三座烽火台亮起回应的白色圆圈旗——安全信号,如星辰般在太行山间连成线。
少君,张三只差把耳朵贴到听瓮里了。
月婵递来新制的测深仪,碳纤维绳上系着改良的青铜锤,锤头刻着水波纹与齿轮的结合纹,
他说井陉道的商队最近多了三成,车轮印里混着辽东精铜的碎屑——怕是袁绍在囤兵器。
赵云点头,目光落在场中训练的弩手队。
三十名士卒身着鱼鳞甲,甲片接缝处的碳纤维绳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腰间别着新制的寒泉弩,箭袋里插着蓝铁箭头的穿甲箭。
当他们齐射时,箭簇破空声如利斧劈木,二十步外的榆木靶被射穿,箭尾的硫磺布条在落地前燃起小火——这是改良的讯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敌情。
报——幽州方向,有探马五十骑!
瞭望台的士卒挥动黄旗,这是代表骑兵来袭的讯号。
赵云与月婵对视,后者立刻走向齿轮状的讯报台,拉动不同颜色的绳索,将旗语通过滑轮组传递至下一座烽火台。
这套结合了墨家绞车与现代信号系统的装置,能在半盏茶时间内将警讯传至百里外。
矿洞深处,老吴正在调试新的水力系统。第二层水轮即将完工,十二架锻压机可同时运转,他特意在轮轴处加装了月婵设计的轴承——用青铜碗盛牛油,中间穿碳纤维轴,将摩擦损耗降低四成。
当他听见警讯,只是哼了声:让公孙瓒的探子看看咱的锻铁声,比他的马蹄响!
果然,半个时辰后,村口的斥候押着两名被俘的白马义从士卒。
他们的衣襟上沾着常山卫甲片的碎屑——显然是试图刮取甲片材质时被发现。
赵云看着士卒眼中的震惊,知道他们定是从未见过如此轻薄坚韧的甲胄,更未听过水力锻压机的轰鸣。
带他们去看水轮。
赵云忽然下令,
让他们活着回去告诉公孙瓒,常山卫的甲胄,是水与火的儿子。
月婵在旁低声道:不怕打草惊蛇?
要的就是让他惊。
赵云望向北方,那里是公孙瓒的幽州大营,
当他知道我们能量产连弩、精甲,还有晒盐法带来的财富,才会权衡利弊——至少,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他忽然轻笑,
更何况,我们的霹雳罐快成了。
所谓霹雳罐,是月婵参照墨家蒺藜火球改良的震天雷。
用薄陶罐装硫磺、硝石与碎铁,外裹碳纤维绳增加韧性,投掷时撞击即爆,碎铁如弹雨般飞溅。
此刻,二十具霹雳罐正在暗河旁的密室晾干,罐身绘着工道的齿轮图腾,仿佛等待破茧的钢铁蝴蝶。
甄氏商队的返回带来意外之喜。陈封不仅带来二十匹乌桓战马,更有幽州马市的消息:
公孙瓒的战马交易量锐减三成,皆因商队传告,常山卫的甲胄能挡骑兵冲锋。
他压低声音,某家主公已与乌桓王达成密约,今后战马优先供应常山——只要贵部的精盐不断。
赵云抚着战马鬃毛,忽然问:甄公可愿入股工道?
陈封一愣,随即明白这是要将甄氏绑上常山卫的战车。
他想起在渤海看见的晒盐工坊,匠人腰间的青铜腰牌,还有那架能自行指向的指南车——这些技术,足以让甄氏在冀州的商业版图扩张数倍。
某家主公只要三成利润,
他伸出三根手指,
另,希望能让甄氏子弟入工籍学技。
成交。
赵云与他击掌,月婵立刻取出新制的竹简,用墨家密语写下附加条款:
工籍子弟可优先习艺,不得为奴为婢。
这正是赵云推行科研功爵制的关键——让掌握技术的匠人及其后代,拥有与武士同等的社会地位。
三日后,文明熵值突破1100的瞬间,赵云正在暗河测试蓝铁的导电性能。
系统解锁提示如雷鸣在脑海中炸响,旗语密码本的记忆如潮水涌来,同时出现的,还有预警:
张角将于三日后亲率十万黄巾军,兵临常山!
月婵手中的石胆结晶突然爆亮,与赵云银枪的蓝光交相辉映,在水面映出复杂的齿轮光影——那是系统与墨家机关术的共鸣。
她忽然指向洞壁上的工道图腾:
还记得你说的吗?霸业不在称帝,而在让匠人挺直腰杆。现在,该让他们看看,工道的力量。
矿洞外,老吴正在召集匠人分发工师腰牌,李青因改良轮叶被封为初级工师,腰间别着刻有齿轮的青铜牌。
当他听说黄巾军来袭,只是吐了口唾沫:敢来砸俺的锻压机?先尝尝俺新做的穿甲箭!
赵云站在烽火台前,看着五色旗组成的预警讯号向四周扩散。
井陉道的烽火台依次亮起,旗语如跳动的音符,将十万敌军的消息传至每个驻守点。
他知道,这是常山卫第一次面对大规模敌军,也是工道技术的首次实战检验。
月婵,把霹雳罐装车,每辆战车配二十具。
他握紧蓝铁枪头,枪缨蓝光更盛,
通知各烽燧,用旗语传递坚壁清野指令,将百姓迁入矿洞——我们的堡垒,不是城墙,是这些能生产甲胄、弩箭的工坊。
月婵点头,忽然取出半块玉璧,上面的星象与系统界面的解锁提示重合:
墨家秘典说,当齿轮与枪缨共鸣,便是工道崛起之时。
她望向远处的竹林,王顺的斥候小队正在练习使用讯箭,不同颜色的火光在暮色中闪烁,
张角的符水,终究敌不过匠人的炉火。
寒泉矿洞内,水力锻压机的重锤起落如心跳,新制的寒泉弩堆积成小山,霹雳罐整齐排列如等待检阅的士兵。
赵云看着系统界面的文明熵值持续攀升,知道每一次技术的应用,都是在乱世中埋下的文明火种。
当第一波黄巾军出现在井陉道时,迎接他们的将不是刀枪,而是超越时代的工械咆哮——那是水轮与锻锤的战歌,是匠人与科技的怒吼。
该来的,终于来了。
而常山卫,早已准备好让整个天下,听见工道初张的轰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