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维新派的书生幼稚之举。”第二天晚上,老爹继续讲述他知道的历史:“谭嗣同曾提议把新疆、西藏卖掉,还提议把满洲、蒙古等边陲之地也一起卖了。这种卖国行为,或许与我们印象中的谭嗣同不一样。
但事实上,这却是真正的历史。即便戊戌变法是C国近代史上的爱国救亡运动、思想启蒙运动,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视死如归、英勇就义的表现,值得我们称颂。
可他们的身上同样存在着明显的书生意气、天真幼稚等致命缺点。而等到真正维新变法之时,康有为等竟然比谭嗣同更狠,他们打算直接卖掉C国,让日本、美国、英国来统治中华大地。
具体构想是:让清朝与英、美、日三国合邦,完全废除现存政府架构,由康有为、李提摩太、伊藤博文等人挑选百名外国顾问,全面接管C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外交等一切事务。”
“天哪,幸好维新变法失败了!否则真的让这些人把计划实现了,那华夏就彻底被列强瓜分得一干二净。”大哥心有余悸。
老爷子唏嘘不已:“说到这里,你们一定觉得难以置信,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卖国贼应该是清政府的慈禧、李鸿章等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帮大英雄、先驱者、革命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诡异,甚至大逆不道、数典忘祖的想法呢?”二哥发问。
“其实,他们这些所谓的文人,正好应了那句老话:书生误国!”老爹很沉重。
大哥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只用了短短几个月,C国就从亚洲的老大哥沦落为“东亚病夫”。那个时候,C国人的心都碎成一地。
这场惨败不是偶然,而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那股衰败的风刮了大半个世纪。到底谁能救C国?一边是满目疮痍的国土,一边是无力回天的旧政权。各路英雄纷纷登场,空喊救国口号,真有一人能扭转乾坤吗?”
袁世凯临死前说只有三个人能救C国,他指的三人都是谁?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其中的段祺瑞为北洋之虎,让我们来看看后面两个“救世主”都干了些什么?
段祺瑞三造共和,哄骗世人的鬼把戏。
家族的托举和个人的努力,加上李鸿章和袁世凯的提携,把段祺瑞一步一步送到正确的历史进程中、送到最有前景的工作单位。
此后,段祺瑞在袁世凯麾下鞍前马后的伺候,晋升为北洋陆军第六镇统制,还在吴夫人病逝以后,迎娶了袁世凯的表侄女张佩蘅,做了袁世凯的表侄女婿。
拿到了北洋陆军的原始股份。
段祺瑞最著名的功业是“三造共和”,实事求是说,有为国家谋前程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福利。否则他也不会四任总理,一任国家元首。
段祺瑞有“三造共和”之功,即:1、逼迫清帝退位。
1912年,对于段祺瑞等北洋将领来说,袁世凯是祖师爷,只有袁世凯做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得到最大份额的利益,他们才能被任命为部长、省长、督军等官职,分享剩下的利益。这个时候,段祺瑞和袁世凯的利益是一致的。
于是在1月26日,段祺瑞联合北洋将领,发出《要求共和第一电》,要求宣统皇帝退位,确立共和政体。为了逼迫他们接受,2月4日,段祺瑞又联合王北洋将领,发出《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二电》,声称要率领北洋陆军进京,和王公大臣们商议国家前途。
这封杀气腾腾的电文,彻底压制住清朝王公大臣的气势,8天后,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落幕。再过一月,袁世凯接替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为了犒赏段祺瑞,袁世凯任命他为陆军总长,掌握全国军权。
此为段祺瑞的一造共和。
2、抵制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以后,开始效仿历代皇帝,集中军政大权。正因为既得利益受到损害,段祺瑞和冯国璋才不支持袁世凯称帝。
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更改政体恢复帝制,梁启超和蔡锷随即在云南发起“护国讨袁”,袁世凯希望段祺瑞出任征滇总司令,再帮自己一次。但段祺瑞直接拒绝。
再过半年,袁世凯重病将死,他希望段祺瑞念及多年提携的情分,出任国务卿,帮自己收拾一下烂摊子,尽最大可能维护自己的历史评价。段祺瑞又一次拒绝了。
他反而向袁世凯提出要求——由他本人出任内阁总理兼陆军部长。
正是凭借这次逼宫,段祺瑞得到军政实权,并在袁世凯死后,按照程序推举副总统黎元洪为大总统,自己隐居幕后操控民国政局,冯国璋则晋升为副总统、江苏督军,得到东南半壁的实权。
此为段祺瑞的二造共和。
3、讨伐张勋复辟。
段祺瑞上台以后,和总统黎元洪开展了多年的政治斗争,称为“府院之争。”
1917年5月,黎元洪签署总统令,罢免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段祺瑞为了回到权力中心,便向张勋承诺,只要统兵进京驱逐黎元洪,就和他一起复辟清朝。
张勋信了,6月,自徐州统兵进京。
随着张勋进京,黎元洪感觉大势已去,立即逃往东郊民巷的日本公使馆,张勋以国家无主为由,请出12岁的溥仪,宣布清朝复辟。
但就在这个时候,段祺瑞违背了他和张勋的承诺,并以“复辟清朝违背民国约法”为由,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驱逐张勋,然后逼黎元洪通电离职。通过这种权谋手段,段祺瑞成为“府院之争”的大赢家。
通过所谓的“三造共和”,段祺瑞成为实力最强的北洋将领,声望一时无两,于是段祺瑞有了更大的追求,那就是出兵南下,消灭孙中山在广州成立的护法军政府,以武力统一C国。
只要这件事做成,段祺瑞就能斩获巨大的威望,真正继承袁世凯的衣钵,成为C国第一人。这一点,段祺瑞清楚,直系的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也清楚。
于是在1918年2月,曹锟和吴佩孚统兵攻克湖南长沙和衡阳,即将马踏岭南的时候,他们两人突然停下脚步。8月,吴佩孚通电全国,号召南北罢兵言和,随即撤兵北归,不再和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交战。
段祺瑞听闻此事,大骂吴佩孚是秀才造反。说到底,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直系将领,根本就不希望段祺瑞的政策能够成功。否则的话,段祺瑞的皖系一家独大,他们就没有问鼎中枢的机会了。
数年前,段祺瑞为争夺权力,不惜逼宫袁世凯并戏耍张勋,现在曹锟和吴佩孚为争夺权力,便在立功之后不听段祺瑞指挥。段祺瑞遭到这样的对待,实在是咎由自取。
再过两年,黎元洪的死对头徐树铮,嚣张跋扈的性格却也一直没有改变,后来他对于直、奉两派势力又制造出种种使人难堪的事件。直、奉两派军阀可没有黎元洪那样的好脾气,直接就撸起袖子要帮助段祺瑞“清君侧”。
段祺瑞当然不可能抛弃自己的左膀右臂,于是,徐树铮的去留成为直、皖战争的导火索。最后,曹锟、吴佩孚和张作霖合作,联手在战场上击败皖系军队,直奉两系入主北京,段祺瑞跟徐树铮一同走出了历史的聚光灯,被迫退隐天津。
而段祺瑞一生最大的污点莫过于“三·一八”惨案。可以说,段祺瑞自通电反清到退隐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整整八年,个人地位是节节高升,政绩却平平无奇。
虽然段祺瑞在政治上无一建树,但整个C国为他付出的政治代价,一点都不少。日本给段祺瑞提供贷款,段祺瑞给日本提供市场和土地、矿产等资源。
可以说,段祺瑞执政的几年间,C国几乎成了日本的经济殖民的,给日本武力侵华提供了充足的资本。
而在这个过程中,段祺瑞也积攒了丰厚的个人资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天津裕元纱厂的总股本是200万元,大股东是倪嗣冲,占比第二的股东就是段祺瑞,紧接着是徐树铮、曹汝霖、冯国璋、张勋等人。
所谓的“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不过是春秋笔法。
总的来说,段祺瑞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就是个典型的民国军阀政客。他的一切行为,不论客观上造成什么结果,归根到底是为了自己谋利。以军阀政客的才具入主中枢,试图摆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终归是捉襟见肘的。
最“不好惹”的北洋大总统,徐世昌任内这3件事干得漂亮!
在历任北洋大总统中,他可能没有前任袁世凯黎元洪名气大,但作为一名出色的幕后高参,徐世昌手腕高明老辣,绝对称得上北洋第一高人。
徐世昌年长袁世凯4岁,两人相识于1879年,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袁世凯科场屡次失意,决定弃笔从戎,但他看好自己这位兄长,专门资助他百两银子赶考。徐世昌果然了得,先中举人,再中进士,一鼓作气冲进科场尖子汇聚的翰林院。
考取功名的徐世昌也没有忘记自己兄弟,袁世凯从朝鲜归来后,徐世昌通过和李鸿藻的私交,极力向李鸿章推荐袁世凯,袁世凯当然不是等闲之辈,逐渐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和重用。
1895年,李鸿章等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上奏折保荐袁世凯,得到光绪帝批准后,袁世凯开始督练新军,从此,天津小站成为这对兄弟飞黄腾达的起点。小站练兵期间,袁世凯犯事被人告发,军机大臣荣禄负责查办,袁世凯眼看性命不保,危急关头,徐世昌挺身而出,最终帮袁世凯逃过一劫。
难怪袁世凯直夸徐世昌“菊人,真妙才也!戊戌变法的危急时刻,徐世昌再为袁世凯出谋划策:“与其助帝而致祸,宁附后而取功名。”袁世凯言听计从,很现实地选择趋利避害。
1906年,徐世昌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官至从一品,在各省督抚排名甚至在直隶总督袁世凯之前。
当时的东北,俄国日本以长春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两年多时间里,徐世昌充分发挥自己的治理才能,巧妙借助英美影响力遏制日俄势力,在“徐世昌新政”下,东北面貌焕然一新。
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老家后,徐世昌和兄弟共进退,主动请辞。武昌起义后,徐世昌的权谋术炉火纯青,为袁世凯一手导演了出山、逼宫、掌权三部曲,最终将自己兄弟推上大总统宝座。
大功告成之际,徐世昌却出人意料地激流勇退。从此隐居青岛,以局外人身份静观时局变化,期间,袁世凯多次邀请他出山都不为所动。扑灭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力邀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国务卿。
1915年袁世凯执意称帝,徐世昌知道劝不动,就请辞退居老家。
1916年袁世凯郁郁而终,作为袁世凯指定的第一接班人选,徐世昌却首先打退堂鼓,并主张将大总统之位让给南北双方都能接受的黎元洪。
段祺瑞虽跃跃欲试,看徐世昌主动让位,自己也不好争了。此后,作为北洋元老的徐世昌多次出面调和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府院之争”。
1917年张勋复辟时,徐世昌其实动心,多年来,他既想把自己打扮成不负皇恩的前清忠臣,又想当一名名垂青史的革命家。意识到历史潮流不可逆后,再加上日本也不支持复辟,徐世昌看清局势,知难而退。
1918年赶走黎元洪后,段祺瑞又与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斗得不可开交,结果两败俱伤,两人共同下野。作为妥协方案,当年10月,徐世昌被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为大总统,在63岁这年,徐世昌正式就任民国大总统。
上任后,徐世昌积极促进南北和解结束内战,除此之外,徐世昌还在大总统任上干了三件事:
第一,1919年6月,徐世昌发布大总统令,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北洋政府出兵外蒙,当年11月,外蒙重回祖国怀抱,虽然不久后得而复失,但北洋政府这一历史功绩却值得大书一笔;
第二,也是在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徐世昌下令撤职处分相关官员,嘱咐对运动中的学生“宽厚待之”。
之后一段时期,国内时局相对平稳,政治环境也相对宽松,后来深刻改变C国历史的国共两党也都是在这一时期起步发展的;
第三,一战后的俄国充斥着内忧外患,苏俄政权无暇东顾,利用这一时机,徐世昌发布大总统令,北洋政府以护侨名义出兵西伯利亚,对俄国势力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作用,同时,北洋政府废除俄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并收回了俄租界。
如果把北洋时期的17年粗略分为三个阶段,那么,从袁世凯死后的1916年到徐世昌卸任的1922年,北洋这几个大佬还算规矩,多少也为国家做了点事,比起后来曹锟、张作霖、冯玉祥之流,徐世昌应该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执政者。
袁世凯做洪宪皇帝的时候,反对者在北京的街头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袁世凯”三字,下联为“C国人民”四字,用三个字去对四个字,显然是对不到一起的,故而这幅对联隐含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C国人民”。
但是,袁世凯一死,各路军阀混战,边疆独立势力蠢蠢欲动,C国四分五裂,直到老蒋也未能完全掌握C国,给日本侵略C国创造了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北洋五大军阀曹锟、吴佩孚、孙传芳、段祺瑞、张作霖,虽然各有混战,搞得民不聊生。但是面对日本人,他们却出奇的一致对外,没有一人当汉奸,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骨气。
历史有时候真的不忍直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