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既是父不知子,更有政治考量。】
【而我刘据,只需要向父皇证明一点便足以。】
【我的体内,留着与父皇一样的血!】
【纵有仁厚心肠,也有狠厉手段!】
【卫氏坐大又如何,待我继位之后,能压住不臣之心,无需父皇出手。】
【一场巫蛊之祸,多少人为之流血,它,该落幕了。】
【……】
旁白到此,便结束了。
最后一个画面,是刘据缓缓登上龙椅,继承帝王之位。
画面结束后,未央宫内久久无言!
刘彻看着自己面前的刘据,许久都无法回过神来。
如果据儿真的能够像天幕画面中那样,那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实际上那场影响大汉的巫蛊之祸,其根源只有八个字。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刘彻不清楚自己儿子的秉性。
刘据没有他认为的那么软弱,并非只有仁厚!
他的体内流着自己的血,有着与他一样的刚猛!
当奸人构陷,身陷绝境。
刘据没有像扶苏那样坐以待毙。
而是立刻诛杀奸佞,起兵自救!
只不过,他失败了。
而刘据同样也不懂自己的父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彻做这一切也是为了大汉。
他一生穷兵黩武,只是希望留给刘据一个太平的天下。
即便九州大地千疮百孔,但不会再起战事。
深受仁政思想影响的太子刘据,可以在这片满是疮痍的大地上,尽情施展他的政治理念!
但刘据选择了和父皇对抗。
他劝说父皇止戈,与武帝的关系渐行渐远。
刘据也不知道父皇重用那些酷吏的深意。
武帝是想要借此磨砺刘据。
更是想要用这些酷吏,来剪除强大的外戚。
这样刘据在登基之后,更加没有掣肘!
然而。
父子之间的心思,并不相通。
事情逐渐演化到了一种无法掌控的地步!
刘彻与儿子刘据最终兵戎相见。
这场巫蛊之祸,最终导致了皇后卫子夫自缢、太子刘据自缢,卫氏一族近乎消失,前后数万人为之殉葬。
在这场叛乱中。
构陷刘据的江充、苏文等人被定以“构陷储君,大逆无道”的罪名,被夷三族。
凡是在这这场叛乱中帮助刘据的,都同样被族灭,或是流放。
而在几年后。
那些平定刘据集团的功臣们,如丞相刘屈袤等人,皆都被定罪,相继被杀。
或是腰斩,或是族灭!
也就是说。
帮助太子的人、反对太子的人、构陷太子的人,都被武帝诛杀。
这样的清洗,简直闻所未闻!
或许正是因为,这场巫蛊之祸的源头。
武帝从未想过要杀死自己的儿子。
只不过是事情超出了他的计划。
他只能如此做,才能为儿子刘据报仇。
最终。
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那道罪己诏。
化作了武帝在未央宫中的最后一声叹息。
……
大秦位面。
始皇在看完天幕画面后,陷入了沉默。
这位武帝当真是好手段!
不动声色的对强大外戚进行清洗,对太子集团进行剪裁。
可惜的是。
他玩砸了。
结果让事情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武帝一直认为儿子软弱。
即便是被逼迫,太子也应该不会造反。
等到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之后,要解决太子之危,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武帝没有想到。
太子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起兵自救!
一场暗中密谋的计划,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
同时这也断绝了储君和皇孙的性命!
外戚干政这件事,始皇也十分忌讳。
所以他没有立皇后,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不知扶苏何时能到咸阳……”
诏令已经发往了上郡。
始皇迫不及待的想见到扶苏。
他要和扶苏一同看这光幕!
扶苏真应当好好看看。
一位合格的储君,不该只有仁慈之心,更要有雷霆手段。
否则,如何能坐得稳这个位置?!
……
上郡。
扶苏接到了来自咸阳的诏令。
那是来自始皇的诏书,命他速返咸阳!
看过天幕的蒙恬,此时站了出来。
“公子,谨防有诈!”
蒙恬眼神里带着质疑。
扶苏将信将疑的道:“这……不能吧?”
蒙恬声音沉重的劝说道:“难道公子忘了刚才天幕所放出的示警?!”
“万一朝中有人对你不轨,制此假诏让你归咸阳,然后……”
在看完魔改扶苏的视频后,蒙恬已经将扶苏当成了储君,当成了值得自己追随之人。
所以看到这封诏书,蒙恬第一时间表示了质疑。
“蒙大将军,觉得我该如何?”扶苏问道。
蒙恬思索良久,给出了答案。
“公子可带兵马一同返回咸阳!”
“若有不测,当可立即起兵,清君侧,继承大统!”
“……”
听到蒙恬的话,扶苏沉默了片刻。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刚才天幕不都已经告诉他,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吗?
孤身一人返回咸阳,危险系数确实有些高!
“蒙大将军说的有道理。”
“本公子便与你率兵马,一同返回咸阳!”
扶苏用力点头。
答案都摆在面前了,照抄还不会?
另一边。
始皇心心念念的等待着扶苏返回。
数日之后,他终于等到了。
只不过当始皇看到兵临咸阳的十五万大秦铁骑时,脸色稍稍有些僵硬。
好在始皇想到了武帝的例子。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父子俩还是应该多沟通,多交流的。
于是始皇派遣使臣前往城外,这才化解了这番误会。
……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看完魔改刘据的视频后,倒是没什么脸色变化。
他只是在心里盘算着。
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要和承乾多交流,多沟通?
父子俩没必要把关系闹得这么僵硬。
承乾嘛,是个好孩子。
就是这些年路走的有些偏了。
儿子犯错,自己这个当父亲的,也有责任!
看样子废太子的事情,真的不能着急。
自己可不能和武帝一个样,最终落得个杀子的名声。
玄武门之变他还能承受。
再来个杀子的罪名,他就是把贞观治成第一盛世,都洗不掉了。
每每想到自己亲手杀了大哥李建成,李世民便觉得痛心疾首。
毕竟是手足兄弟,骨肉亲情。
不过一想到顺带把四弟李元吉也杀了,他心里又好受了些。
【评论,评论走一波,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写了。捂眼流泪!】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