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魔改历史太子,帝王们集体破防了 > 【014】 太子如何选择,朱棣的忧虑【求鲜花求月票】
换源:


       最是无情帝王家。

翻阅史书,为了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的,几乎是比比皆是。

纵然像是李世民这样的一代雄主,也免不了此事。

在玄武门之变中,他杀死了自己的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这才登上了皇位。

也就是李世民登基之后功绩无数,引领大唐走向辉煌。

否则的话,光是玄武门之变,都足以让他被后人的唾沫给淹死!!

老朱可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走向这样的路子。

骨肉相残,是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还好。

自己这些儿子们,都还算争气,没这个想法。

可是难保后世之君不会有这个念头。

听到这话。

朱樉、朱橚、朱棣等一帮皇子都脸色一正。

父皇这是点他们呢。

别对皇位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更不要为了这个想法,做出什么危险的事情。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你要是回了吧,容易引起猜忌。

老朱就是这么一说,你就赶紧表态反驳。

那我老朱就要问你。

是不是心里有鬼!

可你要是不表态的话,是不是意味着有这个想法,所以不敢回答!

左右坑里都是屎。

好在。

在朱棣等人为难的时候,好大哥朱标站了出来。

“父皇言重了。”

“他们怎么会有这些个念头。”

“平日里少闯些祸,少惹父皇和我生气,我这个当大哥的,就很欣慰了。”

一句话就把其他皇子们给护住了。

朱棣等人纷纷看向朱标。

好大哥!

老朱一想也是,点了点头。

“你们大哥说的话都听到没有,平日里少惹些祸。”

“尤其是老四。”

被点名的老四朱棣,硬着头皮挤出一丝笑容。

“父皇、大哥教训的事。”

“儿臣今后一定谨言慎行。”

老朱的这番训话,就被朱标轻飘飘的揭过去了。

所有人都没在意。

毕竟朱棣他们对皇位,那是真没有半点想法。

大哥不仅是个好太子,还是个好大哥。

将来也会是一位好皇帝。

这是所有皇子的共识。

他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听大哥的话。

但是在场有一个人,是真把这番话听进去了。

那就是站在朱标身旁的朱允炆。

朱允炆听着朱元璋的教导,暗暗点头。

“皇爷爷说的对。”

“残杀骨肉血亲,是要遗臭万年的。”

“纵然如太宗文皇帝,玄武门之变也是他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点。”

“……”

将来自己要是有机会当太子、当皇帝,要切记不可对骨肉血亲动手。

当然,朱允炆也不觉得自己有机会。

毕竟他不是皇长孙。

群臣们看着前方其乐融融的老朱一家人,心中也不由感叹。

若是父子和谐,陛下确实做的极好。

只是在场的人并不清楚。

如今大殿之上,竟是三龙同朝。

……

明成祖位面。

朱棣看着突然出现的天幕,面露惊讶之色。

在他身边则是分别站着:

胖胖朱高炽。

金豆子汉王朱高煦。

以及狂妄居士朱高燧。

光幕已经播放了扶苏以及他的魔改视频。

对此几人评价都不一样。

朱棣:“扶苏嘛,软弱了些,若是真能起兵,未必不能为大秦开盛世。”

朱棣对魔改扶苏的举动没有丝毫不适。

毕竟他自己就是这么登上皇位的。

他可不是谋反,那是被逼的没办法,才不得不起兵清君侧。

身形胖硕的朱高炽点了点头。

“扶苏虽孝,却过愚了些。”

“仁,非一味心慈。”

朱高炽虽然平日总是笑呵呵的,看着憨态无害。

可不代表他没有手腕,没有手段!

否则当年他也守不住北平城。

这位看似软软弱弱的太子爷,实际上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

监国十几年,许多官吏都出自他的门下,在朝堂有着恐怖的影响力。

只是他本人比较低调,平日里不爱出风头而已。

“该反就反!”

“当年建文不也是把我们家逼的走投无路,才不得不靖难吗?”

汉王朱高煦的大嗓门响了起来。

他的脾气和朱棣一脉相承。

看完原版扶苏的视频,他憋了一肚子火。

反正他是肯定不会被一封皇帝矫诏赐死的。

该造反的时候,就得造反!!

什么靖难、清君侧,那都是好听的话,不就是造反的吗?!

狂妄居士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笑呵呵的看着自己老爹。

朱棣苍老而又锐利的眸光,扫视着自己的三个儿子。

旋即他又看向天幕,心中黯然叹息一声。

意难平的太子……

他也在为这太子之位而忧虑。

自己只要离开京城,那么必然是太子监国。

老大监国十几年,处理朝政没得说,兢兢业业,没有丝毫疏忽。

他的能力也为百官们所称赞。

自己对他也是放心的。

如若老大能够顺利继位,必定会是一代明君、仁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他有一个好圣孙,朱瞻基!

这个孙子坚定了他靖难的决心,从小便带在身边培养。

如果老大能继位,那么大明至少三代君王不会出现昏庸之辈!

可是老二、老三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老二的性子随他。

老二、老三跟他常年在外征战,在军队中的威望极高。

尤其是老二汉王朱高煦。

他若是要谋反,揭竿而起的话,会有许多将领追随!

到了那个时候,老大又该如何应对?!

又来一场靖难之役?

无论谁胜谁负,这对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作为靖难之役的发起者,朱棣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可是,如果要把皇位传给老二,那问题同样不少。

那些文官集团们会甘心让武勋卓著的老二上位?

朝堂会不会动荡?

老二会不会与他一样穷兵黩武。

这对国家同样是不利的。

朱棣虽然热衷于打仗,四征漠北。

但他很清楚的知道,接下来的几十年,要让百姓休息了。

要止戈,要与民生息。

这样才能让国家稳定、富强。

所以接下来的大明,需要一位仁慈的皇帝。

老大,是最佳人选。

朱棣抚过花白的须发,静静地看着天幕,心中盘算不已。

【拜求鲜花、月票的支持、评价票走一波,抱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