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番话却让朱棣皱起了眉头,一旁的姚广孝面色也为之一变!
六岁的孩子即便再机灵聪慧,说出这般老成持重的话,总归让人怀疑!更何况这不是朱高炽或是太子妃张氏灌输给他的道理才怪!
在朱棣看来,朱瞻基这番话看似出于自身之口,实则代表了朱高炽一家人的态度!
哼!表面上处处维护两个弟弟,暗地里说不定还有另一番算计!
这个朱高炽看似平常如老好人般好脾气,实际上腹黑得很!
这些年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对他人而言或许是一种考验,对自己来说反倒造就了一种优势成就!真论起心思缜密深沉的程度,估计朱高煦加上朱高燧也比不上朱高炽!
朱瞻基特意跑来问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是知道祖父最疼爱自己这个宝贝孙子吗?不管是朱高炽还是太子妃张氏的意思,反正这一家子肯定是担心自己一时心软又将朱高煦留在了应天!
“乖孙,皇爷爷问你一件事。”
“若有一天你登上了皇帝之位,结果你的皇叔们意图谋反,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朱棣沉思片刻后,突然一本正经地向朱瞻基提问。
旁边的姚广孝听到此话,神色大变,眼神不自觉投向了朱瞻基——千万不要说错啊!
朱瞻基略一思忖,“皇爷爷,万一发生这种情况,孙儿先用仁德加以教化,若不奏效便削去他们的权力,再不行,便只能诉诸武力了。”
他抬眼直视着朱棣,一字一句清晰地说出这句话。
听到这话,姚广孝才终于松了口气!还好这孩子明白要先礼后兵的道理!
这样的回答称得上是标准答案,除此之外也没什么更妥当的说法了。
说到底这不过是为了应付而已!哪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可言!真能靠几句教化解决问题,那才是奇了怪!朱高煦会因为你几句话就改变想法?
归根结底,双方最后必然是走向兵戎相见的局面。
不过朱瞻基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对方已经意图谋反,总不能袖手旁观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皇位被抢吧!
听完这番回答,朱棣虽脸上仍带着些许不满的表情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你先回去做功课吧,皇爷爷这里还有些事情。”
虽然没有从朱瞻基的回答中挑出明显的漏洞,朱棣心里仍觉一阵阴寒涌动!
他确信无疑,这又是朱高炽那个“聪明”
的儿子所授意的话语表达。
毕竟这种滴水不漏的应对反而更让人不安,他倒是希望朱瞻基直截了当地喊出严惩二字来的实在!
“孙儿告退!”
朱瞻基听罢,十分懂事地轻点头,继而转身向姚广孝深深一鞠躬,才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一瞬间,原本还算轻松的氛围骤然凝重起来。
似乎朱瞻基刚才的出现,以及爷孙间那段简短对话,也让姚广孝变得愈发小心翼翼,神色之间多了一丝拘束。
大厅之中一片寂静,朱棣未曾开口,姚广孝自然也选择闭口不言。
“大师,你说咱这一家子,算不算得上是上行下效?”
半晌后,朱棣突兀地打破沉寂,目光落在姚广孝身上,“当初你助我起兵靖难之时,可曾料到今日会有此等困局?”
姚广孝听闻此言,脸上神色微微一凛,随即正色道:“陛下,请切记,朱瞻基这孩子决非昔日的朱允炆可比!”
“没错,俺的好孙子的确远胜过朱允炆。”
朱棣苦笑着点点头,语气中带着些许复杂的情绪,“行了,你也退下吧,俺需要独自思量一番。”
其实,朱棣内心的担忧,恰恰来源于朱瞻基太过出色。
他害怕在梦中目睹的情景会再度上演——老二朱高煦看似答应乖乖就藩,但实际上,朱棣明白得很,朱高煦断不会心甘情愿让兄长朱高炽当皇帝,更何况对朱瞻基这个侄儿更是满腹不满。
更让朱棣心头泛起波澜的是,朱高煦突然决定离京赴任封地,这举止竟让他回想起自己当年身为燕王时的情景。
当年自己坐镇北平,距离京城千里之遥,但最终仍凭借实力改写命运,这份雄心壮志与如今的朱高煦又何其相似!
但庆幸的是,朱棣握有国运模拟器这张底牌,可以窥探未来走向、观察命运变动。
“不能让历史重演,绝不能再有叔侄相残的局面发生!大明经不起又一次靖难!”
思索良久,朱棣重重叹了口气,若非手中还有这件神器为凭,此时的他怕是早已方寸大乱。
……
夜晚再次笼罩大地,朱高煦一家人忙碌完所有准备工作,只需静候黎明到来即可出发前往封地。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临行前,老三朱高燧居然主动登门拜访,甚至还带来了好几坛酒。
见到弟弟这般阵仗,朱高煦先是哈哈一笑,“你还算是有点良心,知道今晚特地来给哥哥送行!”
朱高煦扫了一眼对方略显沉重的神情,故作诙谐调侃道,“瞧你这副模样,难道是因为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喝酒所以才着急赶来的?”
“正是如此,你这一走,估摸着我也在这应天府住不久了!”
朱高燧直接坐下,将其中一坛酒推到朱高煦面前,语调坦率又带点感慨。
“听你的意思,似乎对我还有些意见?”
朱高煦闻言笑了笑,旋即揭开酒坛盖子给自己斟满一碗,仰头一饮而尽,“不过今夜既然还能喝上这碗酒,那便说明咱俩也算没辜负兄弟缘分。”
接着话锋一转,郑重地说道,“老三,哥哥我给你支一条活路!”
“难道你想让我学父亲不成?”
朱高燧瞪大双眼看向朱高煦,表情既震惊又狐疑。
这是他反复权衡后的猜测——按常理而言,朱高煦怎会轻易认输?因此他才会趁着入夜前来追问个究竟,不然他定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要是你真敢拼一把,且确有能力的话,不如干脆换个地方封王,比如云南那边,倒是个不错的去处。”
朱高煦压根没有正面回应弟弟的质疑,反而一本正经地提出建议。
“云南?和你为伴?”
朱高燧顿时眉头微挑,似是对这个主意有所心动。
他知道哥哥的封地就在云南府,虽不是整个云南的范围,但至少那儿远离纷争中心,或能成为另一种可能性。
云南府管辖四州九县,包括晋宁州、昆阳州、安宁州与崇明州,每一州又统率两到三个县,昆明县亦包含在内。
朱高煦的封地涵盖整个云南府,而王府预计设于昆明县。
昆明县更是云南布政使司衙署所在之处,若以后世的标准类比,便是相当于一个省份的省会城市。
当时,后世属于广西的某些区域也归属云南布政使司管辖,并且紧邻岭南地区。
这就表明,朱高煦的实际封地距离北部湾出海口极近。
朱高煦认为云南尚可的原因,一方面因距离南海较近,更重要的是南越地域,他期望将历史上的交趾变成自家后花园。
对于将来海军水师的成长,这个地方至关重要!不过这些信息朱高燧全然不知,即使被安排前往云南的某个州当封地与朱高煦作邻居,他还得三思。
毕竟,在朱高燧眼中,云南实在过于贫穷,那是蛮荒之地,去那边意味着吃苦,哪及江南地区优渥?
当然,要是仅仅追求享乐,他会央求朱棣在长江沿岸找一块富裕点的地方给他为封地。
“你真打算去云南?这也需父皇与大哥认可才行!你以为有可能么?”
朱高煦摇头反问。
朱高燧闻言怔住。
确实如此,单说父皇不说,兄长必然对二人联手戒备重重,想必会选择将他们分别安置一南一北更稳妥些,绝不会允许两人一同赴云南。
想想都觉得不对劲,若是兄弟二人起兵谋逆怎么办?
换位思考一下,自己若处兄长朱高炽之位,也不会放任这种情况出现。
“那你先前说的话什么意思?”
朱高燧诧异地询问。
“你可以先行提议回归北平镇守啊,父皇不是正谋划迁都至北平么?估计这两年就确定事宜了,那你就在北平附近择选一块封地向父皇索要。”
“最好是临海之处,例如塘沽就很理想!”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建议,是否听从完全由你自行考虑,能否达成也看你的运气!”
朱高煦说完便无意再多谈及此话题。
“回北平?”
“我为何就没联想到这一层呢!”
“如若果真能够返回北平,远胜过德彰府无数倍!”
“即便是选北平附近的封地也无妨,咱们肯定乐意!”
听到这番话,朱高燧顿时眼神明亮起来,心中并无太多杂念,只期待能离朱棣近一点。
假如无法继续待应天府,那北平必然是不二之选!况且他也知晓父皇欲迁都北平之心,目前正处于商讨阶段。
不过依父皇性情,必然会实施此决定。
那么届时,即便身在封地仍与京师毗邻,相较之下和仍居京师几无差别!不得不说,朱高煦的想法确确实实撩拨了他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