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大家都这样,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自己。
无奈的摇摇头,也带着笑意道:“好,今年冬天一定做上一次。”
大家更是开心,笑得更开怀了。
杨谷自觉收拾碗筷,把这些都搬进去洗刷。
杨衣这才想起来了,又转头和大哥说起来。
“大哥,你上街的时候帮我问问油纸的价格,看看便不便宜。”
杨石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价格不贵,可要买些?”
杨衣点点头,表示,不贵就买一些,到时候可以裁剪着用。
商量好这些,一家人各自收拾东西回到房间去睡觉了。
冬天是越来越冷了,杨衣更是困觉。
今天早上差点没起来,但想着杨石两兄弟要吃点热乎的,还是要做些。
一来大嫂怀着身子,杨母又岁数比较大了。
所以这些活就是杨衣来做,杨衣挣扎着起身,把衣服套在身上,往灶房走去。
今天早上天气还行,没有下雪,杨石和杨谷这时候还没起。
想着吃面条比饼子之类的更管饱,杨衣便开始揉面团和面。
先要混合面粉:将杂粮粉和小麦面粉倒入一个大盆中,加入少许盐,搅拌均匀。
加水揉面:慢慢倒入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将面粉搅拌成面絮状。然后用手将面絮揉成面团,面团要揉得稍微硬一些,如果感觉太干可以适量再加点水,太湿则加点面粉。揉至面团表面光滑,盖上湿布,将面醒着。
这时候,杨衣开始把火烧上,又切了一些白菜,当做面里的配菜。
等水差不多烧开,杨衣这才接过手开始擀面皮:将醒好的面团放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再次揉匀。
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片,尽量擀得薄厚均匀。在擀的过程中要不断撒上面粉,防止面皮粘连。
折叠切面:将擀好的面皮折叠起来,折叠的宽度根据自己想要的面条宽度来定。然后用刀将折叠好的面皮切成均匀的面条,切好后将面条抖散,防止粘连。
锅里的水已经差不多烧开了,放入切好的杂粮面,用筷子轻轻搅动,防止面条粘锅。煮至面条熟透,一般需要5 - 8分钟。
这时候杨石他们可算起床了,见着杨衣在灶房忙碌,还有些吃惊。
“姐,你咋起这么早?”
杨衣一边把面条捞起来,一边说道:“面条要管饱一些,我想着你们吃饱一些,免得冬天拉着一车炭没力气。”
杨谷立刻用他水汪汪的眼睛看着她,像一条大狗狗一样。
杨衣立刻笑了出来,招呼着她们过来端面。
两个碗都加入一些猪油,舀上一勺面汤,再把面条捞进去,再舀上一些白菜。
各自端着自己的碗筷去加入各种调料,灶房里是有这些的。
杨石与杨谷各自给自己放好调料,就坐在那门口吃起来。
杨衣这下也不困了,开始精神起来。
连之前做好的馍和饼子,也没有了。
杨衣想着自己做的鱼酱,反正也没有卖出去,不如留一罐来自己吃。
做一些杂粮饼,来和馍馍换着吃。
将杂粮粉和面粉倒入盆中,加入酵母、白糖和盐,搅拌均匀。
把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后倒入面粉中,再慢慢加入温水,边加边搅拌,直到面粉成絮状。
用手将面团揉至光滑,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处发酵至两倍大。
发酵好的面团揉匀排气,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
将小剂子搓圆按扁,擀成薄饼,在表面刷一层水,撒上白芝麻,轻轻按压。
把火的大小调整好,刷一层薄油,放入杂粮饼,小火慢煎,煎至两面金黄。
在一面刷上鱼酱,稍微烘烤两下,差不多就可以出锅了。
杨衣正做着饼,杨石两人吃好了,收拾妥当,和杨衣说了一声便出门去。
杨衣应一声,跟出去瞧着他们上了大路,才把院门关上。
瞧着他们往前面走去,身影渐渐缩小。
杨衣想着赚钱的艰辛,又往屋内走去。
把所有的面饼都烙好之后,将锅洗干净,又加了一些水在下面。
把其他的饼,捡起来,收好。
放在常放的地方,又留了一些饼子在锅里温着,等杨老爹他们起来方便吃。
收拾好这些,杨衣便去准备做彩色方糕的材料。
紫薯地窖里面还有,干桂花是新买的,小米家里也有些,这小麦青汁还需要制作。
早就商量好了可以割一些长的不好的,有些营养不良的小麦叶。
杨衣收拾好镰刀,背了个小背篓就出门了。
走出院门,踏上扫干净净的大道,沿着曲曲折折的小道,向着自家麦田走去。
绿绿的麦子被压在厚厚的白雪下,杨衣瞧了瞧麦田的整体长势。
整块麦田高度都差不多,只有那树林阴下的那里不怎么好。
杨衣顺着田垄,慢慢的移过去,轻轻的割了一些,又把多撒的麦子,长在田边的,全都割了下来。
这块田割的差不多之后,又沿着道走,把霍成家长在田壁上的小麦,全都割了下来。
杨衣看了看背篓,居然有差不多半背篓了,觉得应该差不多了。
便把脚上的雪抖掉,朝着大道走去。
一路上遇见了不少婶子,或是摘菜,或是想着去串门子。
杨衣笑眯眯的和他们打着招呼,往家里走去。
有的婶子听了杨母的话还来问杨衣。
“衣姐儿,听说你要做那彩色方糕?可能用做年礼?”
杨衣点点头,和婶子详细的说道:“就是想做年礼,才做这方糕的。今日我大哥会买些油纸回来,到时候一包扎,也能像样的拿去拜年。”
这些婶子听了都是满意的点点头,这日子不轻松,自是怎么省着怎么过。
有的婶子还想问问价格,倒是有相熟的婶子帮着讲话。
“价你就不要担心了嘛。自是比街上要便宜的。”
杨衣点点头,开口道:“自是便宜的,还是要知道油纸钱,加了这我才能确定价格。”
这些婶子点点头,表示理解。
见她背着背篓,怕是回去就要忙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