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上官明安排妥当,第二日一早便去了淮竹庵。
他扣响山门,拜道:“有劳小师父通传,修茗有事拜见素心师父。”
那小尼姑道:“庵里不曾有叫素心的师父。”
原来庵里知道素心的僧尼也很少。因为素玉跟随惠竹师太一直隐居在庵里的僻静处。掌管庵里大小事的便是惠竹师太的大弟子静尘。
上官明又拜道:“劳烦小师父通传,上官明拜见惠竹师太。”
那小僧尼神态有点激动,结巴道:“您莫非是钰城的城主。”
上官明回道:“正是!”
“城主稍等,小尼这就去告知静尘师父。”
静尘将上官明前来寻人一事告知惠竹师太。
惠竹师太道:“素心,你尘缘未了,就此下山去吧!”
素心道:“弟子愿常伴师父身侧,还求师父不要赶素心下山。”
惠竹师太叹道:“当日贫尼救你之时,便知你尘缘未了。想那上官城主,公正仁善,造福一方,积德甚广,福泽深厚。你们能再见,便是他的造化,与上天对你们的眷顾。你若不愿下山,便在思虑两日吧!”
第二日,上官明送了封书信于素玉。信中写道:
“几经梦回初相识,喜也是你,忧也是你。如今蹉跎十四载,思也是你,忆也是你。
池鱼思故羁鸟归,念也是你,梦也是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也追思,暮也追思。”
落款修茗。修茗是上官明的表字。
素玉看了后,哭得泪眼朦胧,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往下掉。
惠竹师太道:“素玉你该下山去了,不要让爱你的人久等,不要让爱你的父母久思。”
“你下山以后要与上官城主相守相伴,为城民造福。你要好好孝顺父母,勿要再让他们为你悲伤难过。日后若无难事,不要再上山来了。”
素心叩拜道:“弟子谢师父教悔之恩!”
山门奏响,上官明蓦然回神,莫然想起了他与素玉初见时的情景。那时素玉在街上走着,有两个小女孩追逐玩耍,不小心将手里的糖葫芦掉到地上。那两个小女孩看见糖葫芦掉到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就哭了。素玉走过去对她们说道:“姐姐给你们二十文钱,再去买两个糖葫芦,不许哭了哦!”那两个小女孩停止了哭泣,道:“谢谢姐姐!”她们拿了买糖葫芦的钱,高兴的跑去买糖葫芦了。
他在他们家的布庄外看到这一幕感觉十分有趣。他对素玉的第一印象很好,喜欢她的善良,喜欢她的无私,喜欢她的温柔亲和。他见素玉走进他们家布庄,他也跟着进去。素玉看上了一匹锦布,想买,却总觉得贵,和店里的伙计一直砍价。
“姑娘若是真心喜欢此锦布,上官明给姑娘半价!”
他这么一说,急得伙计朱福和他直瞪眼,心里想:你敢按此价出售,就等着夫人训责你吧!
素玉听了不可置信,惊道:“多谢公子的好意,只是也不能让公子亏了。”
最后,素玉给的价钱很合理。朱福也觉得素玉奇怪,哪里有便宜不占的人。
后来他着人打听到素玉是苏氏私塾苏先生的女儿,便追到书院与她做伴。
半思半忆之间,素玉已走到他的面前。素玉看他的神色之中,总是带着难以言说的惭愧。
他微笑着执起她的手,道:“过去的一切就让它过去吧!”
素玉随上官明上了马车,一路上很安静,他们有一种心灵相惜的美好。马车行至一处宅院,停歇了。素玉同上官明下了马车。素玉看着眼前熟悉的环境,哭了。她泪眼盈眶,模糊了视线,心中的酸楚让她不停的哭。
上官明扣响大门,开门的是一位小书童。小书童认识上官明,欢喜道:“是上官城主,小江这就去告知先生。”
上官明与素玉走进书院,迎上苏先生与苏夫人前来。时间无论过了多久,都不会让一对父母忘记他们的孩子。苏先生看见自己的女儿,眼睛变得分外明亮,急走几步,哭着把素玉抱入怀里,苏夫人也哭着和他们抱在一起。
素玉将她坠河以后,被淮竹庵的惠竹师太所救,就此栖息在淮竹庵里。她曾下山,悄悄来看望过父母多次,见他们不再伤心过度,正常度日以后,便也决定远离尘世,就在淮竹庵随惠竹师太学习礼佛。
上官明将魏延告知他素玉的下落,他迎素玉下山之事告诉了苏先生与苏夫人。
素玉又将惠竹师太说她尘缘未了,让她下山之事告诉了苏父与苏母。
上官明拜道:“学生愿与素玉余生相伴,还望得到老师与师母的祝福!”
苏父与苏母自然同意,只是觉得素玉才刚回家,又要出嫁,很是不舍。
苏夫人道:“如今素玉刚回来,不若让素玉好好陪伴我们些时日,再张罗你们的喜事。”
上官明谦恭道:“一切谨遵老师与师母之意!”
此后素玉孝顺双亲,陪着苏父苏母一起打理书院。闲暇之余,她仍会静心礼佛,抄写经书。上官明忙完公务,也来书院帮忙教学,苏氏书院依旧是“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卷卷诗文句句含情。”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瞬又是一年的春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春暖花开情意浓,岁月如香不待人。
上官明与父母商议迎娶素玉入府。上官夫人道:“你要迎娶素玉,我和你父亲不会反对,但不能入上官府。”
“明儿,有些事情虽然时过境迁,但往事不堪回首,还是让我们与她保持点距离吧,于我们于她都好!”
“明儿,母亲相信你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父母之言诚可鉴,白首之约不可负。
这一年的春天,上官明如愿将素玉迎入钰城府。婚礼繁华,礼数周全。琴瑟和鸣,珠联璧合。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素玉婚后,还同往常一样在苏氏私塾帮着苏父苏母打理书院。书院又有秀才史川教学,学生们的学习精神更积极,学习氛围更浓厚。“书墨芬芳系传承,莘莘学子载春秋。”
上官明依旧勤于公务,公正廉明,造福城民。上官明因素玉诚学佛法,特为她在府内修建佛堂,也常捐赠物资到淮竹庵。附近的庙宇也常会收到上官明所馈赠的物资。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历经几十个春秋,上官明与素玉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上官明与许金珠婚后的第二年育有一子上官策,现任枢密院枢密使。上官明与素玉养育一双儿女。儿子上官耀,考取状元,现任钰城城主。女儿上官芙嫁于翰林学士魏延的三子魏昊。
这日,上官明在院子里哄了一会三岁多的曾孙,准备回屋里歇会儿。他气喘吁吁的回到屋里,看见素玉安详的睡在躺椅上。
他观察到素玉睡的特别安静,安静到他听不见她的呼吸声。他轻轻走过去,生怕惊醒她,可是,在那一刻,他哭了!因为他知道她是再也不会醒来了。
上官明哭道:“素玉啊,老了老了,你还是把我丢下了。这一次啊,就让我同你一起去吧!”
上官明喊来他的第二个孙子,上官谦。让他帮忙将素玉安置到床上,又吩咐他去将此事告诉他父亲,准备办理后事。
当上官耀夫妇带着一家大小赶来,发现上官明也随着素玉去了。
上官耀怜他父母情深义重,生前相依,相守,相伴,至死不渝。死后便将他们葬于玉溪山,环山抱水心相息,生生世世不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