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视频通古代:从十大战役震撼帝王 > 第12章 能即时通讯的电台,能载人的铁鸟
换源:


       “不,不是预判。”

韩信刚说完,立马就否决了自己的说法。

预判敌军行动的事,他也能做到,顶多是没法做到预判三个月后的行动。

而是让敌军按照他的想法行动。

韩信攥着缰绳,喃喃道:“简直是匪夷所思。”

他抬头看向天幕。

【一个果党军官拿着刚打出来的电报,摔到桌面,“刚刚传来电报,他们又过赤水河了”】

【那军官喝道:“传令过去,让他们往东追!”】

【收到命令的果党军队,立刻渡过赤水河,向东紧追】

电报?

韩信拧眉望着那台奇怪的金属器具。

听起来,似乎是用来通讯的东西,直接由那个金属器具打出来的。

可他分明记得,方才天幕的地图上,这两处地方的距离可不近。

那电报居然能让相隔百里的两地进行通讯?

而且看起来,还是这边的命令通过电报下达,另一边立刻就能收到消息。

韩信愕然望着那个放在角落里的东西。

这在行军中,可是一大利器!

要知道,行军时,两军传递消息,全靠负责传令的士兵两地跑。

即使八百里加急,日夜不休,相距百里的消息也要大半天才能收到。

若是能立刻收到传讯,两军就能更加灵活地调动配合,歼灭敌军。

为军队探路查探消息的斥候,也能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将讯息传回中军。

能够让军队更及时应对敌军的举动。

这在关键时候,甚至能决定战局的胜负!

韩信眼睛直勾勾盯着那电台,呼吸都急促起来了。

这电台究竟是如何做到即时传讯的?

大汉能不能……也制造两台电台出来?

就在这时,韩信面前的天幕画面再次发生了变化。

他又是一愣,震惊又疑惑地看着天幕里在飞的“铁鸟”。

这“铁鸟”里,还坐了人?

这些究竟都是什么东西。

还有能爆炸的圆筒状东西,那些战士手里端着的管状物。

韩信看得一头雾水,又非常眼馋。

无论这些是什么东西,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

就是威力惊人,用在战场上,必会是一大杀器!

韩信扭头吩咐道:“传信回去,问问主公能不能搜寻到天幕的这些东西。”

但凡找到一件,为他们所用。

他们就不必再忌惮项羽的楚军了!

……

清朝乾隆位面。

自打那张四度赤水的战略布局地图出现后,乾隆的冷汗就没有停过。

想出四度赤水这个办法的人,简直是妖孽!

将3万人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又能准确预判引导敌军的每一步行动。

乾隆将清军代入了一下,假若是他们和此人开战……

只稍稍想了下,乾隆的后背就快湿透了。

八旗军队,怕是没有一个人是对手。

这等妖孽,说一句用兵如神都是低看了。

幸而,幸而这样的人物,不是在大清。

乾隆刚舒出一口气,就听下方有人忧心忡忡地道:

“那排兵布阵的汉人有如此能耐,会不会汉人其实早就有如此作战思维?”

他刚松的那口气,又猛地堵了回去。

乾隆面色“唰”的一下变了。

出声的那名官员觑见,以为自己惹怒了乾隆,连忙道:

“奴才只是这样一说,未必会是如此。”

“但是爱卿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乾隆双手握紧了龙椅两端,眼神沉沉。

“谁也无法保证,汉人中是不是早就有此等惊艳的思路。”

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自古以来,汉人里出现的惊才绝艳,用兵如神之辈也不在少数。

先秦有白起,汉有韩信,唐有李靖,宋有岳飞,明有戚继光。

哪个不是行军布阵,排兵布局的佼佼者?

除了他们,其余能耐出众的人亦不少。

这些人里,真出现一个如天幕上那指挥员一般的人物,并非没有可能。

而有可能,就意味着大清可能危险了。

和珅眼睛转了转,几步出列。

“皇上,画面中汉人所用的武器,分明就是火器、火炮一类。”

“我满清与汉人军队较量时,最大的优势就是骑射。”

“可一旦汉人私下掌握了一批火器火炮,我们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做了一系列铺垫,见乾隆脸色越来越难看。

和珅躬腰一拜,提议道:“不如就将火器火炮全部销毁……”

闻言,乾隆目光微动。

若是永远没有火器,以汉军能耐,难以抵挡八旗军的骑兵。

就算他们有人用兵如神,对大清的威胁也会大大降低。

“不可!”

刘墉快步走出来,剜了一眼和珅,急忙道:

“皇上,就算大清没有火器火炮,可不意味着外藩手上没有火器火炮。”

“上一场战役,可正是倭国入侵啊,还请皇上三思!”

“这火器火炮,断不可销毁,还要继续研发才是!”

乾隆微微皱起眉头,此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除了汉人,大清面临的威胁,还有那些番邦。

一时间,乾隆倍感为难起来。

……

大明洪武位面。

光幕中。

【炊事班里,二十几名战士都在削竹筒,把竹心掏空后,再架到做好的炮基上】

【他们做了一排,运到前线上一字排开】

【炮兵将炮弹塞到竹筒内,指挥的排长抬手猛地挥下,“放!”】

【一支支炮弹自竹筒中射出,落到敌军中轰然炸开,火光冲天,尘土硝烟飞扬】

【这些炮弹逼得果党的追兵几乎前进不得,只能暂时撤退】

徐达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这样也行?

“这竹筒,还能用来炮管!?”

众人也是目瞪口呆,被天幕里这出竹筒炮惊到了。

这威力虽然不及那些金属制成的大炮,可胜在材料易得,还轻便啊!

战场上,运送一架架铜铳可是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而且行进速度不快。

毕竟那么大一块金属疙瘩,再怎样重量都轻不了。

换成竹子就不一样了。

竹木轻便,运输携带都方便得多,成本也低。

徐达激动地朝朱元璋道:

“陛下,这些竹筒炮就算威力小了点,可我们能携带更多,数量上就能填补这个缺陷!”

“这竹筒炮若是能够仿制,我明军必然能更强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