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赵辰回到城内,开始安抚城中的百姓和俘虏。
面对百姓,他言辞恳切:“战争带大家来了伤痛,但我赵辰定会还大家一个安宁的家园,对于在战争中死亡和受伤的,我们也会给予赔偿和治疗。”
百姓们听闻后,眼中的恐惧和不安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一丝希望。
对待俘虏,赵辰也秉持着公正的原则:“除过有罪的,其他一律编入建设兵团劳作两年后一律释放。”
俘虏们原本忐忑的心,在听到这番话后,也慢慢安定了下来。
经过一日的休整,赵辰再次率军踏上征程。
他目光坚定,下令道:“第一军团进攻左冯翎和右扶风,第二、第七两个军团进攻弘农郡和京兆尹,而我,将率领近卫军团和骑兵军团进攻河内郡和河南尹。”
军令如山,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士气高昂。
另一边,刚刚进入河南尹的曹操,正为这紧张的局势焦头烂额。
一份战报被匆匆送到他的手中,曹操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阴沉。
赵辰已经占领整个河东郡,河东郡郡守杜畿城破被俘。
紧接着,又有新的情报传来,赵辰出动的军队根本不是十五万,而是二十五万,且皆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作战士兵。
曹操眉头紧皱,立刻召集谋士商议对策,谋士们围坐在一起,个个面色凝重,愁眉苦脸。
就在众人陷入沉思之时,一名士兵来报:“河内郡守王匡派人来求援。”
曹操看向那名士兵,沉声道:“快将使者带进来。”
使者匆匆而入,行礼后急切地说道:“曹将军,赵辰大军来势汹汹,河内郡危在旦夕,还望将军速速救援。”
曹操揉了揉眉心,问道:“赵辰的兵力部署如何?”
使者喘着粗气回答:“赵辰亲率步骑十万,已逼近河内郡,我军难以抵挡。”
曹操看向谋士们,问道:“诸位有何良策?”
一位谋士起身说道:“主公,赵辰兵力强盛,此时正面交锋恐非上策,不如先派一支奇兵绕后,骚扰其补给线,再寻找时机反击。”
另一位谋士则摇头道:“此举风险太大,赵辰久经沙场,不会不防,依我看,不如坚守城池,等待援军。”
曹操坐在主位上,双手握拳,面色阴沉,他深知此时局势的复杂与艰难,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众人的争论声在他耳边回荡,让他心烦意乱。
过了许久,曹操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使者道:“使者也知道当下时局,你立刻回去告诉王郡守,命他放弃河内郡立刻撤往河南尹共同阻止赵辰。”
使者领命匆匆离去。
王匡在听完使者的话,一番沉思后,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形势的严峻,他咬了咬牙,立刻率领麾下两万余大军撤往了河南尹。
另一边,赵辰在得知王匡撤往了河南尹,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哈哈,王匡此等鼠辈,不足为惧。”他立刻命令大军接手河内郡。
另一边第二第七军团也顺利的攻下了弘农郡,在弘农郡城,军旗飘扬,士兵们欢呼雀跃。
“郝将军,此地已被我们攻克,接下来如何行动?”黄忠问道。
“留下你部第七军团驻守弘农郡,以防有变,我率领第二军团则直奔京兆尹而去,务必迅速拿下。”被赵辰任命为主将的郝昭果断下令。
郝昭在留下第七军团马后立刻率领第二军团马不停蹄地朝着京兆尹进发。
第一军团也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势如破竹地攻占了左冯翎,在稍作休整后,张辽率领第一军团便向右扶风而去。
经过半个月占领了河内郡,赵辰命第七军团从弘农郡进攻河南尹,自己率领大军从河内郡进攻河南尹。
而此时,在洛阳的曹操,正眉头紧锁地对着地图沉思。
他刚刚整合了自己和王匡的大军,然而,赵辰大军的逼近,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主公,赵辰两路大军来势汹汹,我们当如何应对?”曹仁焦急地问道。
曹操深吸一口气,目光从地图上移开,缓缓说道:“赵辰此人,身经百战,如今他分兵两路,意在包围洛阳,若我们在此坚守,恐怕凶多吉少。”
“那主公的意思是?”将领们纷纷看向曹操。
曹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率军退回兖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不退,我们必将被包围在河南尹。”
众将领面面相觑,但深知曹操的决策向来果断明智,便也不再多言,纷纷下去准备撤军事宜。
赵辰这边,士气高昂,他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河内郡出发,向着河南尹挺进。
一路上,士兵们步伐整齐,铁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
“将军,此次进攻洛阳,我们定能一举成功!”典韦兴奋地说道。
赵辰微微点头:“不可轻敌,曹操乃一代枭雄,虽如今处于劣势,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而曹操率领的军队,在撤退途中略显仓促,士兵们神色紧张,行色匆匆。
“加快速度,不要让赵辰的赶上!”曹操骑在马上,大声呼喊。
就在曹操的军队刚刚撤离洛阳一天后,赵辰的先锋部队就已经抵达了洛阳城外。
“报告将军,洛阳城已空,曹操率军撤退!”
赵辰勒住缰绳,望着眼前的洛阳城,心中涌起一阵感慨:“曹操,不愧为枭雄,不过,这天下之争,才刚刚开始。”
随后,赵辰下令大军进驻洛阳城,安抚百姓,整顿防务。
曹操在撤退的路上,心中思绪万千,他回首望着洛阳的方向,暗暗发誓:“赵辰,今日之事,他日必当加倍奉还!”
又过了半个多月,战场上捷报频传,张辽率领着他的精锐之师,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拿下了右扶风。
与此同时,郝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功夺取了京兆尹。
当这两个喜讯传到赵辰耳中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全取司隶,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他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实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然而,赵辰知道仅仅占领土地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巩固这片地区,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改革。
于是,赵辰果断地从凉、并两州调来大量官员,让他们接手司隶地区的管理工作。
这些官员都是有着丰富的治理经验和忠诚的品质。
他们带着赵辰的期望和嘱托,踏上了这片新的土地,准备大展拳脚。
在这些官员中,赵刚这位老臣格外引人注目。
他曾在凉州为赵辰立下汗马功劳,改革有方,深受百姓爱戴,如今,赵辰再次将他从凉州调到了司隶主持改革工作。
赵刚到达司隶后,没有丝毫懈怠,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发现司隶地区多年战乱,民生凋敝,土地荒芜,税收混乱。
“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赵刚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他首先整顿税收制度,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减轻百姓的负担。
同时,他还下令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实际情况分配给农民,鼓励他们耕种。
这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但也触动了一些当地权贵的利益。
这些权贵们联合起来,试图阻挠赵刚的改革。
他们在街头散布谣言,说赵刚的改革是为了搜刮民脂民膏,甚至还组织人手闹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