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拍案惊奇新编 > 第24章 虎媒奇姻(1)
换源:


       第一回

西市神算显奇能,姻缘初定起波澜

列位看官,今儿个咱要讲一段奇闻轶事,故事发生在唐朝干元年间。长安城里,那可是热闹非凡,车水马龙,达官显贵们你来我往,好不气派。在这京城之中,有一位吏部尚书,姓张名镐。这张尚书啊,在官场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府邸气派,门庭若市。他有个二女儿,名叫德容,生得那叫一个标致,眉如远黛,目似秋水,端庄秀丽,知书达理,是尚书府里的一颗明珠。

话说这张尚书在京城为官时,与一位仆射裴冕交情深厚。裴仆射家也是名门望族,他的第三个儿子裴越客,曾担任蓝田县尉,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这两家门当户对,张尚书便做主,将德容小姐许配给了裴越客,还选定了成亲的日子,两家人都满心欢喜,就等着这喜事临门。

长安西市,那可是个鱼龙混杂、热闹非凡的地儿。有个算命的老头,姓李名知微,乃是李淳风的族人。这李老头,在西市那可是声名远扬,为啥呢?就因为他占星算卦的本事,那叫一个神乎其神!只要有人找他看命起卦,说吉凶祸福,不仅说得准,连日子时辰都能给你定得明明白白,丝毫不差。

有一天,来了个姓刘的后生,此人是等着承袭官职的子弟,到京城谋求荫官,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啊,好几年都没个结果。好不容易,这一年他打通了关键环节,自觉万无一失。吏部试判结束后,他心里那叫一个美,觉得这官儿肯定是十拿九稳了。听说西市李老算得准,就特意跑来找他请教。

李老不慌不忙,给他卜了一卦,看完卦象,笑着对刘生说:“后生啊,依我看呐,你今年求官是求不到咯,不过明年呐,不用你费啥劲儿,这官儿自然就到手了。”刘生一听,心里就犯嘀咕了,瞪大了眼睛,满脸不信地看着李老,心说:“我这都万事俱备了,您咋说我今年还求不到呢?莫不是这老头瞎忽悠我?”嘴上虽说没吭声,可心里压根儿就没把这话当回事儿。

结果呢,吏部出榜了,嘿,还真就像李老说的那样,就因为判文上落了个字眼,刘生没中。这下刘生可傻眼了,心里对李老那是又惊又疑。到了第二年,刘生又参加吏部考试,这回他也没去求人,自己估摸着书判也就中等水平,能不能行心里也没底。没办法,又想起西市李老了,就又去找他。

李老一见他,还是那句话:“我去年就跟你说了,你的官运跑不了,肯定能成,你就别愁眉苦脸的啦。”刘生赶紧问道:“李老,要是我真能当官,会在啥地方呢?”李老掐指一算,慢悠悠地说:“你的福禄在大梁那个地方。等你得了官,再来找我,我还有话要跟你说。”

后来吏部出榜,刘生果然被选授为开封县尉。他又惊又喜,这下对李老的话那是深信不疑了,赶忙又跑去见李老。李老见他来了,就跟他说:“你去当官啊,别整那些清廉节俭的事儿,该捞就捞,没事儿的。等任期满了,讨个差使再进京,我再给你算算。”刘生一听,眼睛都亮了,心里想着:“这李老可真是我的福星啊,这么指点我。”把这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就去上任了。

到了那儿,州里的刺史见他是世家子弟,对他很是重用。刘生可没忘李老的话,大肆敛财,一点顾忌都没有。嘿,您还别说,上下官吏还都挺喜欢他,也没人说啥。任期满的时候,他攒下了千万家财。他就去拜见刺史,讨了个押送本州租税入京的差使。到了京城,又见到了李老。

李老一见他,就说:“你听好了,三天内你就要升官。”刘生一听,嘴巴张得老大,惊讶地说:“李老,我这次进京,确实是想找机会升迁。可这三天内,怎么可能呢?而且您也没说具体哪天,您这说得准吗?”李老把胡子一捋,胸有成竹地说:“绝对没错,升官就在这个郡。升了官以后,你再来找我,我还有话跟你说。”刘生将信将疑地走了。

第二天,刘生把租赋送到左藏库交纳。刚到库前,就看见东南方向飞来了一只特别大的五色鸟,那鸟飞得那叫一个漂亮,光彩夺目。这鸟落在库藏屋顶,好家伙,一群鸟跟着喧闹,满天都是。刘生眼睛瞪得像铜铃,大叫:“奇怪!奇怪!”这一叫,可惊动了内官宫监。大大小小的人都跑来看热闹。有认识的就说:“这是凤凰啊!”那大鸟停了一会儿,听见喧闹声,展翅飞走了,其他鸟也慢慢散去。

这事儿传到皇上那儿,皇上龙颜大悦。传下敕命说:“那个最先看见的,在原官职上加升一级改用。”一查,嘿,还真是刘生先看见的,就下发吏部,让他当了浚仪县丞。果然就是三天内,还是在这个郡。刘生对李老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又来问以后当官该咋办。李老说:“跟以前一样就行。”刘生照做,又大肆敛财,又得了千万。

任满后到京城听调,又见到李老。李老这回一脸严肃地说:“这次你能当个县的正职,但是一分一毫都不能贪了,千万小心!”刘生这回当了寿春县宰。他前两任贪惯了,哪忍得住啊?上任没多久,老毛病又犯了,把李老的话扔到了九霄云外。心里想着:“之前让我多捞钱我听了,现在不让捞了,这李老真是迂腐,我才不信呢。”

没过多久,就被上官弹劾追赃,官给撸了。他这下没辙了,又来找李老问:“前两任您让我多捞,现在不让捞,都应验了,这是为啥?”李老叹了口气,说:“现在跟你说实话,你前世是个大商人,有二千万资财,死在汴州,钱都散在别人手里了。你去当官,捞的钱其实是收回自家的旧物,不算瞎捞,所以没事。可寿春县的人又不欠你的,你硬要强取,能不出事吗?”刘生一听,恍然大悟,又惭愧又后悔,耷拉着脑袋走了。

像李老这样灵验的事儿,那可多了去了,咱今儿个先不说这个。话说那裴仆射家选定了成亲的日子,让媒人去张尚书家通报。张尚书听说李老算得神,就把他叫来,把女儿的八字和婚期给他,让他看看有没有啥不合适的。

李老接过八字和婚期,看了看,皱了皱眉头说:“尚书大人呐,依我看,这命里的喜事不在今年,也不在这儿。”尚书一听,满脸疑惑,说:“就怕日子不好,要不换一个?哪有不在今年的道理?再说男女两家都在京城,不在这儿能在哪儿?”李老摇了摇头,说:“看命数,今年肯定结不了婚,吉日在明年三月初三。先有大惊吓,然后才能会合,而且在南方。这都是定数,日子不用选,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也不行。”

尚书半信半疑地说:“哪有这种事儿?”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犯嘀咕。不过还是让管事的给李老封了个赏钱,谢了他让他走了。李老一出门,嘿,裴家的人就把他接走了,也是因为婚事快到了,想看看吉凶。

李老到裴家占了一卦,一拍大腿,说:“怪了!怪了!这卦和张尚书家的命数正好相符。”然后拿来纸笔,写了一段:三月三日,不迟不疾。水浅舟胶,虎来人得。惊则大惊,吉则大吉。

裴越客看了,挠了挠头,不明白啥意思,就说:“我正愁今年尚书府这亲事眼瞅着就到了,问问吉凶。您说这‘三月三日’是啥意思?”李老说:“这就是婚期。”裴越客一听,瞪大了眼睛,说:“日子都定了,眼看赶不上了。您这不准,不准!”李老把胡子一捋,笑着说:“公子别着急。老汉我说的,绝对没错。”裴越客又问:“‘水浅舟胶,虎来人得。’这怕是不吉利的话吧。”李老神秘一笑,说:“也不一定不吉利,等应验了你就明白了。”说完就走了。

两家正盼着欢欢喜喜成亲呢,谁知道这时候出了岔子。补阙拾遗等官,因为选举不公,写文章弹劾吏部尚书。皇上圣旨下来:把张镐贬为定州司户,即日启程。张尚书听到这消息,长叹一声,说:“李知微的话,应验啦!”就叫媒人跟裴家说,约定明年三月初三在定州成亲。然后自己带着家眷,连夜赶往贬谪的地方。

原来唐朝的时候,大官被贬谪那可惨了,亲戚都躲着,怕受牵连,也不敢多往来,还怕朝廷有啥变故,整天提心吊胆的。张尚书也就顾不上裴家的亲事了。裴越客得到张家的消息,吃了一惊,心里想:“李知微算得真准!看来还得按他说的日子来。”到手的佳期没了,只能白白浪费,心里那叫一个郁闷,闷闷不乐地过了年。

一开年,裴越客就收拾东西,准备去定州成亲。这裴越客是个豪奢公子,那排场大得很。坐了一艘大座船,装着满满的行李辎重,家里二十多房人,七八个养娘,七八个僮仆,选了个好日子就开船了。裴越客恨不得马上飞到定州,一路上催着船家快点走。

走了好多天,到二月底了,因为船重行李多,一天走不了百来里路,还有搁浅在浅处的,弄好几天才能走,离定州还有三百里远。裴越客那个着急啊,在船上走来走去,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想:“这可咋办,就怕张家不知道我在路上,不做准备,错过约定的日子。”想来想去,一边行船,一边打发一个家人,在岸路驿站弄了一匹快马,先去定州报信。这家人领了命,星夜兼程,朝着定州赶去。

列位看官,这家人到了定州又会发生啥事儿呢?且听下回分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